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美学者从地缘战略析中国为何不惜为台海一战(组图)
猪钢鬃 (2009-02-13 10:33:34) 评论 (2)本文摘自美国阿伦·沃克曼教授所著的《为什么是台湾?中国大陆的领土要求下的地缘政治原理》一书
(美)阿伦·沃克曼 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塔夫斯大学教授 2007年曾出版《为什么是台湾?中国大陆的领土要求下的地缘政治原理》(《Why Taiwan? Geostrategic Rationales for China’s Territorial Integrity》)一书
长弓 编译
为何台湾问题值得中国以战争方式解决?地缘战略因素或许更值得深思。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在处理其他任何方面的外交政策时,都有意识地对外营造以和平而非武力方式解决问题的形象,即便中国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国防开支,北京也一直在对外展示和平意愿,希望消除外界对“中国威胁”的担忧。然而,在处理台湾问题时,中国却始终不放弃以武力影响或解决两岸争端,这显然是一种反常情形。为何台湾问题值得中国以战争方式解决?中国最关注的安全威胁到底是什么?在分析该问题时必须重构理论框架,只有从地缘战略上入手,才能真正认清两岸争端的实质。
最重要的地缘战略因素:桥头堡
在1949年之前,中国统治者曾长期关注台湾,这种情况通常是中国与其他企图占领或影响该岛的国家之间斗争的产物。在中国历代统治者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并非最先意识到了台湾作为中国战略资源的重要价值。
历史上,在中国与列强对抗的各个关键时刻,台湾要么是列强在中国近海扩充实力进而侵略中国或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桥头堡,要么就是中国控制之下在东南沿海形成的领土安全屏障,成为防御外敌入侵的象征性或实质性堡垒。
自从海上力量成为东亚国际政治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来,台湾就一直具有关键性的战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集中力量发展海上作战能力的态势,这或许标志着在21世纪初期会重现历史上的战略竞争,而这场竞争的参与者是拥有强大陆上作战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拥有强大海上作战能力的美国。
目前,某些中国分析人士认为台湾具有特殊的地缘战略意义。某些观察人士认为,在敌对势力控制台湾的情况下,中国大陆失去了可不受干扰地进入太平洋的平台。台湾正好处于这条关键通道上,中国大陆的水面和水下舰艇在台湾北部和南部海域将面临部署于该岛的敌对力量的袭扰。
东海舰队的“现代”级驱逐舰
只要台湾仍处于中国大陆的势力范围之外,或出现更糟糕的情况(处于美国势力范围之内),它就会一直被视为美国指向海峡西部中国大陆的“凸出部”,以及美国借以包围中国的据点。因此,当中国战略和分析人士探讨成为海洋大国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时,使用了“冲出”这种比喻性的词语,用以形容突破这种阻止中国拓展国力的障碍。
实际上,中国某些分析人士确信,美国之所以坚持为台湾提供防护,与该岛所处的战略位置具有重要关系。他们认为,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把台湾比作“不沉的航空母舰”,充分反映了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例如,中国某位海洋战略研究人士撰文指出,台湾“守卫”着西太平洋的关键通道。其他一些人士也认为,台湾是美国用于遏制中国的岛链的组成部分。上述人士认为,只有台湾回归中国,中国才能获得直接进入太平洋的通道,摆脱在沿海地带受制于人的困境,改善中国面临的海洋战略环境,进而确立海洋战略优势。从这种意义上讲,台湾对于中国大陆具有“通往大海门户”的重要意义。与其他学者一样,上述人士也把台湾描述为美国“不沉的航母”,并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发挥了相应作用。他们指出,美国采用了“以台制华”的战略。
《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以不无焦虑的语调指出,台湾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可以利用的潜在基地。美国利用台湾可有效控制东北亚至东南亚以及中东的海上交通线。因此,美国将台湾视为“不沉的航母”。还有文章指出,冷战结束后,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不仅并未消失,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得到了强化,并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工具。该文作者认为,“打破这根锁链”的关键在于台湾。这种观点似乎获得了广泛认同。
另一位中国学者认为,美国、日本和台湾在冷战结束后不断发展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之一就是利用台湾作为遏制中国的“筹码”。例如,复旦大学一位教授(中美关系问题专家)在《环球时报》上撰文指出,美国和日本建立军事合作框架的目的在于遏制中国,而且对台湾问题也产生了影响。他认为,美国和日本于2005年2月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美日“共同战略目标”,这种表态的目的在于抵消中国大陆对台湾不断增大的影响力,确保台湾仍处于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影响之下,而不是倒向中国大陆。
自1979年以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中美关系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合作与竞争共存的态势。然而,在台湾地位问题上,中国则明确表示,美国既不能向台湾提供政治支持,也不能利用台湾损害中国大陆的利益。中国虽已不再象上世纪50和60年代那样强烈谴责美国协防台湾的行径,但也未对此保持沉默。虽然中美关系的摩擦因素可能不仅仅限于和台湾主权相关的问题,但这种摩擦确实具有地缘战略的内涵。
中国海军039型潜艇编队
中国的海权与台湾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逐渐开始关注扩大“战略纵深”,进而御敌于海岸线之外的问题。这种形势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的事实。中国处于调整过程中的军事原则也开始从多个角度关注国家安全问题。毕竟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繁荣使其越来越依赖于以海运方式提供原材料和运输进出口商品。这种形势促使希望成为海洋大国的中国努力发展海上作战力量,不仅要担负保卫中国海洋主权的任务,而且要保护中国的远洋运输船舶。显然,中国目前已认识到,持续的经济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海权。由此,中国开始大力建设强大的海军力量,这种情况在以前数百年间都很少出现。
在某些外国观察人士看来,作为中国发展强大海上作战力量计划的组成部分,解放军当前的改革、现代化建设、武器装备采购和训练的主导思想是为近期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作好相应准备,它对解放军的相关决策具有最重要的影响力。实际上,一些观察人士根据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收集的证据认为,解放军的既定战略是:部署一支能在短期冲突中击败台湾的作战力量,同时又能作为反介入力量阻止美军干预或迟滞美军抵达战区并协防台湾。有迹象显示,中国正在打造一支在第一岛链具备制海权的海军力量,这将使中国能更加有效地在东部海域实施防御行动,同时又可挫败对手阻止中国舰船进入海上交通线的图谋。中国可能还制定了在第一岛链东侧至第二岛链之间的海域实施“海上阻截”的计划。
中国在2004年颁布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声称,在继续重视陆军建设的同时,“加强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建设,谋求作战力量结构协调发展,提高夺取制海权、制空权及战略反击的能力”。所谓“制海权”,实际上就是海上作战力量实现最高目标的同义语。中国大力发展海上作战力量的意图进一步凸显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台湾在地理位置上与大陆相当接近(相距约100英里),这使中国大陆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该岛的战略价值。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一直被视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必须与大陆实现统一,从而确保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中国未来要发展成为繁荣与安全的海洋大国并实现国家统一,台湾回归大陆便成为关键性的地缘战略因素。例如,时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的温宗仁上将把国家统一描述为“对打破某些国际势力以封锁手段破坏中国海洋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打破这种封锁能够体现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我们只有突破这种封锁,才能实现和平崛起。”
中国的另一些海军专家也高度强调了台湾的战略重要性。例如,一位解放军海军专家认为,只要台湾问题不解决,中国保卫海疆的能力将一直受到制约。更确切地说,中国的安全挑战主要来自海上。他强调,台湾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中国如能收复台湾,将获得更大的“战略纵深”。他认为,中国的海防力量受制于“第一岛链”的封锁,因此无法超越该封锁线的限制并实施有意义的防御行动。唯一可行的防御行动是依托海岸线实施浅海防御。由于作战行动在中国的“大门口”实施,因此没有多少回旋空间可用于夺取作战主动权。台湾应该成为中国的防御门户,但如果事态恶化,它也有可能成为敌人攻击中国的跳板。
中国海军陆战队新型两栖歼击车
这位专家基于对国家领土的传统认识,认为必须统一台湾。他指出,自古以来,台湾都是中国理想的出海通道。如果拥有台湾,那么太平洋对中国而言就是一片开放海域。台湾本身是“第一岛链”的关键一环。大陆与台湾统一后,中国将突破“第一岛链”的封锁,中国军队能将防线向东延伸至太平洋,从而更好地保护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安全。到那时,台湾海峡将成为中国军队在南北方之间输送部队和补给的安全和便利的通道。他在描述更为广阔的前景时指出,一旦统一 大业完成,台湾北部的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将处于中国的火力防护范围之内。而从台湾向南,将使中国海岸防御力量与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之间的距离大幅度缩短。
对于中国从霍尔木兹海峡经由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到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而言,上述构想也可视为中国雄心勃勃的保护计划的组成部分。该计划关注的问题之一是确保能进入台湾以北的中国东海以及该岛南部巴士海峡的咽喉要道。如果中国收复了台湾,就可在这两处咽喉要道、台湾海峡以及台湾以东的海上交通线上占有绝对优势。如果不具备安全进入这些咽喉要道及海上通道的能力,中国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的贸易运输活动就极易遭受敌方攻击(包括封锁)。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台湾
此外,如果无法使台湾回归祖国,将被视为影响中国大国地位的不利因素。北京航天航天大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张文木教授是这种观点的有力倡导者,他认为,台湾问题目前仍然体现为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海权竞争。如果中国失去台湾,随后将会失去南沙群岛。失去这两个地区,则意味着中国将完全失去大国崛起的基本能力。因此,对台湾的主权宣示,绝不仅仅是中国内部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矛盾,台湾问题更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地理认识中,台湾被视为东南沿海的“屏障”,台湾海峡成为整个沿海地区防御的症结所在。在一篇文章中,台湾被描述为“东南的锁钥”。该文作者认为,台湾与海南共同构成“双目”,并与位于浙江东北沿海的舟山群岛一起形成了以台湾为中心的战略“犄角”。这三片领土结合在一起,很自然地构成了“品”字形的有利作战态势,由此形成的海防态势“足以为中国六个东南沿海省市构成有效防护”。
台湾被视为控制着西太平洋岛链的战略“咽喉”地区,它是距大陆最近的支撑点,也是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因此,“台湾(包括台湾海峡)是保卫中国大陆的防御前哨,也是中国南北海上交通线以及中国海洋安全区域的枢纽,与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和领海安全息息相关。”
另一篇文章认为,一旦两岸最终实现统一,“中国军事力量可再次利用台湾作为军事基地,推进至太平洋的海空前沿。”台湾被描述为具有“桥梁和跳板”的潜力。中国大陆通过控制台湾及台湾海峡,也能“挫败敌对势力封锁中国的图谋。”解放军海军和空军由此可“部署至西太平洋海域的纵深,切断美国在太平洋建立的‘前沿战略链环’,钳制东亚地区并控制日本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生命线。”
台湾海军陆战队的AAV7两栖突击车
张文木撰文指出,中国在亚太地缘政治中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不仅事关中国的主权,而且与中国的海权和全面现代化密切相关。他的观点与中国其他一些人士的相关论述相似。虽然目前很难判断这种观点对中国高级领导层的影响有多大,但它确实代表了某种值得认真研究的思想认识。张文木认为,台湾是中国在太平洋的前沿基地以及实现海洋利益的手段之一。如果两岸实现统一,中国将能完全突破美国在西太平洋封锁中国的岛链,这种态势的重要意义甚至比美国拥有夏威夷还要重要。如果两岸实现统一,中国将能在台湾东北侧对日本形成钳制作用。在南侧可与海南岛一起保护南海诸岛,并为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中国船舶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此外,中国的统一进程与实现海权的进程相重合,因此两岸统一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台湾,将无法保证南沙群岛的安全。如果说南中国海的地缘政治关键因素是马六甲海峡,那么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是实现海权利益的最重要问题。作为大国,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要拥有自己的海上基地。如果钓鱼岛和台湾回归中国,将有助于强化中国在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安全利益。
上述观点在中国军方某些知名专家中也得到了呼应。例如,军事科学院的彭光谦少将探讨了台湾对中国大陆的战略重要性。他认为,台湾是中国跨越太平洋并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石。它作为重要的战略区域,不仅影响国家安全和统一,而且还影响中国的对外开放、贸易关系以及原油等能源运输。台湾处于中国与国际反华势力、分离主义势力及恐怖势力对抗的前沿。如果容忍“台独”,将形成“多米诺”效应,为其他分离主义势力实施分裂活动提供借口,由此将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因此,中国绝对不能妥协。反对“台独”和维护统一,也事关中国的国际地位、形象、影响和权威。在国家分裂的情况下,中国的国家尊严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因此,台湾的地位与中国的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台湾处于中国与国外“反华势力”对抗的“前沿”。彭光谦还高度关注“台独”势力为其他分离主义势力提供“榜样”的问题,他得出以下结论:台湾问题的解决将除掉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后一块“绊脚石”,有助于中国以“大中华经济圈”的强大综合实力参与全球竞争,进而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安全环境。台湾是有助于中国和平崛起和国家统一的一艘“航空母舰”。
总之,台湾问题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之间的争端那么简单。中国领导层认为,台湾问题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有的态度。自17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统治者始终将台湾视为绝对控制的范围,而且由于台湾靠近大陆海岸线,它一直受到敌对势力的严重威胁。在过去400年中的某些特定时刻,中国统治者可能已得出下述结论:如果中国无法控制该区域,那么它将被其他国家所控制,而这些国家几乎肯定与中国缺乏共同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看法与这种一脉相承的地缘战略认识相吻合,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中国会在台湾问题上不惜发动一场战争。(《现代舰船-军事广角》2008年刊载文章)
金门的台军炮兵阵地
去年12月,马英九观摩台军陆上操演。
去年10月,金门守军的203毫米榴弹炮进行射击操演。
进行作战训练的台湾特种部队
去年12月,马英九参观汉翔公司,并视察了新型“翔升”战斗机。
猪钢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