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成都农泉柏合古镇喝一元的茶
幸福剧团 (2024-04-22 07:45:30) 评论 (11)大瘟疫过去以后,许多移居海外的华人,有机会,都回去看望自己的亲人,他们的感观各有所获,但是好像都在说成都的地铁现在修得四通八达了,走郊区,探访古镇一天打来回,还是很方便的。剧团朋友把图片分享给我的时候,好像还不好意思的,一再解释,这个镇平时人少,因为年青人都去了大的城市,留下老人居所,关键是镇上政府没有钱,也没有怎么重新修建那种假古董似的古镇,看上去金碧辉煌,实则难看,几不象。剧团觉得这样能保留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古镇,未来才是抢手货,因为各阶段社会人的审美不同,未来的人,审美会更加好,现在还不如积德,给后人留下真贵的现实版古镇。
农泉历来是成都的风水宝地,盛产水果而文明,如今也是观察狮子座流星的好去处。
剧团朋友前两天去了农泉的柏合镇,柏合镇位于成都“东山”地带(成都东外与龙泉山间的浅丘低山区),据传,柏合之名来源于“柏合寺”。该场曾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延寿寺”,寺内一柏树“二枝连理”,“柏合”天作,被认为有“百年好合”之寓意,
四川有句口头禅,叫“取草帽子”。比如有人喊你一起去打麻将,当你知道牌局已经有四个人了,就不想去了,就给来一句,我去干啥子哦,取草帽子嗦!
《四川方言词语汇编》里收了这个条目,释义为:白跑路之趣语。
只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说了。
这草帽子去往何处取?就是到柏合镇去取!
柏合镇的草帽子很有名,柏合的草帽也很有历史,据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柏合镇之草编,享誉四方。清中期以来,草编,主要是草帽,一直是当地传统的和畅销各地的手工艺制品。传说柏合草编手艺是客家人于清初入川时带来的,至清中期时,当地生产能力已成规模,并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柏合草编的原料是麦秆,生产工序包括选料、剖草、编织、熏漂、煮晒、缝制、装饰等多道工序。农闲时分,很多农户都会以草编为业,除了众多的家庭作坊外,柏合寺场还开设有数家草编工厂。清晚民国时期,这里形成了专门的草帽市场,周边各乡镇,以及远至外省的很多地方的商人都会在这里组织货源,甚至欧洲商人也来这里订货。据说,当年川军抗日奔赴前线,10万将士人人头戴“柏合草帽”,个个脚穿“柏合草鞋”。那场面,可谓壮观。(这段文字和图片是剧团朋友徐教授的地方志考察所得)。
下面是最近去的朋友图片:柏合古街,呈环状,其形如一轮大大的磨盘,沿着这条街道走着,最终又回到原点,如推了一圈磨。走过的这条街就叫“磨盘街”。
柏合古镇,可以喝一下午的,一元一杯,自产的绿茶。
喝完茶,再上两,三盘新鲜的佳肴,然后慢慢回家。
素炒新鲜苦瓜:
凉拌折耳根,这个凉拌菜,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如果喜欢的就很喜欢,不喜欢的因为气味和味道就很不喜欢。
小镇还能炒出资格的京酱肉丝,惊喜不惊喜?
朋友家的宠物
谢谢来访!
评论 (11)
回复 '幸福剧团' 的评论 : 我就不喜欢这些特别现代化的东西,渐渐地人们生活的乐趣都没有了。摄影因为数码相机的出现,尤其手机相机的出现都失去了很多热衷于它的人了。
回复 '石假装' 的评论 : 的确是,打卡旅游只能说游客不成熟,咳咳。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你点评得太好了,正因为没有涂脂抹粉,才是经典的景点。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成都宽窄巷子里有几个私家菜餐馆,川菜新派,可以去试试。
回复 'BOTW' 的评论 : 谢谢喜欢!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是成都朋友女儿的猫猫,谢谢鼓励,现在AI 逐渐普及,很快摄影只是记录自我生活的工具了,会失去当今地位了。
古镇清净,可以慢慢游玩。
这镇子看上去还真古老,没有涂脂抹粉呢!
太好了!秋天我也去成都,找好吃的去:)
好漂亮的猫猫!
这古镇真好!饭菜也一看就好吃,这个猫咪太可爱了。剧团摄影没得说。
幸福剧团 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