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屈原
文章来源: 独白与呐喊2022-06-03 10:53:51

端午节到了,自然想起屈原。

 

楚辞我是读不懂的。小时候为了炫学,背过几十句离骚,老了还没忘。看香港电影版屈原时又背会了几句橘颂,老了也没忘。即便我的超级偶像司马迁说屈子的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还是不能说动我认真读屈子的诗,因为太费功夫。

尽管如此,屈原一直是我所敬仰的。一方面,忠君爱国,忧国忧民,中国士人的传统,很多应该是从他身上延续下来的。另一方面,拥有高贵出身(我背得最熟的几段离骚说的是这),高度智慧,但人生却处处不得意,这种强烈的悲剧美感对我冲击力巨大。而最令人心醉又心碎的,是洁者智者的孤独感;如他在江边对渔夫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但我不想,也不鼓励学屈原。这当然有好死不如赖活着这种深奥的人生哲学对我的影响,但就算我赞成自杀,屈子也不算自杀的最高境界。

屈子以忠君爱国著称。他到底是因为国事不堪而死,还是因为事君无望而死,很难说清,应该都是原因吧,毕竟君国不分是古人的通病。但在我看来,他忠君的成分稍高了一些。他对楚怀王之忠之爱,甚至深到了有人怀疑他对楚王是否有同性之爱的程度(我不敢这样认为)。楚怀王既死,屈子的生命已经去了大半。而最后一击,是他至忠至爱的人的儿子,他寄托无限希望的新君,顷襄王,竟然也不听他的忠言。

所以屈子之死,不是爱国自杀的最佳实例。那应该属于陈天华 - 如周恩来所说,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甚至属于名为被杀其实等于自杀的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乱发几句诛心议论,对屈子不敬了。一个能写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古人,其深具爱国爱民之心,是毋庸置疑的。 让我们划起龙舟,包上粽子,怀念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