中国的未来是没有未来续二----重大战略定位错误篇
文章来源: 北美很美2023-12-05 09:35:59

            中国的任何以发展高端产业去冲击发达国家现有产业布局的企图与尝试都是错误的,而且不是一般的错误,属于自我毁灭型重大战略定位错误。我们说中国的未来是没有未来,这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判断点。

            如前文《当今世界的大趋势是全球化回归Globalization而非Sinolization》

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在这个世界的生存的基本点就是一个,也只有一个:坚定不移地,安守本分地做一个制造业大国,注意是中低端产品。

            这个提法咋一看有点丧权辱国,但回顾发展历程上看,中国只有在中低端制造业才真正赚到了钱,什么高科技,那是烧钱。再过100年,会不会有优势逆转的一天,比如中国用一架“神州号”飞机,让美国生产一亿件衬衫?完全有可能!也许有一天美国人会给中国打工。但是,到这一天还要99年,这期间人民还是要吃饭的。假如今天不能保证一亿件衬衫出口,工厂吃什么?吃中国国产大飞机零件吗?

            如前文所述,中国必须时刻牢牢坚定自身的战略定位:举世无双的供应链。低端产品打死都不能放手,坚决遏制基础商品向外国转移的任何迹象。首先保住中国人的饭碗,这不是下贱,而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首先,中国缺乏创新能力,除了山寨,基本上不具备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回顾这些年,即便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最迅猛的时期,哪个高端产品是中国人发明的?手机,移动通信,电动汽车,互联网,甚至是MRNA疫苗,包括最流行的二维码,这些都是深刻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技术与产品,中国一样都没有!有了腾讯就洋洋得意了,那只是应用,不是原创。既然自己无力创新,还想玩高大上的,出路要么山寨,要么去偷,结果搞得声名狼藉,时间长了,人家都会和你保持距离。

            其次,中国人口众多,即便人口下降,几十年内中国仍然有十亿人,每天都要张嘴,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的国家,提倡几亿农民工靠高科技吃饭,想想都属于天方夜谭。基本国策仍然是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倾斜,高科技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用工少而精的特点,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不能只看到深圳的产业园区和浦东的玻璃大厦就以为中国全面进入后现代化社会了。这些人最好去乡下看一看。如今出口不畅了,农民工提前返乡了,这才是中国的真实面貌。所以我们考察几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不能只看驴粪蛋表面光滑的一面,要看最底层,比如你到德国考察他们的农业,再看看中国的农村,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基于中国这样的国情,与其提倡芯片兴国,不如提出草柳编出口创汇大国。不在于产品的档次,而要确保最底层的民众有饭吃。

在定位明确,国际政治如鱼得水的前提下,中国人民安居乐业,小康生活还是可以过的非常滋润。千万不要想去超越或替代谁,小富即安,这里用《渔夫与金鱼》的寓言来比喻,非常贴切。中国也许有一天会成为全球霸王,但要把这个时间想得长久一点,比如几百年。中国的所有麻烦坏就坏在某个领导人试图浓缩时空,贪天之功,毕其功于一役,整天讲梦话,出手早了,老百姓头也昏了,后果是砸了自己的饭碗。

            重要的,中国缺乏启动经济的第一推动力,资金。中国所有的自认为非常NB的事情,都属于“钱生钱”,即用赚来的钱,努力增加货币乘数,再加上疯狂印钞,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肯定有人不同意这个判断,认为我们中国不差钱,外汇储备都有几万亿,其实这些都叫钱生钱。道理很简单,既然中国不差钱,为什么中国害怕西方脱钩断链?为什么出口一下降,外资一抽逃,中国经济就立刻失速?答案就是,中国非常依赖外资以及每年的出口外汇顺差。前文论述过,中国要想每年维持出口,同时固定获得贸易顺差,就必须自觉维护发达国家对中国的产品档次落差,否则他们的外汇难以平衡。你总不能指望中国出口一亿件衬衫,从美国进口一亿双鞋子吧?它肯定是给你高价值的高科技产品,要么就是奢侈品,假如不是这样,美国明年就买不起一亿件衬衫了,中国的衬衫工厂就会倒闭,工人下岗,后面一连串的麻烦接踵而至。

            还有就是经济效益分析。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供应链,交通设施令越南印度这些新兴国家望尘莫及,所有这些都是既有投入,所有的产出都是纯利润,坚守基本商品出口符合中国利益最大化。假如这时你去搞什么高新技术投入,又去砸钱,何时有回报,甚至是否有回报都不会说。为何要舍近求远呢?那些高风险,高回报的事让洋人去干好了,我们只干收益立现的事。假如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你就会发现中国的领导人都是好大喜功,尽干那些不着调的花活。比如,领导人视察,从不到访只有十几人的低端产业小作坊,都是去那些光鲜亮丽的“高科技”企业,都是骗子。从江泽民开始,凡是国家领导人视察过的高技术企业,有几个能活下来的?除了骗取国家的高额补贴,一根葱都没有做出来。他们反而是把千千万万个小作坊创汇挣来的钱,给骗走了。那些小微企业生产急需资金,申请贷款难于上青天。再看那些“高新技术”企业,银行成了他们的提款机,亏损几个亿眼睛都不眨一下。最典型的是著名的武汉弘芯半导体千亿芯片大骗局,习近平与李克强都曾高调视察过,所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这样装模作样的领导人当政,中国怎么可能有未来。

既然如此,那么,中国就必须非常清晰地,毫无略带勉强与委屈地,坚定自己在全球产业链的定位。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好比是自然界的食物链,发达国家居于顶端,好像鲨鱼,中国处于低端,好像小鱼,这个绝对不能错位,一旦错位,全都乱了。食物链都是金字塔结构,上面很小,中国十几亿人,比G7国家加起来都多,怎么可能站在塔尖上?中国任何的想要跻身上层的努力,都会招致一个无情的后果,顶层上不去,连中层的现状都无法维持,房价不跌才怪。这就是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

其实,笔者始终不赞同“陷阱”这个词,似乎是很形象,但实际上,发达国家又没有给你挖坑,上面铺一层土,然后种植小草,引诱你上钩,哪里有什么陷阱?一切都是你自己作的,自己的头不大,却戴了一顶大帽子,风一刮就吹走了。这些道理明明摆在那里,前面有南美国家的惨痛教训,中国人要么是看不见,要么是盲目自信,自我膨胀,认为那些都是他们南美人非常笨。看样子中国这次是过不去这个坎。

中国这次输掉了一个叫做“失败归零”的游戏。美国有这样一个电视节目,参赛者抽签中奖,从一元到一百万,不停地抽。赢到了50万时,下一个题目冲击100万,参赛者面临一个选择,现在放弃,拿走50万,假如冲顶失败,奖金归零。

中国这次恰恰是在稳坐中等收入国家地位时,盲目自信,冲击发达国家,甚至意图称王称霸,结果失败了,现在是连到手的都要吐出来,中产阶级保不住,正在返贫的路上。中国政府不断提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狗熊掰棒子”行为,总是想去抓最好的,最后手里还是一根玉米。正确做法应该是夯实自己的基础加工业,让客户别无选择。

不知中国政府,中国人民认真思考过,近代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十几亿人口规模的巨型国家,一步迈进发达国家。闭上眼睛想想都非常可怕,这样一个发达型大国,对资源的消耗是个天文数字,地球是否能够承担?就说自然资源吧,石油矿产,够吗?淡水资源,一条儿就把你给制约住了。诚然,许多难题要随着发展不断去克服,但这需要时间,起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的错误在于,以为距离发达国家指日可待,甚至认为已经是超一流国家了,你看我们的高铁,我们的摩天大楼。软实力,胡锦涛时期还提及过这个概念,今天完全不顾了,一切看硬件,一切看数字,为了数字不惜造假,结果自己被假数字蒙骗了,做出了误判。中国梦早一天醒来,早一天回归正常生活。

现在回头看,当年汪洋在广东提出的“腾笼换鸟”,简直就是瞎搞。刚刚吃饱饭没几天,就不守本分了。高科技的饭,是你吃的吗?作为主要领导,头脑要清醒,自己就是每顿饭青菜豆腐的命,却盯着别人盘子里的肉,眼馋了,伸出筷子也想夹一块。结果呢,被人家打一巴掌,肉没有吃着,自己碗里的豆腐也不见了,眼看就要吃草了。这么深刻的教训,中国人想明白了吗?说句粗话,汪洋,你换个“鸟”哇。今天的东莞,早已是鸟去笼空。

中国的领导人始终把提倡高新技术作为自己高瞻远瞩的外在表现,不切实际地人为拔高那些连他们自己都云里雾里的高科技,反而压制了中国最擅长的小商品出口。比如每届广交会,把最好的门面摆上那些高科技模型,摊位还给补贴,其实根本没有人光顾,因为客商知道哪里去采购高科技。反而那些最好卖的低端产品,被挤在角落里,摊位费被黄牛炒到天上,产品根本摆不下,要是摊位面积足够大,订单还可以多好几倍。这就是中国政府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上缘木求鱼的愚蠢做法。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华为,表面上看,美国冠冕堂皇地以伊朗禁运为由制裁华为,实质上是华为动了美国的奶酪。假如美国靠断供芯片就能轻易掐死华为,就能看出中国的强国梦有多么虚幻,当年靠“爱国手机”堆砌的玻璃心是多么的脆弱,浅薄,把华为视为国之骄傲有多么矫情。至今还有多少的爱国情怀是建立在这类不堪一击的虚构的光环之上的?

            中国必须全面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坚决纠正“中国制造2025”全面超越西方的战略意图,让发达国家吃上定心丸。不要再去喊什么“卡脖子技术”几十条,别人就是指望那些卡脖子技术活着,怎么可能随便给你?中国的正确心态是,只要订单排满就行,赚点加工费就心满意足,别人的先进技术我们不碰。西方在技术层面对中国的落差是必须的,他们好比水塔,中国好比是五楼业主。只有水塔高于五楼,用户厨房才会有水。这不叫屈辱,是安守本分的一种职业操守,只有客户放心,才会不断给你下单,工厂才能冒烟,工人才有饭吃,房价才会稳住。多么清晰的链条,人们得意时,忘记了。

            说到这里,最近中国的电动车出口,首次成为汽车第一,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消息。谁是传统的汽车出口大国?日本,德国。日本就算了,你抢了德国的饭碗,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在G7国家中,对中国态度最友善的非德国莫属,就在美国使劲制裁中国的时候,德国大众汽车还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为什么?他们傻呀,不就是图你的巨大市场吗?最后你把马克思老乡的饭碗都砸了,在发达国家再也没有朋友了,德国是个技术大国,制裁你的办法有的是。可以预见,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就像当年的光伏产业一样,一个反倾销调查,很快全面过剩,瞬间崩盘,最后是一地鸡毛。

            关键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因素是互相传导的。你搞乱了汽车市场,德国亏了钱,结果也许会殃及中国的玩具产业,因为德国人没钱了。

有人会问了,难道我们中国人就必须祖祖辈辈打螺丝,干苦力吗?高科技其实并不神秘,难道我们就不能碰吗?不是中国不能发展高科技,而是要有勇气丢掉面子,安于自己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生存空间,不要轻易捞过界。

中国政府一天到晚空喊“科技兴国”的口号,实际上是一种自断后路的愚蠢。在所谓的高科技产业园遍地开花之前,中国必须花大力气认真研究以下几个战略性问题。

            首先,认真评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一旦发生摩擦,中国有哪些软肋容易被别人掐住,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完全取得压倒性优势之前,能不出手就不出手,比如手机,明明中国也能生产手机,而且质量更好,价格更低,但是,看到这是美国的支柱产业,能不做就不做,因为你做了就会招致他们的报复。中国的软肋是芯片,美国一旦断供,华为手机销售立即跌至谷底,掐死你是一句话的事。

其次,要把发达国家的暴利,看作是中国工厂生存的资金池,没有了他们的高端产品,巨额回报,他们就没有钱给中国工厂下单。打一个简单的比方,瑞士名表百达斐丽,十万美元一块。瑞士卖掉一块表,可以用十万美元订购中国一万双鞋子,养活100个工人。假如中国眼馋人家的暴利,山寨一块同样的手表,起名“万达斐丽”,赚了一千美元,养活了10个工人。假如瑞士卖不掉它的手表,就不会采购中国的一万双鞋子,那么,中国就会损失90个就业岗位,不仅如此,整个鞋子的供应链也会倒霉。最后,不但中国做不出世界顶级手表,连鞋子产业也凋敝了,鸡飞蛋打,得不偿失。这就是“腾笼换鸟”对中国基础产业毁灭性打击的典型情形。

再者,要摸底排查,哪些是发达国家的命脉产业?中国在发展这些产业时,要十分小心,起初一定是做增量,切忌捣毁现有存量市场,尊重发达国家的技术领先地位,以及超高的价格溢价空间。比如,轴承工业德国最先进,尤其是高端轴承,那就让他们保持这个优势。他们赚到了钱有二个好处,一是继续研发,推动轴承技术不断进步,二是他们有了钱,可以买中国的衬衫。由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很多情况下都有一个“赢了即是输”的尴尬境地。搞死一个发达国家的暴利行业,可能会砸了自己的锅。

再也不要提什么弯道超车了,结果是要么超不过去,要么是野蛮生长,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为什么一定要超车呢?跟在后面跑不好吗?除了面子挂不住,还有哪里不好呢?凡事都要争第一吗?你去看看很多欧洲小国,没有一样指标位于世界前列,别人每天悠闲自在,没有中国人那么多的焦虑。

            最后,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一定要恪守生产商的职业道德,尊重知识产权,绝对不能抄袭客户,外商最忌讳的就是中国总是山寨别人的东西。中国人的商业信条简单归结为四个字,量大,便宜。别人一个高端产品是巨额研发投入的结果,名牌产品也是靠天价广告营销,你动辄用“成本价”去捣乱,典型的不讲武德。

            之所以说,中国的未来是没有未来,讲的是中国至今没有从政府到民间建立清晰的民族生存定位:

一,十亿人要吃饭,供应链要死守,尤其要守住低端;

二,知足常乐,不逞强,不越位,不急躁,把振兴中华的时间线放得长些,再久些;

          假如对这二个天条没整明白,或嗤之以鼻,那就没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