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札记 十二 月夜梅坞访茶
文章来源: 盈袖20062007-03-10 18:20:28
写于2007/03/07

晚上和MAY在石屋洞的餐厅吃饭。这两天正是新茶开采的日子,通常头道茶顾名思义应在清明前夕采摘,可是近年来由于天气转暖,采茶季节也一年年地提前。今年才三月初,茶尖就开始冒出来了。这两天天气预报有霜冻,茶农们都很紧张,茶树一旦被霜打坏,一年的辛苦即付之于东流。

MAY赶着上山去买那数量有限的头道茶,我也很想去见识见识,于是吃完了饭两人驾车直奔梅家坞。上山的路黑黢黢的,却是杭城最有味道的一程,接近十点钟的空气有一点沁凉。车子缓缓驶近村落,大多数的房子已经熄了灯,下了车走在高低不平的石子路上,MAY指着前面亮着日光灯的一扇小窗子说:每次我来,看到这盏灯就知道Z还在炒茶。她说着时,我就感到些许温暖,很奇怪的一种亲近,彼此相知的那种温暖。

空气十分清甜,正月十八的月亮是淡金色的,朗朗地升在高天,夜的影子里小溪流淌的声音显得格外欢快,带着一点潮湿,炒茶炉的小烟囱里溜出来的柴火味道淡淡地游移在村子周遭静静的气息里,小精灵似地激起我渐渐生出的欢愉。如此恬静的夜,炒茶人亮着灯在劳作。

沿着石子路走向坡上的小屋,溪水就在脚下奔流,夜仿佛更加静了。小屋里的陈设十分简单,靠窗设了两口炒锅,Z独自坐在一口辉锅前忙碌着。他是一个朴实的中年农民,长得一般,但是有一种沉稳的气质。旁边的竹篾簸箕里放着他一天的成绩,他从中午开始炒茶,之前他的父亲还帮他炒了一个小时,可是簸箕里的茶叶却不是很多。我们一边站着看他辉今天最后的一锅茶,一边和他随便聊聊。茶香伴着我喜欢的柴火味,在冰凉而新鲜的空气里令我陶醉了,要仰起头来深深地呼吸。等他把最后一锅茶叶倒进簸箕,我忍不住捧起簸箕贪婪地嗅起来,茸茸的,透着温热的新茶像香软的小宝宝一样可爱,贴着我的脸颊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我们随着Z来到他家,大大的客厅打扫得很干净,一套白背黑坐的沙发尤为注目,地上铺着白色的大理石,整个房间给人雪白清洁的感觉。Z拿来茶杯,泡了新茶一起喝,这是我第一次喝到这样“新”的茶:这一年采的第一道茶,刚刚从炒茶人的锅子里出炉。碧绿的叶片在水中渐渐展开,新鲜得令人难以置信,在他们的提示下我注意到叶片的年轻壮实,口感的清新甘甜,今年的茶经霜打过所以特别的甜。

这时Z的妻子从楼上轻盈地走下,她不很美丽,却是那样的温柔可人,带着浅浅的微笑,如她的茶一样甜美。不知这个女人身上有什么魔力,令我一下子喜欢上了她。她有着传统女人特有的温婉,说话柔柔的,让刚硬响亮的杭州话有了吴侬软语的韵味,那一种温柔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茶季即将开始,她在楼上缝十几个人的棉被。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说话慢条斯理的女子,掌管着杭州市里一家茶叶店,同时打点着一切家务,把家里擦得雪亮。

她低低娇嗔着:你喝茶也不给我泡一杯。语气里却全没有责备。男人也不辩解,只微笑着,两人就默契地合饮那一杯茶。几个人饮着香茗,谈论着今年的茶情,每一片茶园的长势,我就学习了很多。

茶农的辛苦是可以想象的,上午采茶,然后连续十几个小时地杀青,辉茶,直到深夜,而所得不过是三四斤的茶叶成品。而这家淳朴的茶农在这被市场经济鼓噪得骚动不安的村庄里依然保持着平淡和悠然,真诚和善地待人,并不为利益所引诱。如女人所描述的那样,一天辛苦之后,Z坐在沙发上,抿一口香茗,会长长地赞一声:哎,正当是好吃(求奥,四声)。这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劳作后的享受是如此真实,感人。也正是这样的诚信,使得他们的客人被他们吸引,对他们信任。客人常常用电话订了茶叶,放心地让他们直接送货到最终客户。

院子里有很多盆景,兰花,都是Z伺弄的,他还喜欢养鸟,茶季忙过之后,他就拎着鸟笼去山上打理茶园。我在这家人家里看到中国家庭传统式的安闲幸福和满足,对每一天生活细水长流的享受,虽然也是辛苦,却是过着融融的好日子。令不觉我感慨当今社会多数人在繁忙浮躁的生活里丢失的那些祖先留给我们的好东西。

MAY说得对,喝Z炒的茶不会胃痛,因为杀青杀得好,我真的没有胃痛。我们要走时,女主人跑去拿了一次性的杯子,细心地将我们喝了一半的茶倒进去,好在路上接着喝。我们无声地享受她的体贴,尊重着他们一天的劳动,和这新鲜的大自然的恩赐。

更多文章请见我的博客 暗香盈袖
http://blog.sina.com/YINGXIU2006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