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茶亭

夕阳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时候。。。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德国古城 Rothenburg 纪游

(2013-04-13 06:12:34) 下一个


今年复活节去了德国的古城Rothenburg。古城建于1170年,相当于中国的南宋时期。如果从建城前的筑堰引水算起,那就是公元960年的事情了。

古城的价值,在于它很好地保留了中世纪建筑的风格。这首先归因于十七世纪的战争和随之而来的一场鼠疫,几乎使城市变成一座空城,在近100年的时间里,令人生惧而不敢涉足。城市得以保存,还归功于二次大战时美国的战时助理秘书 McCloy。古城被纳粹看做纯而又纯的城市,希特勒曾下令死守。当盟军兵临城下时,古城已经遭到过16架飞机的轰炸,有600多米的城墙已经倒塌。但McCloy此时想起他的母亲战前曾到过这儿,曾和他谈起过这座城市的美丽和价值。于是他要求当时的美军司令,在进攻时不要使用火炮,从而使城市免遭炮火的摧毁。为此,战后德国授予McCloy 荣誉市民的称号,并称他为Rothenburg光荣的保护者。其实城市得以保存,还应归功于当时守城的德军首领,他没有执行元首的命令死守,而是放弃了抵抗,然而他似乎并没有受到嘉奖。高傲的德意志民族,宁可把奖励给予攻城的敌旅,而不给自己弃阵的将士。
 
那天我们开车抵达城下时, 首先看到的是一道围墙,苍老,斑驳,蜿蜒而去,围绕全城。每隔一段距离,就是一个同样苍老的塔楼,屹立在寒风萧瑟之中。我们从极狭窄的石梯,登上城墙。城墙更像一道长廊,有顶如檐。放眼看城市,只见一片红色的屋顶,静静地铺展在蓝天之下。回头看身边的墙壁,上面嵌着一块又一块的石板,刻有人名,和1M,2M等表示长度的数字。后来才知道,二战结束后,德国很快就开始修复这城市,很多人都捐了款。他们的名字和捐款所修复的城墙长度,就刻在石板上,铭记着他们的贡献。这一人一米的精神,让人看到这个民族的毅力和决心,颇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们从城墙下来后,沿东门进城。路不宽,略倾斜,行不久就是城市的集市广场。我们来得早,又是复活节,人们都休假,广场显得空旷,只广场两端的钟楼,遥遥相对。长街两边都是二到三层的楼房,带着阁楼和尖顶,静静无声,似乎每个屋里都是一个梦境。复往前,主道中分为二,分叉处有一现在已被复盖的水渠,这是城市最初的引水工程的残迹,也是最古老的遗迹了。两条叉路的尽处也屹立着苍老的城楼,可让人充分体会古代城堡的风格,可谓城内最引人的风景线。广场上有两座市府大楼,一白一红,紧紧毗邻。白色的是古建筑,砖红色的是新建筑。建筑正面的结构图案大同小异,但其意义却不同。古老的市府下有一道道拱门,阴阴地,供人去体味远古的幽微;而新大楼却让游客登高,意味着现代人开阔的视野和胸襟。
 
城里有一古老的教堂,St Jacob教堂,需要买票才让你参观。我对自称救世的教堂要买票才让进,一向反感,感到有违圣意, 所以偷窥一眼后,就出来了。教堂门口有一中世纪教士的雕像。下巴尖尖地,戴一顶帽。看不出教士的虔诚,倒透出几分游方术士的狡谲。
 
小城有好几家店,终年出售圣诞节的点缀品,如圣诞老人,圣诞天使,和带有风车的旋转的圣诞烛灯。人们说这儿人天天过圣诞。我走进一家,发现那些装饰品做得很精致可爱,当然价格也不菲。店主和店员并不笑脸迎客,而是张着一双警惕的眼睛,静静地在每个货架的拐弯处站着,看着游人,显然是怕人顺手牵羊。
 
时至此,已是中午,于是选了一家饭店进餐。我要了一份烤肠,7.5欧元。不料端上来后,只见两根烤肠下,打底的是一滩灰色的腌制的卷心菜。观之不雅,入口极酸,而且除酸以为,别无其他滋味。烤肠倒不错,先吃了。后来勉强将酸菜夹着黑面包,吃了两片,聊以充饥。同行人说了个笑话。说以前德国的家庭主妇,常常将这酸菜给她们的男人吃,防止男人出去另找新欢。因为这酸菜入腹,会令肠道产气,有碍亲密的社交。那天午饭后,我登上城墙的高台时,果然腹内也咕咕地响起来,想到这故事,不觉大笑起来。

古城还有一个博物馆,称之为犯罪博物馆,或刑具博物馆。里面陈列了中世纪可怖的各种刑具。有卡头的枷锁和断头的铡刀,有悬在半空的带钉的木笼,还有各种刀斧绳索,见证了宗教曾经有过的残酷和血腥。
 
离开博物馆,我们终于来到城堡的尽头,这儿是一片高地,可谓观景台。往上看,苍山如浪,起伏蜿蜒。而砖红的城市,立在山顶,抱山呈一道人间风景。如扶墙俯瞰,则见山林一片苍茫。今年春迟,几处淡淡的黄芽,略给人一点春意。Arbur河如练,无声地流着,一座孔桥隐在尚未转青的树林里。山间的小路,在萧瑟的树林对照下,显得格外的白,如一条绢带。而远处的山林,竟带有朦胧的蓝色了。再回身看空地,一棵棵古树,粗大的树干,如虬龙盘绕。古树真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沧桑,难享百年的人,在它们面前,真如过眼烟云了。
 
空地上有一碑,纪念在这里被屠杀的犹太人。在城市其他地方,也看到屠杀犹太人的遗址。在德国游,你会感到政府处处提醒人们他们历史上这黑暗的一页。一个国家,只有敢于直面自己的罪恶,才有可能真正避免罪恶的重演。中国的文革会不会再来,还说不定。至少巴金反复呼吁的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建议,是令当政者皱眉讨嫌,而不予理会的。
 
下午在一家咖啡店里喝了一杯Cappuccino,味道还算浓郁。另外品尝了当地一种甜点“雪球”,一种将粗面条卷成球,夹在金属模具里烤就,再涂上糖或巧克力的点心。据说是当地的特产,可装盒带走。我吃后,半脆半甜,也未必大佳。当然如果照古代的标准,这无疑还是上等的点心。
 
在城里看到不少日本游客,有带着小女孩的单身母亲,也有组团而来的,一群群年过半百的矮而纤瘦的日本妇女。后来才知道,日本动画电影《小小雪精灵》(A Little Snow Fairy Sugar)里的故事,就是以这古堡作为背景的。 他们显然是寻“根”来的了。前天在You Tube上看了几段这电影,感到很有意思。此外,全球走红的电影Harry Potter的不少场景,也是在这儿拍的。以后如果再看这部电影,得注意一下它的外景。
 
我们离开古城时,已是下午。城里大街上已充满了熙熙攘攘的游客,和早晨的空旷大不相同。一看錶,在这儿已逗留了五个小时了,感到还是不虚此行。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古堡建在山上,海拔400多米,比较冷。今天出门时看到一片阳光,因而没戴帽子和手套,忙于拍照,手指都冻得有点发僵了。

1590年时的城市图:



二战时遭到轰炸的城市:



古城墙:



涓滴之功,都当铭记:


早晨的城市,尚在梦中:



城市一景。那中间三角形的渠道,是最古老的遗迹:



城市教堂



新旧市府大楼:



将人活活饿死的吊笼



固定犯人头和双手的刑具:



城市远眺:


临墙俯瞰:



古堡一景:



老树



犹太人遇难地:



日本动画片的海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瑞冬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苏乡门地的评论:
谢谢苏乡网友的点评。是的,教堂应以捐助形式集资。如果教堂只对有钱人开放,那《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讓也就无缘精神升华了。您那波士顿Trinity Church的故事也很有趣。
苏乡门地 回复 悄悄话 喜欢这篇游记,远古至今,古城的由来和历史娓娓道来;对风俗人情的风趣描绘;一人一米精神,印象深刻,给那些居民鞠个躬。

"我对自称救世的教堂要买票才让进,一向反感,感到有违圣意, 所以偷窥一眼后,就出来了。"

---- 同感。 不过,若出于捐助性质,对文物的修缮保护和维持,设定一个为多数人能接受的价格限度,我还是愿意买票参观的~ 想起去年波士顿之行,本希望带父母/亲戚去Copley Square的Trinity Church参观(我自己以前去过),可迈进大门,就见门口台子上竖了块价牌$15,于是都摇头不进去了。 门口接待说basement gift shop是open to public,才得以进入见到教堂一个角落 :-)

谢谢介绍和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