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凉彻骨看月全食记(QUEBEC)
文章来源: DUMARTINI2008-02-21 09:39:48



2008年2月20日的晚上,风淡云清,月色皎洁。这真是观赏月全食的最理想天气,唯一令人望而怯步的因素是---天太冷,天太冷!气象报告说是零下15度。



这儿显示的,已经是把它拿回室内一分钟后的温度了。。
估计外边温度更低更是冰凉彻骨,会零下二十吗?


全副武装地呆在屋外安放三脚架和相机,不一会儿我就感到手脚生疼!!



 



更不用说从开始月亏到月亮全部复圆的三四个小时里
要以练功的姿势
艰难地下蹲。。探臂。。马步。。抬头,
在雪地里长时间全神贯注地调焦和按快门
我是不是自找苦吃?



20:25时看到的一轮圆月



晚上 20 时 43 分,是月亮刚好接触地影的“初亏”

 




 

20:45,边缘开始有黑影。。。



 










22:01,月亮全部进入了地球的影子。。YEAH!


但是手冻僵了,相机又不够高级,很难捕捉到“红月亮”的好图像。

我突然看到附近出现了两颗明亮的星---据说这就是土星和狮子座的雷哥拉斯
只有当月亮被地球的影子遮住的时候,我们凭肉眼才能观察到!

可惜没有拍到好片子
此处借九月九先生的精彩作品
证实一下自己所见:



(链接:九月九摄影



谢谢九月九新提供的资料:月全食那天的星座图。。





一小时后,月亮开始出现在另一侧边缘。


 

真是太“冻人”啦。我实在受不了了,逃回家吧!

 


以下这张作了弊,是回家后从室内窗户里朝外拍的,手持,没用脚架。

 


“食既”是21时42分,月亮全部进入地影;“食甚”是22时35分,月球进入地球影子最中间处;“生光”是在22时51分,月亮慢慢地从地影里冒出来;“复圆”则是在半夜0时09分,月亮完全脱离了地影!

于是一轮皎洁的圆月又重回天空。


仍然用的是S3傻瓜机的手动功能,晚上眼神不好,感觉拍得很困难。绝对不能同摄影坛风情坛诸位大侠们的精彩片子相提并论,只好藏起来给自己欣赏了!

生平第一次如此关注地观看了月全食的整个过程。因为我参与了,因此而满足,这就够了。。。


临上阵前,因过于关注身面上防寒的行头过于专心,结果把拍月亮的参数忘得一干二净。只好“临时上轿”又回进来上网,跑到尔东MM家里找帮助。。(真希望有阿拉丁神毯呵!把正在无月色的加州灰暗天空下惆怅的尔东MM接到我们这儿来拍月亮,那该多好!)

因全部月全食发生在入夜之后,天空又十分明净,估计这一次观看的人会很多!下一次看月食就要再等两年半了,是2010年的12月21日,还不知是什么时辰。

今天又是我一个人出行呵,天寒地冻勇气可嘉,表扬一下自己了。
此外,听说过“天狗吃红月亮”的传说吗?



 
 
关于红月亮:月全食发生的时候,当月亮被地球阴影吞没,透过地球大气层仍会有少许太阳光通过折射照射月球。當太陽光通過大氣層,被折射到地球背後的影子時,黃、綠、藍、靛、紫等色的光線因為波長較短,受到地球大氣層的影響,而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紅色的光波比較長,受到散射的影響不大,可以穿過大氣層,折射到躲在地球影子後的月亮上,因而月亮并不会完全从空中消失,而是呈现难得一见的古铜色,这就是我们俗称的“红月亮”的由来。因空气中灰尘等因素的影响,光线折射不同,每次我们看到的红色还是有区别的。1991年菲律宾PINATUBO山上观察到的月全食,就是因为大气中大量尘埃的影响,猿龃哟有过的灰暗?br />

 

(月光下的CFHT望远镜,粉红色的天空是由Pinatubo尘埃所形成的。)


在观赏月全食时,我们这儿魁北克一名业余天文学家Sebastien Gauthier细心地组合出了下面这张集锦影像,呈现月亮穿过地球阴影的精彩动人景像。




中央的全食月是月亮最深入地球暗影时的影像,月亮表面光的明暗变化表明了地球延伸到太空的影子并非明暗如一。地球大气散射偏红暗淡的阳光,形成一道锥状的本影区,而在这区域内的月海和山峰仍然清晰可见。

这次月食中,月亮穿越地球本影的北端,而月亮布满陨石坑的南方高原上之暗影,就是本影中心最暗的区域。
  
Gauthier架设望远镜和摄影装备的位置,在加拿大魁北克三河学院的尚普兰天文台(Champlain Observatory)附近。




Sebastien Gauthier和他使用的摄影器材
当然是很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