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河之子〉(22)

阁老 (2009-05-31 10:01:42) 评论 (0)

警惕“文化自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清智先后访问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美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他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管是文化大国还是文化小国,无一不是像保护民族工业一样,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文化阵地,向世界炫耀着张扬着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尤其是意大利,这个早在十七世纪就以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引领欧洲文化潮流、吸引欧洲各国朝野无不“以意大利旅行为荣”的国家,至今放射着迷人的风采和魅力。

意大利何以能够独领风骚三百年?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充分发展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和文艺复兴以来的近现代文明。它既是罗马的故国,又是教皇与教廷的驻地,更是文艺复兴的源头与中心。在欧洲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只有意大利经历了年代最长而又一脉相承的历史沧桑,也只有意大利能展示出最为辉煌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正因为这样,意大利文化光芒四射,使“意大利旅行”久盛不衰,绵延至今,并走向遥远。

相比之下,使清智痛心疾首的是,在中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却在慢慢地沙化和流失,它突出地表现在下列方面:

儒教文化的退化。从二十世纪初的“打倒孔家店”到文革十年的破旧立新,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儒教文化屡遭摧残,几乎被破坏殆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空洞和文化断层。尽管在文革结束以后逐渐恢复了儒教文化的地位,举办了形形色色的祭孔、尊孔、拜孔等活动,但多半流于形式。隔靴搔痒,于事无补。对儒教文化的研究,也仅仅限于少数的专家和学者。儒教文化已经成了历史博物馆的古董,闪烁着星星点点残存的余辉。

京剧、民乐之花的凋零。 京剧、昆曲、民乐是中国的国粹,然而这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已经枯萎,到了需要抢救的地步。现在除了在北京的长安大戏院和央视的戏曲频道能看到京剧、昆曲以外,还能在哪里看得到这一国粹?放眼未来,梅葆玖、耿其昌之后,还有多少京剧传人?现在我们在哪里能够观赏到一台纯正的民歌民乐晚会? 现在我们在哪里能够找到一个出类拔萃的民族音乐作曲家?几乎所有电视台的娱乐节目都是通俗歌曲,就连领军的央视也不例外。近乎疯狂的超女超男”更把通俗推向极致。一年一度的春晚,京剧、民歌显然已经成了点缀的花絮。

建筑艺术的危机。 北京的四合院和苏州园林,是中国南北建筑艺术的经典。然而今天到北京看看,还有多少完整无缺的四合院?到南方看看,除了作为文物保护的为数不多的园林建筑以外,没有一座新建的苏杭式园林。而那些幸存下来的园林建筑,又因无钱修缮而慢慢破败。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在大兴土木,然而有几处建筑具有中华民族自己的风格。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已经完全淹没在火柴盒般的块垒和方阵之中。当人们津津乐道于蛋挞形的国家大剧院和莫名的新央视大楼的时候,殊不知这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最大悲哀,最大败笔。一百年以后,如果我们的后人把北京、上海与巴黎、伦敦、莫斯科、圣彼德堡、罗马、圣保罗等城市作比较,不知作何感想,是赞美还是遗憾抑或是抱怨?

民间工艺的衰落。 中国的民间工艺分布在全国各地。北京景泰蓝,江苏惠山泥人,宜兴紫泥茶壶,山东剪纸,潍坊风筝,浙江青田玉雕;绢塑,面塑,面人,牙雕,木雕,石雕,竹雕,刻纸,内画,蜡染,丝绣,竹编,草编等等,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然而这些饱含中华民族智慧,闪耀着灿烂文化光辉的民间工艺,却在步履艰难地行走。座落在崇文区的《京城百工坊》,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100个工艺美术大师年事已高,最年轻的也已六十好几。有些民间工艺因为没有经济效益,而濒临失传的边缘。如果再不整理,再不传承,再不抢救,那么很可能在他们这一代成为绝唱。

作为一个画家,清智更多的关注着书画艺术的发展。与以上几项不同的是,书画艺术遍地开花,形成空前繁荣的景观。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严重的危机。那就是书画界的浮躁浮夸和粗制滥造。浮躁浮夸的结果必然使书画艺术离传统渐行渐远,粗制滥造使书画艺术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和魅力。

对此,清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现象与其说是书画艺术的虚假繁荣,倒不如说是一种在自我麻木和陶醉中的文化自杀。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还在于我们的经济不够发达,多数画家不是把它作为传承的桥梁,而把它视为生存的手段。他在《艺术量化论》一书中大声疾呼:对这种文化的自杀,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必须立即中止这种正在进行中的人为的文化自杀。奋力清除虚假繁荣的泡沫。每一个有良知和责任的艺术家,必须以民族大业为重,高扬传统的猎猎战旗,为弘扬华夏文化,为中国绘画艺术崛起在国际画坛而努力奋斗。否则我们将愧对前人,贻误后人,沦为历史的罪人!

 

评论 (0)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