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自驾探访摩洛哥之旅 (五)
黄杨 (2024-12-17 13:33:08) 评论 (0)早餐后,从马拉喀什驱车前往阿加迪尔的海滩度假村 (Iberostar Founty Beach)。三个多小时的路程,尽管距离不算太远,两地风景,却截然不同。
这几天,马拉喀什形同烤箱,骄阳似火。今天的阿加迪尔却像换了一个节气,凉风送爽。午餐后在海滩上走了走,风大浪高水凉,也就没了下海游泳的意愿。
与由红墙、窄巷和历史建筑构成的马拉喀什相比,阿加迪尔显得现代多了。这个城市在1960年的一次地震中几乎被完全摧毁,震后重建的建筑使城市变得更加现代。宽敞的街道、闲散的各国游客和度假村随处可见。相比马拉喀什的历史厚重感,阿加迪尔更加朝气蓬勃。马拉喀什展现了摩洛哥内陆的历史与文化,而阿加迪尔则是一个现代化的滨海度假胜地,两者为摩洛哥南部展现了不同的风貌。
晨起,雾浓,阿加迪尔被深锁雾中。
上午参观阿加迪尔堡垒(Agadir Oufella),又被称为阿加迪尔山顶堡垒,矗立于阿加迪尔市区北部的山顶之上,海拔236米。这座古老的防御工事建于十六世纪,由葡萄牙人最早修筑,后来被摩洛哥萨阿德王朝的苏丹穆罕默德·谢赫(Mohammed al-Sheikh)于1540年进一步加固和扩展。
古堡历经沧桑。1960年2月29日,一场7.3级的大地震摧毁了阿加迪尔的大部分城区,古堡的主体结构也曾严重受损,现已得到妥善修复。
平时,从古堡的山顶,可以一览无余地俯瞰阿加迪尔市区和辽阔的海湾。但今天的浓雾,让我们只能站在这里感受古堡曾经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离开古堡后,径直驶向接着索维拉(Essaouira)。浓雾逐渐散去,绿洲与沙漠交替成为车窗外的风景。
公路两旁的阿甘树隐约可见,这个地区以其生产的阿甘油而闻名,还有羊上树吃阿甘果的奇观。途中,虽然看到几只山羊在树下觅食,却未能见到羊上树的有趣场景。
下午到了索维拉,这座城市的阿拉伯名字是“Mogador”,由穆罕默德三世在十八世纪末建造。
索维拉有”风城”之名,适合风筝冲浪。下午,来到旅馆前的海滩,才领略到这座风城的确名副其实。我曾居住过的也号称风城的芝加哥跟它比起来,绝对是小巫见大巫。海边的树,被强风刮得一边倒,图中的树冠让人不禁想起川普总统的发型,想起他那种“历尽艰辛终不悔,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性格。
索维拉(Essaouira)是座港口城市,被大西洋的海风和悠久历史塑造成了如今的模样,冲浪的风筝和古老的城墙,都是这座城市的标志。
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没敢试这里的风筝冲浪,而选择了在老城逛街,看看这里的老城为什么能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首先来到索维拉的古城墙(Ramparts)。这些城墙是由摩洛哥的阿拉维王朝苏丹穆罕默德三世(Sultan Mohammed III)在十八世纪建造的。这座城墙是他为保护这座港口城市而修筑的防御工事,设计受到了欧洲军事建筑风格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工程师西奥多·科内(Théodore Cornut)的贡献良多。
城墙沿海而建,从城墙上眺望大西洋,水天一色,颇为壮观。沿着城墙走,很快来到斯库拉堡垒(Skala du Port),这是一个重要历史遗迹。堡垒上布满了古老的炮台,一门门大炮排列整齐,威风凛凛。
走进老城,街道狭窄曲折,两侧是色彩斑斓的商铺和市场。索维拉以其精美的手工镶嵌工艺闻名,尤其是用金钟柏木(Thuya wood)制作的工艺品。
金钟柏木是一种生长在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脉和索维拉地区的珍稀木材,其木质坚硬、纹理细腻且带有独特的香气。索维拉的工匠们擅长将这种木材打造成各种精致的手工艺品,如家具、首饰盒、托盘和装饰品等。逛街时买了几件小玩艺儿,留作纪念。
从索维拉到卡萨布兰卡大约380公里,旅程并不紧张,下午就能到达。进城之前,我们先停在了市郊的摩洛哥购物中心(Morocco Mall),参观这个北非著名的购物中心。购物中心于2011年开业,坐落在大西洋海岸,占地超过20万平方米,融合了购物、娱乐和休闲为一体。我们本想在这里买点儿啤酒,结果,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只好作罢。
摩洛哥购物中心的特色之一是其豪华的购物体验,吸引了众多国际高端品牌,如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古驰(Gucci)和迪奥(Dior)等。此外,还有摩洛哥本土品牌和手工艺品店,展现了摩洛哥独特的文化。
除了购物之外,摩洛哥购物中心还提供多样的娱乐设施,包括一个大型水族馆、溜冰场、IMAX电影院以及各种餐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心的水族馆,它拥有一个中央玻璃电梯,游客可以在鱼群中乘坐电梯上下,非常独特。
逛完购物中心,继续向卡萨布兰卡进发。城市的轮廓逐渐显现,宽阔的街道和高耸的建筑预示着现代化都市的繁华。
入住旅店后,步行前往附近的中餐馆去安慰一下有些日子没吃中餐的肠胃,正好路过穆罕默德五世广场。在这个广场上,能充分感受到卡萨布兰卡的烟火气息。成群的鸽子、玩闹的小孩、休憩的妇女,还有热闹的小吃摊点,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初到卡萨布兰卡,便为这个城市的魅力所吸引。明天,将游览这里的名胜古迹。
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具现代感和历史感的城市。要了解这个城市,走街串巷是最好的选择。今天的卡萨布兰卡,不冷不热,阳光灿烂。适合徒步。
我们首先来到穆罕默德五世广场(Place Mohammed V)。这个广场是卡萨布兰卡的心脏地带,以摩洛哥的国父穆罕默德五世命名,是卡萨布兰卡最重要的地标。广场建于 二十世纪初,由法国建筑师设计,展现了摩洛哥独特的殖民历史和建筑风格。
广场周围环绕着众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如卡萨布兰卡市政厅、法院、邮政大楼等。这些建筑融合了法国殖民时期的艺术装饰风格与摩洛哥传统的建筑元素,彰显出庄重而优雅的氛围。
卡萨布兰卡的最大亮点当然是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这座巨大的清真寺坐落于大西洋的边缘,其壮丽的建筑让人叹为观止。
哈桑二世清真寺不仅是卡萨布兰卡最著名的地标,也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广场上还可容纳 8 万人。清真寺于 1993 年完工,以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的名字命名。
哈桑二世清真寺坐落在大西洋海岸的一片人工半岛上,部分建筑直接延伸到海上,给人一种清真寺漂浮在水面上的视觉效果。据说这个设计灵感来自《古兰经》中描述“真主的宝座建在水上”的经典句子。
清真寺的宣礼塔高达210米,是全球最高的清真寺宣礼塔。塔顶装饰有镀金的半月形标志,夜间塔顶会发出绿光(绿色象征着伊斯兰教),指向麦加。
走进清真寺的祈祷大厅,令人感到震撼,真是太大了!大厅里有几个旅游团正在参观,却不显人多。这里空间宽敞,可容纳约25,000名信徒同时祷告。
清真寺的设计融合了摩尔建筑风格,以传统伊斯兰几何图案、马赛克、雕刻和书法为主要装饰。摩洛哥工匠在雕刻细节,拼贴花砖,及浮雕制作方面,把当地传统艺术的细腻展现得淋漓尽致。天花板和柱子上还嵌有彩色玻璃和精致雕花,赋予空间庄重而神圣的氛围。阿拉伯书法和装饰艺术点缀着墙壁、穹顶与窗户,将经典的伊斯兰文字融入细节之中,带来浓厚的文化气息。整座建筑风格宏伟,兼具传统与现代技术,成为摩洛哥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作。
参观完哈桑二世清真寺,我们前往因美国经典影片《北非谍影》而遐迩闻名的Rick 咖啡馆 (Rick’s Café)。本想在这个咖啡馆喝杯咖啡歇歇脚,重温一下电影中的画面。没成想,咖啡馆客满,没预定座位的人根本进不去。看看等在门前来自世界各地如此众多的顾客,就能猜到这家咖啡馆的生意有多火爆。甭说在这里喝咖啡,想进去看看西洋景都不被允许。无奈,只好走入附近的老城区,找到一家当地人喝咖啡的小咖啡馆,坐下来,叫杯咖啡,近距离体验了一把卡萨布兰卡普通人的生活,感受了一下这个城市各个角落的市井人情。
我们在卡萨布兰卡参观的最后一处名胜是卢尔德圣母大教堂(Église Notre-Dame de Lourdes)。在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天主教堂的存在就实属不易,更甭说它还成了这个城市的一个名胜。因而,这个景点对我们来说就更具吸引力。从哈桑二世清真寺到卢尔德圣母大教堂,有着一段相当长的距离。为了多看看卡萨布兰卡的街景,我们选择了走街串巷,穿过了无数街区,在一个干净整洁的街角找到了这座教堂。
卢尔德圣母大教堂建于1954年,当时的摩洛哥还处于法国的保护之下。因此可以说,这座教堂不仅见证了法国在摩洛哥的殖民历史,也提醒人们那段时期基督教文化在摩洛哥留下的影响。
这座教堂门脸不大,却以其现代主义风格和独特的建筑设计而闻名。走进教堂,宏伟的大厅和光影效果令人感到震撼。教堂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描绘着圣经故事的彩色玻璃窗,总面积达 800 平方米,覆盖了教堂两侧的墙壁。色彩斑斓的玻璃窗使整个教堂充满了庄严的气氛。
卢尔德圣母大教堂不仅仅是宗教场所,也承载着卡萨布兰卡多元宗教文化的象征意义。这座教堂的存在表明,卡萨布兰卡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有着开放与包容的心胸。
这次自驾游览摩洛哥,玩得自在开心,记下一路所见所闻,留待以后慢慢回味。
黄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