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之内

林贝卡 (2010-02-17 19:25:40) 评论 (3)

散文: 视线之内
作者:刘荒田

  漫长一生中,想必有过这样的经验:你和一个人告别以后,渐行渐远,一路上你好几次回头,每次,送行的人都在老地方,近距离时点头、微笑;稍远一点,是挥手;直到即将走出对方的视野,蓦然回眸,依然一个身影,要么凭栏要么依闾,面目尽管模糊,但你晓得那视线一直没有离开你的背影。

  远行人甚至会感觉,背上有两处圆点,一似拔火罐般热着,那是对方的目光所凝聚。自此一去,可能是关山万里,萍踪十年,忘不了的是目送的一幕。许是如火如荼的爱情,血肉相连的亲情,才有如许执拗的远望;许是殷殷的期望,入骨的牵挂,才以眼睛作顽强的跟踪。这样的凝望,可算东方人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洋人爱明来,感谢的话,尊敬的话,当面说尽;拥抱,亲吻,面对面地进行;连开拆礼物,也得当面。中国人偏好含蓄,母亲不会搂着孩子,一个劲地说心肝宝贝,但儿女远行之际,她从前站在在家门外,如今站在车站的月台,机场的入口。

  我十二岁那年离家到十公里外的县城中学当寄宿生,穿着母亲连夜赶缝出来的短袖衬衫,提着她递过来的小皮箱,我说,妈,我走了。母亲在踏缝纫机,头也不抬,只应了声“唔”。不过,我老来背诵黄仲则的名句“黯黯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时,断定生性内向、绝少对儿女表露爱意的母亲,在我出门后,冲到门口,默默看我走远。万斛亲情,化作舞台聚光灯似的目光,让远行人的背去负担沉重的嘱托。

  恋爱中人的离别,情感的张力也在这里。你要考察爱人对你的情分吗?如果她把自己的命运和你的脚步连接一起,那么,你远行时,她的目光是不会早早撤走的。一夜缱绻的次日,你的车子开出老远,从后视镜还看到门前伫立的倩影。如果她生性高傲,或者刚刚和你呕过气,那么,在窗帘的缝隙,总该藏着一双缠绵的眼睛。

  蕴含人间至情的视线,足以教你铭记终生。作为远行者,务必回眸。你笔直前行,从不回头,将错过胜于千声叮咛万声倾诉的目光。

林贝卡 2010 冬 于美国




评论 (3)

林贝卡

回复苗青青的评论:

谢谢苗青青分享,祝你夏天回国度假快乐,问候你的父母。

读了刘荒田撰写的《视线之内》,我是深同感受。我就想起了我的父亲,他那双慈祥关爱的眼睛,总是在注视着我。

尤其是每年寒暑假返校,父亲总是把我送到火车站,把我的行李放在火车里的行李架上,帮我找好座位,还和我聊天,直到火车要开了,他才依依不舍地走下火车。

当时,年轻的我,从未真正体会到父亲的这份爱,习以为常了。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自己做了母亲,却总也忘不了父亲在月台上送我的那一幕,我坐在火车里,从窗子回头望时,竟然看到父亲跟着火车在跑,不停地向我挥手微笑。



好,

Rebecca

苗青青

最近两次我回家探亲,每次临走,父母都会送我出门。 我拥抱母亲让他们止步的时候,母亲说的都是同一句话:你年龄也不小了,要多保重自己,下次见面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母亲平日是很乐观爽朗的人,但我知道她的内心仍然是放不下儿女的。所以,我也不会永远在外停留。 很高兴今年夏天有机会休假,回去见她。是啊, 人要回眸, 要回头。

谢谢贝卡分享好文。

林贝卡

刘荒田简介

  刘荒田,1948年出生于“中国第一侨乡”广东台山,早年当知青,在乡村教书,1980年移居美国,创作生涯始于新诗,近十年来钟情散文随笔,一发不可收,集海外20余年人生体验,写新旧移民生存沧桑,现任旧金山“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刘荒田在中国大陆出版的诗集与散文随笔集:

  诗集:北美洲的天空(1988年)、异国的粽子(1992年)、旧金山抒情(1994年)、唐人街的地理(1995年)。

  散文随笔集:唐人街的桃花(1996年)、唐人街的婚宴(1996年)、旧金山浮生(1997年)、纽约闻笛(1998年)、纽约的魅力(1999年)、旧金山小品(1999年)、美国世故(2001年)、“仿真洋鬼子”的胡思乱想(2002年)、星条旗下的日常生活(2002年)、中年对海(2003年)。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