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流亡学生》: 27. 航向台湾
文章来源: 碼農學寫字2023-06-16 12:27:42

《我的父亲是流亡学生》: 27. 航向台湾

1952年5月,台湾政府成立「国防部留越国军处理小组」负责安排接运,招募商船,航行安全规划。同年九月,又设「富台计划辅导组」负责人员的清查与编拨。同时在台北、中坜、台中、台南、台东开始兴建眷村准备接纳这三万多军眷。刚开始命名为「赴台新村」,后由黄杰取富国岛与台湾各一字,改为「富台新村」。

 

留越国军三万多人中除了黄杰的第一兵团约有一万八千余人。其余依入越时间及路线可以分为五股。

 

一,第三兵团(四十八军176师)、第十兵团(四十六军、五十六军330师998团)约一万九千余人,于1949年12月19日,由龙州撤入越南,两广地方团队跟进。入越后,拘于莱姆法郎。

 

二,华中战区军队,约有八千人,于1949年12月24日由中越边境七溪退入越南,递送蒙阳,并于1950年6月迁富国岛。

 

三,26军彭佐熙部队,约三千余人,于1950年1月29日自中越边境金水河入越境,经越北莱州、山萝、山西,至河内转海防,再海运金兰湾。

 

四,第十七兵团刘嘉树部队,约一千八百人,于1950年2月上旬退入越南,拘蒙阳, 6月再转往富国岛。

 

五,贵州部队,约有四千余人,于1951年4月28日,自贵州经广西,从滇省边境马街铁厂附近入越,迁富国岛。

 

豫衡联中师生跟着第一兵团的九十七军首先进入了蒙阳。因为瘴疠而且没有淡水没有食物,山坡上多了好多回不了家的新魂。 (详见《蒙阳集中营》,《梦阳补遺》及《在蒙阳的日子》)。几个月后,豫衡师生被迁到了彭佐熙将军率领的26军所在的金兰湾。 1952年才又被集中到富国岛。

 

这三万多人初入越南即被囚禁,洪荒之地,饥病交缠,许多人熬不住,趁着黑夜逃回了大陆。而且军队派系不一,极难管束。黄将军鉴于此进行整编。除原有正规军队,并将难民编为义民大队。

 

1950年初,法方就开始不断向黄将军要求派遣人员去橡胶园和矿场工作。黄将军屡屡拒绝,但是法方态度强硬,并下了最后通牒。最后黄将军只好向义民大队征求志愿者,派遣数百人前往橡胶园工作。法方频频要求增员,最后大约有两千人前往。

 

最后约有一千五百人选择留在越南。他们多半已经习惯了在越南工作,而且遇到了愿意一生相守的人。

 

在欢欣鼓舞等待回台湾的同时,另一种情绪也悄悄地滋长。过去三年多以来,一千多个日子里,无论军民学生,他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不是家人却更胜亲人。一旦回了台湾,军人将被重新整编打散,加入台湾已有的编制,学生则因为年龄,必须面对不同的升学管道,总之大家将面对的是各奔东西各付前程。

 

接运的船只总共21艘分成七批,其中军舰只有六艘,其余都是商船。分批接运不组船队,是怕目标太大,受攻击阻拦。参谋总长周至柔也请美国第七舰队帮忙护航。

 

愿意回台湾的人,登船纪录上详细记载了姓名以及什么时候在哪里上哪一艘船,抵达高雄港的日期。还有一个入台编号。

 

第一批三艘军舰,1953年5月15日离开高雄港,23日抵达富国岛,25日离开富国岛,6月1日抵达高雄港。最后一批两艘商船,6月28日抵达高雄港。

 

豫衡师生是第五批,商船海苏号6月10日离开富国岛。风平浪静的时候他们一整天坐在甲板上,看着日出日落,内心里却不免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们正航向不是故乡的归处。

 

1953年6月18日。

 

他们在高雄港上岸。

 

~~~~~~~~~~

参考资料:

滞越军民之接运来台(1949-1953) — 黄翔瑜

 

海外羁情 —— 黄杰

~~~~~~~~~~

 

(图片来源 Adobe Express by 碼農)

(图片来源 网路)

 

~~~~~~~~~~

《我的父亲是流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