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米-26重型直升机是怎样工作的(视频)
文章来源: DUMARTINI2008-05-28 08:05:26


新闻直通车链接: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0805/news-gb2312-616222.html






Mil Mi-26 T "Halo"

请点箭头。很值得一看!


米-26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起飞重量最大的直升机了!其运输能力相当于美国C-130运输机,C—130可以运载92名武装士兵或64名伞兵,一次可以运13.5-20吨的物资。米-26最大承载量为20吨,可搭载一辆坦克或8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与C-130相比,米-26对起落场地的要求更低,能够适应复杂的战场地形,且飞行更为机动灵活。



  米-26是俄罗斯米里实验设计局(今为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研制的多用途重型直升机。1981年6月在巴黎航展上首次亮相时北约给它起了个绰号叫“光轮”(Halo),但“光轮”引起世人注意还是近几年的事。国际上快速反应部队的发展潮流托起了米-26的“光轮”。米-26具有优良的整体性能、惊人的载运量,对快反部队的投送和保障有重要意义。

“5.12”四川地震灾难发生之后,由于余震不断,唐家山的堰塞湖险情不断加剧。为抢险急需的大型机械已在擂鼓镇集中,而这些设备要想运输上堰发挥作用,只有米-26直升机才能承担如此重任。



5月25日,一架由俄罗斯支援中国四川抢险救灾的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飞抵四川绵阳机场。

这架直升机同23日抵达绵阳机场的另一架隶属于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的米-26直升机(据说是国内目前拥有的唯一一架“巨无霸”---杜马注),将一起参与唐家山堰塞湖的抢险作业,执行吊运大型机械设备的艰巨任务。只要气候条件允许,两架米-26直升机将以最快速度一同执行抢险作业。

5月27日上午,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从绵阳机场起飞,经擂鼓镇吊运了一台大型挖掘机,成功空投到了唐家山堰塞湖的坝顶。


那么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是怎样工作的呢?

27日的早晨6时,飞往唐家山堰塞湖的第一架飞机从四川绵阳机场起飞了,机上装有生活物资、专家、爆破队员以及炸药等物品。

7时08分,负责侦察气象的米-17直升机也飞抵北川唐家山上空,26分钟后又返回绵阳机场,汇报说气象条件符合直升机飞行要求。

7时17分,早已经准备好的2架济南军区某陆航团米-17直升机装载人员、燃料、食品出发前往唐家山堰塞湖坝顶执行运输任务。



7时49分,5批9架米-17直升机都在前往唐家山堰塞湖坝顶。

7时59分,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待命起飞,空中通道将重点保障米-26重型直升机飞行。



9时01分,因天气原因待命多日的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于绵阳机场起飞,前往唐家山堰塞湖执行运输任务。与此同时,四川绵阳机场已经有12架次直升机飞往唐家山堰塞湖。

9时40分,米-26运输机经过对唐家山堰塞湖坝顶上空勘测后,于9时43分在擂鼓镇机场试降落成功,随后立即拉起。

9时53分,米-26再次降落在擂鼓镇临时停机坪,直升机舱门打开,机组人员和地面工作人员进行运输作业准备。

9时54分,用于米-26直升机空中吊运重型设备的两根直径30毫米、长30米的钢索已经被地面工作人员运出机体,开始调装机上携带的大型机械。





11时13分,第一台挖掘机吊至唐家山堰顶,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总工程师刘宁会同其他专家们已在现场组织工程实施。

截至昨晚9点,唐家山堰塞坝上集结了武警水电等部队官兵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合计600余人,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已经空运吊入大型机械设备15台,由近百位操作手轮流不断作业。




(杜马编辑整理)

-----------------------------

相关新闻:之一



5月27日,唐家山堰塞湖正式开始缓慢泄。(暂时不需要大规模炸坝吗?---杜马问题)

1时50分许,堰塞湖泄洪水已通过泄洪线路上的第一个水利设施———通口水电站,现场发出了轰鸣的响声。

昨天上午11时30分许,记者从北川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到,由于天气情况较好,直升机已经将大型的挖掘机送上唐家山堰塞湖的指定位置。指挥部介绍,昨天的工作是以挖为主,配合小规模的爆破

截至昨天17时30分,徒步赶往唐家山的武警部队和有关技术人员都已到达。堰顶共有598人,包括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等多名专家。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按原计划方案全面展开,堰塞湖大坝开启引流渠,向下游缓慢泄洪,缓解堰塞湖水位压力。

指挥部表示,泄洪是在中外水利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排水流量有严格的控制,不会对下游造成威胁。

水利部总工程师、唐家山堰塞湖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刘宁告诉记者,如果天气情况正常,应急疏导泄流槽将于10天之内修成。刘宁说,大型设备运到唐家山之后,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把堰塞湖中不断增加的水尽快疏导至下游。应急疏导泄流槽的设计流量为1000到2000立方米/秒,能够满足抢险需要。刘宁说,水利部对唐家山堰塞湖的水位实行24小时全程监测。





------------------------

另附

相关新闻:之二


绵阳市油仙区石马镇天林村的村民进行了一次紧急疏散预演

27日上午9时,虽然不知道唐家山堰塞湖会不会溃水以及何时会祸及他们,但绵阳市油仙区石马镇天林村的村民们还是在区政府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紧急疏散预演。

撤离预演仅涉及约580人

本次撤离预演是按照1/3溃坝强度规划,仅选取了天林村地势最低的党家脊区域,涉及人口580人左右。地震后天林村70%房屋发生毁损,绝大部分村民都住到了屋外帐篷里,但目前生活已开始恢复———年轻人下地劳作,老人和孩子在院落里自得其乐。

昨晨7时,村里广播通知全村今日将在党家脊举行应急疏散预演,要求村民“随身只带细软和三天干粮”,撤离以院落为单位,每个院落一位负责人,组织大家一起撤离至半山上,那里帐篷已连夜搭建,同时提醒大家,提前将收割的粮食堆放到屋子最高处。

70岁的杨百松听后和老伴商量,觉得要带走的东西很多,两人思量了很久,但最后还是决定只把金银细软带上,此外再带几件衣服。“粮食对农村来说是很重要的,能提醒大家的也就这些了,牲口什么的就顾不了了。”石马镇党委书记张小平说,“人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老人早晚怕凉,其他的就由着它去吧。人在其他都无所谓了。”

少数村民几乎是被“架”走

昨天上午9时30分,设立在油仙区政府的指挥部发出疏散信号,现场指挥则由警车拉响火警警报(正式疏散时,将以防空警报示警),待命的警察和民兵开始入场护送群众。村口也有警察设卡阻止外面车辆入村,腾出马路给队伍转移。民兵和其他警察分散到党家脊各个院落,将老弱病残孕妇用面包车载走。路的一边,各院落负责人举着自家院落标志旗,带领着年轻村民,浩浩荡荡、有说有笑地从各院落撤出。20分钟后,自动迁移的村民已撤离完毕,此时警笛鸣响,提示尚未撤离的村民已是撤离最后时刻。民兵再次进村,逐户清查。一名老太太和几个仍在务农的村民最后几乎是被“架”着离开,他们或者舍不得家里的牛,或者不相信水能淹过自家。10时04分,整个疏散结束,根据镇政府方案,大规模自行转移不超过半小时,而1/3溃坝时,洪水漫至村里需4-6个小时。

处于泄洪区,迟早要疏散

村民疏散后的临时安置点就在党家脊对面约300米处的一个小山包上,目前此处安置点已搭建好了20多顶帐篷,余下的将在演习完毕后继续搭建。据油仙区政府一名李姓秘书介绍,由于天林村正处于泄洪流域,即使是1/3溃坝,此处也将被淹。所以,整个村落的疏散只是时间问题。目前有少数村民不想疏散,是因为1978年这里发生过一次暴雨灾害,当时村里几乎都被浸泡在水中,但也仅是浸泡而已,可能村民认为这次同样不会发生生命危险,便不想离家。不过,为了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一旦开始泄洪,所有人都将强制疏散。

而因为无法预测溃坝产生的洪水将在当地地面停留多久,区政府目前制定的方案是:最快10小时后,最慢3天,首先将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清淤,然后消毒,在经过相关检疫人员测定可以进入被浸地区后,才会安排村民有序地回到自己的家园。


(新闻资料来源: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