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啊!东坡!(二)
文章来源: 碼農學寫字2023-10-30 05:18:51

 

东坡啊!东坡!(二)

 

 

 

《拟进士廷试策》

之前读完东坡的《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已经对他的民主精神以及敢言惊叹不已。如今又读《拟进士廷试策》,东坡啊!东坡!即使生于当今川蜀,只怕也难逃牢狱之灾。

 

……今日之患,正在于未成而为之,未服而革之耳,夫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是以不论尊卑,不计强弱,理之所在则成,理所不在则不成可必也。今陛下使农民举息,与商贾争利,岂理也哉?

 

王安石的青苗法,寓意是不错的,官办银行在农民没米下锅或没钱买种子的时候,借贷于民并且只收两分利,不仅在农民有需要的时候施予援手,还打压高利贷。我也曾经参加过附近小农场的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在春天播种之前,缴交一定额数,让农场有现金流准备开春的播种。等到夏秋时节,每个星期去农场领新鲜的蔬果,是农场与附近居民互利的好法子。

 

但是青苗法真正的实行状况,却不是王安石想像的,毕竟底下乌压压一片人,有许多贪婪的口。历史一遍又一遍的验证,从高尚的理想到实践的距离,之间充斥的是牛鬼蛇神。当时王安石和宋神宗高高在上与民脱节,而苏轼看见了农民的疾苦,他看见了即使是五谷丰收的年月,农民仍然必须被迫逃离家乡,原本的二分利,经过官家层层压榨,有些地方可以高达八分利,并且是强迫借贷来达到官员考评的标准。农民还不起钱就会有牢狱之灾,所以只能逃跑。 (有诗为证,《吴中田妇叹》附于后)。

 

……必未忍行亡秦偶语之禁,起东汉党锢之狱,多士何畏而不言哉?臣恐逐者不已,而争者益多。 ……陛下将变今之刑而用其极欤。天下几何其不叛也?

 

苏轼竟公然说悠悠之口堵不住的,禁锢阻挡越多,激起人民的反抗之心越大,「天下几何其不叛也? 」他这不是公开鼓动革命吗?不关他,关谁?不杀他,可能吗?

 

……今天下有心者怨,有口者谤,古之君臣相与忧勤以营一代之业者,似不如此。古语日,百人之聚,未有不公而说,况天下乎?今天下非之,而陛下不回,臣不知所税驾矣。

 

一千年前有苏轼敢直言,如今呢?

 

《吴中田妇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风霜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苏轼赤裸裸的说青苗法逼得农民拆房子缴税,农妇要跳河。难怪吓得他弟弟苏辙和一众好友纷纷劝他,大哥您别写诗了,招祸啊!

 

《凌虚台记》

从前有个陈太守,住在山脚下,却从来不知道门前有座山,直到某一天散步突然抬起头,隐约从树梢间看见远处圆圆的山头。陈太守突发奇想,在门前挖了一个坑,用挖出来的土盖了一个土敦子,名曰「凌虚台」,好让后人站上凌虚台可以与远山同高。并责下属苏轼作文一篇以兹纪念。

 

苏轼作为下属,领命写成一篇千古不朽,讥讽上司的《凌虚台记》。陈太守其实沾了光,让我们记住了。

 

……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邪?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田野草,皆不可知也。

……夫台犹不足侍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人类妄想统治世界与千古长存的伟大志向,倒是中外皆然,古今不变。

 

目前大家都担心的温室效应,最怕的就是这地球要毁灭了。其实我们都错了。地球不会毁灭,生命不会止息。唯一把自己做死的,是人类。到时,地球会更绿意盎然,生命仍会生生不息,只不过,那不关人类什么事了。

 

(图片来源 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