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食而嫌,羊肉混淆腥膻

辛泰浩 (2024-11-30 19:24:01) 评论 (0)

  传统谚语“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意思是“人们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某件事情,但是也听说过,见识过,略有了解”。绝大多数的日本人从来没吃过羊肉,也未见过羊跑。有的是对羊肉的偏见与误解。

  日语有“不食而嫌”其汉语意思是:没吃过不知其味却感到讨厌。没吃就先厌恶。有成见,无故地厌恶。无缘无故地拒绝,无端看不惯某些人。

   英语:dislike without trying;silly prejudice;dislike without ever having tasted any。


  日本人很难见过羊肉,就象中国大陆内地人很难见到“鲸鱼”一样,那都是“在那遥远的地方”才能有的。

  最南端的冲绳岛有人养养,那只是小山羊一类的品种;最北端的北海道有牧场可以放牧养羊但产量很纸供需量小,人们将烧烤店的羊肉称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锅”。可见对羊肉还是稀有的东西。

  内陆人认为海鱼很“腥臭”,日本人则觉得河鱼,池鱼等淡水鱼很“(泥)腥臭”。

  习惯了的饮食就不会臭。臭豆腐,纳豆,鲍肆臭鱼,各有诟忌,各有各的嗜好,各有各的忌口物。

  不同的饮食习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民族国家的中国饮食习惯丰富多彩

  主要民族的汉族是农耕民族:饮食较为丰富多样,主食有米饭、面条、馒头等,菜肴注重色香味俱全。农耕民族饮食习惯形成了农耕文化,决定了汉族农耕文化的特征,还集合了各民俗文化为一体,形成了汉族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农耕文化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

  少数民族:如藏族以奶制品、肉类为主,喜欢喝青稞酒;回族喜欢吃牛肉、羊肉,注重清真食品;蒙古族则以奶制品和肉类为主,喜欢烤全羊等。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导致思想观念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每个地区的水土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人的性格,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文历史也就随之而改变,而生活在一起的人,性格也会很相似。所以一块地方的人都差不多。就像新疆的人个个都是能歌善舞,长睫毛大眼睛的,上海的小姑娘个个都是能说善辩。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也是由于地理环境才会产生的也就是说地域的独特性.是和全体国民性相对的。

  日本人靠海吃海,捕鱼狩猎饮食习惯形成了日本人的海洋文化,决定了大和民俗的文化特征,还集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为一体,形成了大和民族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

  日本人不喰羊肉由来久,混淆腥臭与膻臭。膻味主要来源于羊肉,特别是山羊,而腥味主要来自鱼肉、蛋类和肉类等。膻味是一种特殊气味,而腥味主要是食物中三甲胺的味道。

  日本形成了自己国家独特的饮食习惯,那就是“生.鲜”,任何食物他们都力图留下它最原始的味道,并且还要求清淡不油腻,所以在处理食材时,一方面就是“生”,比如生吃鱼、生吃鸡蛋、生吃蔬菜等,他们认为这样的食物营养价值最为丰富。

  另一方面即是“鲜”,食物的最佳食用期就是它的新鲜期,时鲜有助于身体健康。为了达到人体要求的丰富营养需求,日本人还对食物兼收并蓄,形成了杂食的饮食特色,但是你们知道吗,这个“杂食”却不包括羊肉。

  经过历史学者们的考证,日本的人类历史可以追溯到3万年——10万年以前。

  大约在1.2万年左右,日本进入到绳文时代,也就是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初期。新石器古代日本人主要猎食得的对象是麋鹿和野猪,也有狐狸、熊等大约60种哺乳动物,但据一些原始社会古墓的发掘发现,猪、鹿等动物骨骼都很常见,但是羊的骨架却没见过。于是有学者推论当时的日本是没有羊这种动物的,有学者推论当时的人们不是不吃羊肉,而是没有羊肉可吃。

  2000多年前,“渡来人”(从中国和朝鲜东渡去的移民,日本人称他们为“渡来人”),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稻谷,于是日本顺利地迈入了农业时代,食物自然更加丰富,特别是对稻米青睐有加,这就成为日本人的主食。当然,“渡来人”不仅为他们带去了稻谷,还有各种生产资料,据三国时期《三国志》的《魏志-倭人传》记载,“其地无牛马豹羊鹊”,这就更确定原始居民无羊肉可吃是事实。“渡来人”为他们引进了牛、马作为耕种、出行的工具,也同时引进了羊,但不是为了吃哦,而是为了它们身上的羊毛编织衣物呢。

  日本人没有吃羊肉的习惯有地理人文決定。日本是典型的岛国,由数百个大小不一的岛屿组成,多是低山丘陵地形,且地窄人密,而羊群的大规模发展,是需要在地广人稀的高原草场上,一来羊群有充足的的青草食用,二来可以自由奔走,这样的羊肉才鲜美精瘦,味道可口。

  如中国大规模的羊肉源头是内蒙古草原,有诗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显然日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使羊已经被引入日本,也根本没有让羊群自由奔跑的“天堂”。

  日本人不吃羊肉,除了羊肉不多见,少有机会吃的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个主观原因就是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人们都自发的不吃羊肉。

  大约6世纪中叶,佛教传入日本,这一宗教文化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原本的小乘佛教教义是教徒可以吃“三禁肉”,也及时没看见杀、没听见杀、不是为自己所杀。但是传入日本的佛教可就不是这个说法了,要求教徒只能吃素,荤腥一律不沾,怎么回事呢?

  日本的佛教不是本来的小乘佛教而是经过中国本土化的佛教,中国在梁武帝时期朝鲜有一个小国名叫“百济”,百济的佛教是从中国学去的,而百济又为了结交日本,向日本传授了经书,如此一来,佛教到了日本,经过中国、百济这“两站地”的改良,吃“三禁肉”严格为不能吃肉。

  传入日本的佛教受到圣德太子的支持广泛传播,推古天皇把佛教定为“万国之极宗”,天武天皇又在公元676年下达《杀生禁断令》,明令禁止杀生食肉,在这样的宗教影响下,不但是羊肉,就连别的肉也基本不吃,百姓不吃,天皇貴族也同样。

  每顿饭都是米饭加点素材、酱汤,长此以往,他们把素食的吃法都研究出彩了,比如世界闻名的“精进料理”,从米饭、小菜到味增汤,每样不多但却色泽鲜艳、营养丰富,让人胃口大增,再有“羊羹”,从中国传入日本,食材就从羊肉变成了红豆和面粉,虽然仍然是道美食,但不吃肉不科学啊,人体所需的营养跟不上。

  考古学者研究发现,禁肉前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是1.63米,禁肉后的一千多年,平均身高就成了1.55米,明白了不吃肉这国民身体素质直线下滑,国力太差明治政府于是废弃了禁肉令,可是日本人民吃素都吃了一千多年了,早就形成了一套特殊的饮食系统,乍一吃肉,可就不是什么肉都能接受的了。

  当“禁肉令”取消后,人们就开始琢磨吃肉了,但肉这个东西,不论怎么烹调,腥味总会有的,而日本人在长期吃素后,一时很难接受血腥味很重的肉食。1872年,明治天皇亲试牛肉,而且还每天喝两次牛奶,推动了全民吃牛肉的热潮。

  日本是岛国,渔产丰富,各种鱼肉也饱受追捧,而羊肉就不一样了,羊肉的膻味是非常重的,即便是长期吃肉的民族,很多人对羊肉也是敬而远之,何况是日本这个刚刚开始吃肉的国家!

  同时,日本人始终接受不了羊肉还和他们的烹制手法有关。日本长久以来形成的烹制原则是保持食材原汁原味,少油、少盐、少糖,就比如他们吃鱼肉,基本有生、熟、干、腌四种,其中生鱼的吃法也是传向世界各地,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美食也是举世闻名,但是考究的是各种调料对食物的影响,花椒、大料、胡椒、沙仁、豆蔻、丁香、陈皮、草果、小茴香、山奈、白芷、桂皮、鲜姜等等,各种调料数不胜数,不但去除了肉的膻味,而且还让肉显现出不同滋味。如此一来,羊肉在中国可以大受欢迎,在日本这个不用调料的国家,当然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冬日进补最佳选择的羊肉和孜然的神仙组合在日本是很难吃到的。
在高級洋食料理店可吃到一些有限的羊肉,也如鹿肉、馬肉都不是日常的嘉肴菜谱。



评论 (0)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