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收购和炒作 1 作者:股弈

(2005-01-17 06:15:29) 下一个
去年以号称“油神”的皮肯斯为首的国际金融炒家,在油市上兴风作浪,一度导致全球油价的一路狂飚,此事已是众所周知,不需多谈。
综观“油神”一生的经历,我们会发现,此人善於找机会对一些在经营上或资金调度上有暂时困难但基本面良好的上市公司企业实施恶意收购,往往结局有二:

(1)恶意收购成功;
(2)恶意收购受阻,但由於在市场炒作过程中股价飞涨,出手手中收购的股份也是赚得盆满钵忙。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美国股市上的中国概念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眼球。不少有势力的中资企业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频频展开收购,如TCL,联想,等等。作为中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收购的前几副作品,是好是坏还难以评述,但总算是开了头。

并不是企业非得要有TCL,联想的规模才能考虑并购。如果你手下的企业有一定势力并想在美国市场上扩张,美国股市上的数千只股中很多基本面好的小盘股就很有文章可做,比如一个股盘2000万股价10美元的上市公司,有十来亿人民币就可以控股。不妨通过香港的金融机构,先分不同帐号逢底吸纳,每个帐号不能超过总股份的5%以 避免向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上报而泄露天机。下一步,以企业本身的名义开始从公开市场上收购,多于5%的股份就向SEC公开上报,看市场的猜测和反映。如果市场反映敏感,股价已涨幅很多,先前已悄悄建仓的帐号不妨出货套利;如果市场反映平平股价涨幅不多,继续收购并开始和对方管理层接触表达想兼并对方的友好愿望。

总之,股价涨幅不多则按真收购的思路去运作,股价涨幅很大就按假收购真炒作的办法来,其中来来回回可能不止一个回合。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市场估计不会平淡对待此类异常动作,因此给了我们中资资本炒作的好时机。当然需金融界和实业界精诚合作。中资版的“索罗斯”和“皮肯斯”,也许就在你我之间。

当然,事先研究一下美国证券规则,以免犯规。如果打算真收购,还得防范对方抛出“毒药丸”(POISON PILL)。什么是“毒药丸”,我这暂且不提,留待下回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