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秦帝国》,兼聊《琅琊榜》和《芈月传》
文章来源: 水沫2016-02-02 14:36:55

在《芈月传》和《琅琊榜》大热之际,我要说的是一部并非大热的旧剧《大秦帝国》。不过,他们之间并非毫无联系。

《芈月传》,说的也是大秦的故事。不过我只看了个开头,没有看下去。主要是因为我对于宫斗的题材不是很感兴趣,而且里面的历史很多不是事实。

看见一则比较搞笑但是形象的说法评价《芈月传》: 我妈因为不了解先秦历史,不知道我为什么讨厌《芈月传》。我就跟她打了个比方,《芈月传》里的历史关系,就像是毛ZX是因为江小青才和老蒋打仗,因为江小青喜欢刘SQ惹得毛ZX嫉妒,刘SQ才死了。因为邓设计要和毛争夺江小青,两人僵持不下,所以才发生了Wen Ge。而周ZL因为江小青才不生孩子。最终林B因为得不到江小青,自己撞机自杀。老蒋失败后身居台湾默默想着江小青。至于改革开放,两弹一星,抗美援朝神马的,都是江小青出的主意。

《芈月传》的开头,便是商鞅遭受车裂。其实商鞅是死了之后才遭受车裂的,并非车裂而死,否则实在太残忍了,想想都不寒而栗。商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这是我看完《大秦帝国之裂变》的感受。

《大秦帝国之裂变》,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剧。大气磅礴,精致厚重,堪称国产电视剧中的姣姣者。不过,对於女性来说,这部剧也许沉重了些。

我很少看历史剧,于我来说,历史剧也是太沉重太黑暗,《大秦帝国》应该是我看过为数很少的历史剧之一。这一点上,另一部非常优秀的国产电视剧《琅琊榜》做得非常好。《琅琊榜》其实不能算历史剧,它是架空的历史,它用历史剧的方式拍摄偶像剧,弥合了偶像剧和历史剧的类型差别,吸引了正剧和偶像剧两方面的观众。因为架空可以更自由洒脱地发挥,故事吸引人,演员是偶像剧颜值,色彩更是如一幅水墨画卷,远山含黛,云雾堆烟,清风雅韵,典雅沉静,很给人美感。《琅琊榜》火,自然有它火的道理,因为它融合了历史正剧和古装偶像剧的长处。

《大秦帝国》这部剧,依旧是历史剧灰暗凝重的色彩,不过,扮演商君和白雪的演员的颜值也可与偶像剧演员媲美。而且商君始终一袭白衣或一身浅色,在一片黑乎乎的暗色之中,他是一道卓而不群的尖锐明亮的光芒。 

看这部剧的时候,为商君感动,又时不时联想起《琅琊榜》的梅长苏。忽然觉得电视剧在描写这两个人物时,居然有许多相似之处。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比较历史人物商鞅,而是比较电视剧人物商君。

梅长苏是谋士,商君是政治家。谋士和政治家的面目在我心里一向模糊。古装剧一般都是描写才子或者英雄。如果说才子可能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英雄可能是雄姿英发忠烈袍泽,那么对于政治家和谋士我从来没有一个清晰的形象,然而在这两部剧里,我看到的政治家和谋士,有着才子的风雅,却比才子更才子,旷古奇才风采卓然;有着英雄的气概,却比英雄更英雄,无私无畏慷慨殉国。他们如玉般温润皎洁,如剑般锋利凛冽,交融了玉的明媚和剑的冷峻,明媚处细腻灵动,是侠骨柔肠抵死缠绵的温柔,冷峻处深藏如水,是不动则已,一动就裂石穿云的锐利。任何华美的词用在他们身上都不为过,他们兼才子和英雄的风采,有着风华绝代的气度。

描写一个极品男人,除了才子英雄的才华韬略,首先是立体而丰满的人。睿智过人,才华横溢,勇敢坚毅,胸襟似海,这样的男人已经很完美了,再加上儒雅俊逸的身段,清峻高华的气质,超凡脱尘的风骨,与君王肝胆相照生死不移,与红颜一往情深心心相印,为理想燃尽自身以殷殷热血书写辉煌书写悲伧,这样的男人,满足了男人全部的英雄情怀,也满足了女人对于男人全部的浪漫情怀。商君如此,梅长书也如此。

围绕这样一个极品男人,总会有令人动容的男女爱情和男人情义。有意思的是,这两部剧里男人情义的描写都比男女爱情更丰满充实,而且这种男人情义带来了历史和国家的根本改变,这也使得故事显得更为大气。 

《大秦帝国》虽然基本是基于史实,但关于爱情的描写却全是虚构。商君的红颜知己白雪,她的一切诠释了两个字,唯美。她有绝色之美,惊世之才,她比商君更懂商君,是商君的灵魂知己。他们相爱至深,相知相惜。这段感情被演绎得空灵而纯美,是这部剧最温柔最浪漫的篇章。公主荧玉的爱情也是虚构的,她贤惠明理,真心爱鞅。想到商君虽然短暂一生,但拥有过这样两个美丽出色的女子的爱情,也算是有过圆满和温暖了。

梅长苏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一个心心相印的灵魂知己霓凰,还有一个对他一往情深的宫羽。大概是这样出色的男人,值得拥有这样两份美丽的爱情,一份是温暖之爱,一份是灵魂之爱。

而男人之间的情义,这两部剧都着重于君臣之间的描写。秦公和商君之间的故事是基于史实的创作,而且这一份知遇之恩知己之情在剧中被演绎得披肝沥胆日月可鉴。秦公对商鞅许下承诺: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商君对秦公凿凿誓言: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如此君臣相遇,互为知音,从古至今,绝无仅有。

而梅长苏和靖王的感情也与此十分类似,而且比这更加纠结感人,更加戏剧化,他们不仅是肝胆相照知遇知音的君臣关系,更有一份刻骨铭心情同手足的兄弟情义,纵使相逢不相识,依旧彼此牵肠挂肚情深意重。不同的是,秦公死于商君之前,便有了后来商君被秦公之子极刑处死的悲剧,而梅长苏死于靖王之前,纵然靖王悲痛不已,也只是伤怀哀痛而已。一个是史实,一个是虚构,而历史往往更加残忍。

商君的故事是一个已经知道结局的故事,越往后看,心中越是不忍。在被商君折服的同时,剧情越来越接近结局,想到他将要面对的残忍酷刑,实在很难再看下去。看完剧末商君之死的一幕,我无比感谢这部剧的主创,如此唯美如此悲壮地处理这个结局。完全不是《芈月传》里那种骇人的车裂,而是漫天飞雪江山素缟,一袭红裘红颜相伴,商君优雅淡定,仰首闭目,舍身取义,高华圣洁如同朝圣者,跟红颜相拥从容离去。大雪纷飞,经久不息。

而梅长苏的结局处理得更是含蓄唯美,昔日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将军林殊,用生命最后的三个月重拾那铁马军戈征战沙场的荣耀和傲气,狼烟铁血,埋骨沙场。剧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梅长苏之死,只是用了几个镜头,宫羽给霓凰送信,两位红颜眼中悲伤的泪水,令人心碎,景琰掀去了林殊牌位上的红绸,红绸飞扬而起,殷红如血,触目惊心。

看《大秦帝国》的过程中我会想,剧中商鞅和历史上的商鞅到底有多少相似之处?估计商鞅没有这般俊雅,虽然这对我很重要,不过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就毫不相干了。其他一些细节会有些不同,但主要事件和成就应该和史实相符。商君大才,既有治国奇才,又熟读兵书,文武韬略,洞察明火,二十年执政使秦国由弱变强,领兵出征,收复失地,迁都咸阳,为秦一统天下奠定基础。不过,历史上对于这个人物一向有很多争议,究竟是酷吏还是良臣,众说纷纭。

而梅长苏也一样是倾世奇才,文能谋略治国,武能征战天下,苦心孤诣,最终昭雪沉冤,重铸军魂。

最后看看两部剧的片头,基本上就决定了两部剧的格调。都是精致的大制作,《大秦帝国》,大气恢弘而且厚重,《琅琊榜》清竣飘逸而细腻。

《大秦帝国》------------气势磅礴铁血纷争宏伟的开场----







《琅琊榜》------------行云流水破茧成蝶清雅的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