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祷告,爱
文章来源: 盈袖20062010-10-21 17:11:04
2010/10/04

美食,祷告,爱

Eat pray love

 

我一次偶然在电视里看到对伊丽莎白的访问,她是一个很开朗健谈的女人,很有灵气和活力。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书名的意思,也没有太注意。听她说:也想过小说拍成电影,但从来没有想过是茱莉亚。罗伯兹来演,so big (那么有名的巨星)。

 

后来在CHAPTERS看到展出的新书,被故事的简介吸引。一个女人,拥有了世人羡慕的一切:丈夫,事业,漂亮的房子。。。。。。却感到空虚,失去生命的意义,在半夜起来一个人哭泣。这正是我在寻求的答案,于是我想要知道她的历程。

 

我在CHAPTERS阅读,她的文字没有让我拥有的愿望,只想了解故事的结局。读到一半时,她还在三个莫名其妙的I(Italy,India,Indonesia 意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个,电影就上映了。我的本意是把小说读完,当我的女友邀我去看电影时,我说什么片子都可以,除了这部,因为我已经读书,就不愿用电影来打断。电影的表现和原著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可是一开始都随便我的女友在我向她简单介绍了几部电影的剧情后,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是想看这一部。这不意外,伊丽莎白所追寻的正是很多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所迷惑和思考的:得到后的迷惘,对物质的失望,对生命真谛的困惑……

 

当然,我同意了。

 

这是一个典型对自我,生命意义,和生活方式的追求过程,是一次困顿之中的出走,一次心灵的旅行(RETREAT)。主人公在得到了世人羡慕的一切之后,却觉得空虚痛苦到极点,在一个半夜时分,她一个人在浴室地板上绝望地哭泣,无意识中跪下来求神。神似乎也给了她启示,安慰了她,让她回去休息,此后她决定放弃婚姻,他的丈夫不能接受,与她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纠缠争斗。无力解脱的利兹陷入更大的困境,奇怪地有了学习意大利语的冲动,渴望去到那个冥冥中吸引她的地方。

 

她遇到一个“被弹中的男人”(指在女人从一段认真的感情关系里离开时遇到的男人,并不一定是她真正所爱),开始了一段感情,当她在他那里看到一幅画像,她心有所动,有了去她在印度的灵修院的想法。两年前在印度尼西亚见到的一位年长智者对她说的谶语也使她想去搞清缘由。之后她这段新感情很自然地发生问题,利兹再一次希望独处,去寻找答案,获得精神上,灵性里的感悟,独立和平衡。

 

她是一个勇敢的女人,真正随着自己的心去做了。先后去了意大利,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去寻找,为了感情归依,为了心灵平静,为了生活里的平衡。

 

在意大利,她品尝美食,在梦幻之地生活,享受安宁;在印度,她追寻灵里的平静,修炼心里的平衡,遇到给她感悟的人;在印度尼西亚,她去会那个神秘和善喜乐的老人,但她却又一次遇到爱情。不安的她受到激情的诱惑,但又不舍刚刚开始建立的平衡,心中重新起了波浪和反复。

 

最后,她有了领悟和勇气,决定和恋人携手走未来。两人乘小艇去往岛上,象征着又一次有风险的旅程。

原来意大利是美食,印度象征祷告,印度尼西亚使她得到了爱情。

 

现实生活里利兹和巴西男友开始了不做承诺的相处,好几年,最后由于男友签证的问题促使他们不得不考虑婚姻。开始他们说好不谈婚姻,被推到这个境地时,两人都大惊失色,可最初的震惊过后,两人都觉得已经水到渠成,心理上准备就绪,结婚似乎也无妨。这在利兹的第二本书里详细做了描写。

 

这是一个女人的心灵历程,又回归到爱情 – 属世女人永远梦想的归宿。而我看到她灵魂里所蒙的召唤,她的心灵历程并没有将她引到灵魂更高的境界,不免遗憾。很难说她这一次的爱情与过完有何不同。一样的无常,一样的风险,一样的不测。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灵,迟早都会有灵里的要求。一生就是寻找灵魂归属的历程,每一个人的结果都会不同。神给我们的邀请常常出现,然后决定就在我们手里,是接受呢,还是忽略,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