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河之子〉(21)

阁老 (2009-05-28 12:09:39) 评论 (0)

第六章     从画家到艺术理论家

 

《艺术量化论》

 

熟悉和了解清智的人知道,在他“热风吹雨洒江天”的内心深处深藏着一股“冷眼向洋看世界”的冷峻和孤傲。這種冷峻和孤傲不仅凸现在他對社會的洞察和對生活的检阅之中,而且鲜明地表现在他的创作之中。

1980年走上专业画家道路以来,清智弄潮于书画艺术的海洋已经三十年。在这三十年的创作实践中,清智深切地感悟到,一个画家必须在系统的艺术理论指导下进行自己的创作活动,没有理论指导的创作活动将是盲目的,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更不可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他认为中国的美术界亟待需要一种崭新的艺术理论。这种艺术理论不是狭义的、仅仅站在美术角度上的绘画理论和绘画技巧,也不是西方文艺理论的改头换面和断章取义,而是一种既和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承,又和世界现代文化艺术接轨的理论;是广义的、站在时代的高度雄视古今,引领中国美术潮流和指导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论。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清智就提出了一个极为鲜明的观点:中国美术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左的思想桎梏,走出高大全英雄形象和红色经典的狭谷。中国美术必须摈弃那种标语口号式的、政治标签式的大而无统,回归到自然。以熔古铸今、闳中肆外的崭新气象,追随时代,展示中华民族改革开放的精神风貌。

从八十年代后期,张清智走出国门,远赴西欧北美,东南亚举办个展,进行文化交流和讲学。他在和外国同行广泛交流的同时,腾出更多的时间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将敏锐的目光射向西方文化,并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经过三年的深思熟虑,他把思考的结果,形成了他的第一部艺术理论著作《艺术量化论》。

 

他指出,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儒教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源泉和精髓,是中华民族安邦治国的理论核心和灵魂。它曾经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吸纳一切外来的文化,融会成一股巨大的动力,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儒教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也就是人类在和自然的互动中,以仁义礼智信的美德达到人类与自然的统一和和谐。他突出地表现在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和珍视生命。

清智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西方推崇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毫无疑问,它应该成为现代文化艺术表达的主题,美术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翼,也不例外。

清智进一步指出,世界公认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崛起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完全有能力通过现代丝绸之路向世界展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其文学艺术应该体现出大国的博大气象和王者风范。美术也是一样,不可以修修补补,不可以照抄照搬,必须把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写实与抽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塑造中华民族的辉煌,全方位、多视角、大纵深地表现我们所处的时代,从而为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由此,张清智重新审视了自己并开始嬗变。他以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为基础,用东方的线条做骨,用西方的色彩彰显自己的个性。他的作品有了别人不曾有的格调和视觉冲击力。

他一如既往张扬着自己刚毅稳健的个性,在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文化长河里弄潮击浪。清智是性情中人,孔孟的儒家文化养育了他善良的性格,绿色军营锻造了他宽广的胸怀,他时时刻刻关注着生活和关爱着生命,胸腔里流动着一股浓郁的人道主义情怀。这种情怀极其鲜明地展现在他的《2008中国汶川》百米长卷之中:国家领导人亲临抗震救灾一线的身影,废墟中渴望救援的眼神,奔走在羊肠小道上的子弟兵队伍,战士怀中嗷嗷待哺的婴儿------,所有这一切使我们清晰地闻到他的脉动和心跳,我们仿佛看到清智用那柔美的线条和缤纷的色彩,向我们娓娓叙述着生命的可贵,英雄的悲歌,勇士的壮烈。而我们随着他的叙述时而心潮激荡,时而热泪滚滚,时而血脉喷涨。

 

评论 (0)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