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读了点《易经》(中)

(2013-03-07 08:29:29) 下一个

一个“易”字含有两个意思:简单与变化。上次说了说《周易》的第一个基本思想简易,下面再说说第二个基本思想:变易。

《易传》对“易”字有明确的解释:“生生之谓易”。所谓“生生”就是生生不息、不断繁衍、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易传》还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此语直接引自老子的《道德经》。生,就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事物的本质:阴阳,二是事物的规律:变化。这,就是易。

“易”这个字的甲骨文是一只杯子倾倒水的样子,以流动的水表示变化。孔子和老子都很看重水的特性。《道德经》里多次提到水。最有名的话是“上善若水”,说最好的善的品格就像水一样。老子用水作为对品格的最高评价。水是灵动的,因为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无形之中积蓄着力量。不断的流动使水刚柔并济,阴阳交合。《道德经》和《周易》都反复提到刚柔二字,作为阴阳的表象之一。水就是最好的见证。

阴阳八卦太极图易经- Top 100件阴阳八卦太极图易经- 2023年4月更新- Taobao

看那阴阳太极图,多像一颗水珠在优雅地缓缓转动。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流线型,把天地间的变化高度概念化、艺术化了。黑与白、阴与阳不是一条直线硬邦邦地分割,而是紧密无间地互相环抱,如一对恋人温柔相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有一首歌叫《你是我的眼》吗?那歌颂的恐怕就是最高层次的爱情了吧。阴阳太极图中就是白中有只黑的眼,黑中有只白的眼。爱情需要互动,阴阳需要互动,世界需要互动,这正是《周易》所强调的互动,彼此关照的互动关系。《周易》认为阴与阳不是两个不同的物体,而是同一物体的两面性,但不是如硬币一样的正反两面,而是阴阳互相转换,互相作用,互相交汇、互相依存、互相补充。正是这样的转换、作用、交汇、依存和补充的过程带来世间万物的变迁。

《易传》用八个字来概括《易经》中的符号系统:“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仔细看八卦,的确如此。这说明什么呢?一方面说明《易经》结构的精密性(孔子用四个字来形容《易经》,叫“洁静精微”,很贴切),另一方面又说明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阳性事物往往阴性成分居多,而阴性事物又往往阳性成分居多。或者说 阳性事物更需要阴,阴性的事物更需要阳。这就是辩证法。我们常说“外柔内刚”、“外刚内柔”也是这个意思。表面对立的阴与阳在更多时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我们把某一卦中的一条阳爻或阴爻改换或变动位置,整个挂就全变了,原卦中的所有的阳爻和阴爻的作用都不同了。例如我们把属于阳卦的坎卦最下面的阴爻换成阳爻,就变成了属于阴卦的兑卦。这就是阴阳转换,你变成我,我变成你。我们日常说“你这个人怎么变卦了?”就是这么来的。
 
《易传》开篇解释乾卦时引用孔子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我们今天的话解释,就是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现代人喜欢使用的成语“自强不息”就是从这里来的。仅凭这个成语,就足以证明《周易》不是一本宣扬迷信的书。所谓迷信就是相信一切皆是天注定,自己所能做的只有等吃等喝等死。而“自强不息”就是告诉我们:尽管天有天的规律,要强的人还要不断自己努力去改变命运。命运一词在日语里叫“运命”。从汉语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日语的说法更具主动性:自己的命要自己去运作、运转、改善,没别人帮得了你的忙。我们还常说“转运”,也可以理解成自己的命运要自己去扭转,要外力去推动才能改善。

《易传》说《易经》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四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算卦是最后的,也是最次要的。所以,我们因该改变一个错误的概念:一提到《易经》就想到那是一本教如何算卦的书。

《周易》中还有这样的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则思变”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穷,就是发展到了极致,“穷尽”。任何事物走到了尽头,就要变。变了就通,即“通畅”,柳暗花明了。“通”了好运才能持久。

物极必反,是我们的生活常识,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核心命题。十五月圆,就到了极致,开始变为月亏了。冷在三九,冷到了极致就开始变暖了。雪莱不是有句名诗吗?“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就是阴阳交替,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的期待。值得注意的是,《易经》中但凡所谓的“吉卦”都是暗示变化的那些卦。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这样总结《易经》中的规律:“事物在变化发展时就有前途,是吉的;停滞、不变化,就没有前途,是凶的。”

我特别喜欢《易传》里面下面这段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这段话用白话文说就是说:孔子说:天下的事物,有何足以让我们困扰忧虑的呢?天下同归于一个目标,所走的途径有不同。同归于一个美好理想,有百种不同的思虑。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日落月升,月落日升,日月就这样往来交替,遂有光明照人间。寒去暑来,暑去寒来,寒暑就这样往来交替,遂有四季构成岁月。已往的事情已经屈缩变小,而将来的事情会发展扩大,屈缩扩展的交替给人们带来利益。
 
我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天地间自然有其自身阴阳交替的规律,我们只是听其自然,认真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过去的就让它消逝远去,未来的就让它好好发展。孔子说:那么我们又有什么可杞人忧天的呢?

用这样坦坦荡荡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似乎不需要算什么卦了。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咱也不惦记。孔子的中心学说就是向善。以孔子为主导的《易传》的核心也是积极入世地向善。孔子的那些核心思想,譬如中庸、理性、变革和承担,也恰恰也都是《周易》的核心思想。《易传》中大量出现“子曰”二字,然后开始引用孔子的话。但在这些孔子语录中我没发现任何对占卜的直接评论。可见孔子对算卦本身并不热衷,他所看中《易经》的,是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那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基础。

算卦占卜可以被称为巫术,是与科学对立的。但巫术与科学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两者都相信世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因此世界是可以认知的;二是两者都相信人类一旦认识了自然,掌握了其变化的规律,就可以利用它、控制它、改造它。而《易经》也并未满足于巫术的水平,它企图通过占卜来认识世界,追究事物的本质。《易传》更是通过用儒家哲学进一步阐释《易经》,成就了整个东方文明的一块基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cyc1023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hamrock100的评论:
问得好
shamrock100 回复 悄悄话 孔子对易这样精通,可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大变革的时代,他的思想为何如此保守,整天教导大家克己复礼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