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康生 (ZT)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2019-02-10 13:10:32) 评论 (3)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让我们来给姑娘卸个妆!
“康生”这个名字对于绝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可能根本没听说过,这名字乍一听还有点网
红的味道,会让人想起“尔康”之类。对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来说也只模模糊糊知道这
是个大反派,“文革”的罪人,是排在林,江之后的第三号大坏蛋。
按照我们一贯的非黑即白的套路,康生被几乎所有的文史材料描绘成“性格变态的虐待
狂、野心家”。总之这家伙坏透了,整天诬陷这个打倒那个,除了害人之外别无所长。
可实际是这样吗?英明的我党会让一个只会整人的虐待狂一直做到党内副主席一直到死
吗?会让一个性格变态的人领导特工战线长达30年多之久吗?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康生
是个什么样的人。
本文秉承一贯“替人卸妆”的风格,不再赘述正史已经讲过千百回的康生害人的事例,
就讲讲这个大坏蛋的另一面。
实际上,康生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可以说在第一代的领导人的里面,除了一号首长的诗
词独领风骚之外,其他所有人的“才”的总和加起来和康生相比,都只能用“呵呵”来
形容。不是笔者吹牛,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康生的字在当时可以说天下第一,真草隶篆,样样精通,尤擅章草。
且来看看康生的几幅字:
康生的章草可以说自成一体,他自己号称“康体”,这很有点宋朝大奸臣蔡京和秦桧的
味道。当时有人把康生和郭沫若相提并论。可有一本叫做《雀巢语屑》的书中记载:康
于书法颇自负,人谓郭沫若善书,康说:郭书何佳?予足挟笔写字亦过之。就是说:郭
沫若那也叫字?我用脚趾头夹根木棍都比他写得好。各位请看下图:
传说中康生鄙视郭沫若而写的字
为了方便比较,下图是郭沫若的字。笔者对书法无甚研究,敬请各位读者自己判断比较。
郭沫若的字
不仅如此,康生还是书法大家里几乎唯一能左右手写字都很漂亮的人,请看两幅康生的
左手字:
两幅落款为“康生左手”的字
除了字写得好以外,康生的画作也是一流的。当时最牛的国画大师当然是齐白石啦,康
生给自己取了个“鲁赤水”的化名。意为与齐白石不相上下:“鲁”对“齐”;“赤水
”对“白石”,还显示了自己“红”的一面。敢有这份自信的人可不是吹吹牛皮就行的
。下面来看看康生的画作:
康生画的梅花
落款“鲁赤水”的作品
除了字画以外,康生对古籍的鉴赏和收藏功力也是无人能及的。文革前,康生曾送毛主
席的秘书田家英一套明天启丁卯年刻本《醒世恒言》。这套书存世仅有4部。两部藏于
日本文库,一部藏于大连图书馆(现已遗失),而这最后一部就是康生这套从战争中收
缴的衍庆堂刻版本。
《醒世恒言》原文
因后两页缺失,康生自己动手裁纸画格,用仿刻宋体字补齐。
康生手写补齐的两页
在其后,他还做了个补页说明。
补页说明
对于文物鉴赏,康生也可以说是当时第一等的权威。首都博物馆现在有一方绿色砚台,
当年纪晓岚说是宋代名贵的“绿端”,并在砚上刻“端溪绿石上品晓岚”。后来康生鉴
定后认为此砚并非“绿端”,认为纪晓岚是在瞎说,于是在砚堂上写下:“纪晓岚自名
为识砚者,还刊行《归云砚谱》,其实他对砚连基本常识也没有,他把洮河石当作绿端
,把青州红丝叫做红端,他不知端石为何物,更不必说识别古砚了。康生1970年2月”
。现在专家鉴定结论也是明代云龙洮河石砚,证明康生的鉴定是完全准确无误的。
这就是那方砚台上康生的字迹:
康生的鉴定笔迹
早在延安时期,康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戏曲的研究就是公认的权威。原人民出版社社
长曾彦修后来在很多场合都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康生在古典文学评论方面的造诣。尤其是
一谈到《西厢记》,他能整篇整篇地背诵,把在场的人惊得目瞪口呆。
人民出版社社长曾彦修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康生本人还会打小鼓(京戏里面小鼓就是乐队指挥),不单只会,
而且打得滴水不漏。
我们说了大坏蛋康生的才气,说明我党用人确实是“目光如炬”,能挑选出最好
的人才为我所用。可是在那个危机重重的战斗年代,有才的人却未必能幸存下来,譬如
陈独秀、瞿秋白等。可这康生同志不但幸存下来,还能一路提拔到最高领导层,说到底
,这和他立下的功劳是分不开的。或者说他是因功累积晋升的,当然我认为还有其他原
因。关于“其他原因”部分,会在下一篇详细叙述。本篇让我们来讲讲康生同志的“功
”。
康生
首先说说康生的资历,早在1925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候他就加入了中共。而且是我党
在上海的工人运动实际领导人,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曾经参加了三次上海工人
起义。在康生任沪中区委书记和青浦区委书记期间,大名鼎鼎的陈云同志还曾经是康生
的直接下属。不久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中共转入地下。康生继续跟
随周恩来,领导中共特科的工作。以往的史料大多在描绘中共特科下属的“红队”如何
厉害的时候,总会把功劳记在周恩来和陈赓身上,刻意回避了康生的存在。可实际情况
是怎样的呢?
年轻的康生与周恩来
原先的中央特科在1928年底改组成“中央特别行动委员会”,但人们还是习惯性地称呼
“中央特科”。中央特科下辖三个科(后来增加了一个联络科,很快就取消了):
一科是总务科,负责人先是陈云,后是康生;
二科是情报科,负责人先是陈赓,后是潘汉年;
三科是行动科,负责人先是顾顺章,后是康生,最后是邝惠安;
四科是联络科,负责人先是李强,后是康生。
其中这行动科就是专门负责处决叛徒和暗杀国民党特工的,俗称“红队”。陈赓同志根
本没有领导过“红队”,“红队”的首领先是顾顺章,顾顺章叛变后就是我们的主角康
生同志。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死后被定了性,生前的一切功劳都会被抹杀。
再说得确切一点,当时党中央长期是在上海的,党的日常工作最高负责人一直就是周恩
来(瞿秋白、向忠发之类算是战略层面的最高领导人)。这使得周必须把很多具体工作
分派给可靠且能干的同志负责,其中秘密特工战线的实际领导人就是康生。
“红队”在上海滩杀得叛徒们心惊胆战,最著名的事件就是“顾顺章灭门事件”。
国民党“中统”把“红队”作为头号对手,1931年在一次行动中偶然捕获了“红队”首
领顾顺章。顾顺章被捕后立即叛变,中共的卧底第一时间通知了周恩来。得到消息的周
恩来大惊,因为中共特科的办公地点就在顾顺章家里,顾的家人对除了康生以外的中共
各领导都相当熟悉(说来也奇怪,顾顺章对他的主要助手兼替补康生居然知之甚少,可
见周的安排老谋深算),于是中央毫不犹豫下令处决顾顺章全家。
中共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
带队执行灭门行动的就是康生,当时他的名字叫做“赵容”。“红队”队员将顾家9口
人全部勒死,据说顾有个女儿实在年纪太小,周动了恻隐之心把她放过了。接着赵容同
志就接任“红队”首领,一直到离开上海。
1931年底,赵容(康生)就成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进入党的高级领导层。旋即从
周恩来手中接过特科工作的领导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共特工战线首领,号称“中国的
捷尔任斯基”。想想看,那时候我们的大领导在苏区还只是个前线的军委委员而已,由
此可见康生的资历之深。
克格勃创始人捷尔任斯基
顾顺章灭门事件使得中统头子徐恩曾大为恼怒,加大了对中央特科的侦缉和搜捕。随着
不断有特科的人被捕,本来隐藏得很深的特科首领赵容开始浮出水面,成为“中统”的
二号目标,头号目标嘛当然是周恩来咯。
中统头子徐恩曾
到了1933年,形势进一步恶化,党中央已经无法在上海立足,高级领导们被迫纷纷逃离
。一部分在周恩来带领下前往江西苏区与红军会合,另一部分实在去不了苏区的则逃往
国外。赵容作为特科首领,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掩护中央领导们撤往苏区,他自己基
本上是最后一批撤离的。等到他要撤离的时候,上海的地下党力量已经损失殆尽,要走
,只能靠他自己了。
话说赵容安排了所有中央领导人撤退之后,并没有给自己设定好离开上海的计划,因为
他非常自信地认为,这几年滴水不漏的保密工作使得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长相和住处。
这也得益于周恩来最初设定的复杂而缜密的工作流程。赵容还从顾顺章那里学来了易容
术,也就是每天出门都化妆,很多“红队”队员在他领导下干了几年都不知道他长什么
样子。而且住的地方也好几个,狡兔N窟,行踪不定,所以平时也没什么人能找到他,
都是他去联系别人。只有极少数人能大致知道他的长相和行踪,不幸的是就是这“极少
数人”中的一个-江苏省委书记王云程突然被捕叛变了,并且向中统特务描述了赵容的
大致长相:江苏人,40岁,1米7左右,瘦脸,戴金边眼镜显得很斯文。可实际上,赵容
是山东人,35岁,1米8左右,也不戴金边眼镜而是戴黑框眼镜。不知道为什么王云程的
描述和赵容本人差距那么大。
于是赵容就从容地携夫人曹轶鸥通过重重关卡,一起登上了去大连的日本客船,惊险地
逃离了上海!
赵容到了苏联之后,给自己取了个“康斯坦丁”的俄语名字。“康生”就是“康斯坦
丁”的简称。在苏期间,康生作为中共的代表之一,在共产国际的工作。要说明的是康
生同志还是个语言天才:他少年时代在山东的德国教会学校念书,学会了德语,到了上
海学会了上海话,到了苏联又迅速学会了俄语。可以说到了苏联,康生才开始系统地学
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日后执掌中共思想舆论战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明为首的留苏派认为中共是苏共或者说共产国际下的崽,一切要听斯大林爸爸的。可
是康生却认为中共是中共,苏共是苏共,接受指导和帮助可以,颐指气使可不行。
中共留苏派首领王明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经常提到人的运气问题,这康生同志的运气实在是好。1937年,斯大
林掀起了大肃反,苏联的高级干部基本上全部被杀光,当时王明也打算利用大肃反的机
会搞掉康生。可是当时大肃反的主持人-苏联内务部长雅戈达非常赏识康生,王明派的
目的没达到。七七事变爆发后包括康生在内的大批留苏党员回国,他刚回国四个月,雅
戈达倒台,次年被处决,滞留苏联的剩余中共党员几乎全部以“托派余孽”的罪名被处
决。所以说命运这码事不信不行!
康生一回国就继续做起了老本行,当上了中共的情报主管-社会部部长。后来社会部改
组成情报部,他继续执掌一直到建国前才因为身体原因交给了李克农。眼下各种史料和
影视作品里描述的中央社会部部长为李克农(可以看看电视剧《潜伏》,余则成去解放
区培训的片段),是不准确的。不管是前期的社会部也好,后期的情报部也好,正部长
都是康生,李克农是副部长。
李克农副部长
对于康生的一生,受人诟病最多的两个时期就是“延安整风”和“文革”。
不可否认,在这两次运动中,康生确实做了很多坏事,造成了很多人的非正常死亡,
甚至有的人是他亲自下令处决的。毫无疑问,他是个大坏蛋!笔者无意替康生翻案。但
接下来笔者要和各位聊聊在这两次惨绝人寰的运动中,康生同志的所作所为对党国还产
生了一点有益的“副作用”。
延安时期总学委和副总学委合影
先是“整风运动”中康生搞的那个“抢救失足者运动”,其实就是个干部审查运动。因
为当时从国统区涌来了许许多多“向往革命”的人,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康生最初的目
的是想揪出国民党派来的卧底,还别说,他还真的揪出了几十个国民党派来潜伏的特务
。还捕获了一个派来行刺中共领导的杀手小组,康生自己本来就是杀手头目,刺客抓刺
客,那简直是轻车熟路!从这个角度来说,党中央的安全状况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加强
。当然,这个“抢救失足者运动”受害人多达几千人,也就是说,真正的坏人只有百分
之一,其余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冤枉的。“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用在这里形容
康生恐怕更合适!
到了“文革”,中央掀起了一波“破四旧”的高潮,瞬时间各地的文物古迹遭到毁灭性
的破坏。可就在这滚滚浊流中,康生同志居然是其中的一股清流!
根据王力(著名的王、关、戚团伙的成员)的回忆录记载,在大动乱的年代里,康生是
反对任何人破坏任何文物的。他自己没损坏过一件文物,对破四旧他曾主张坚决纠正。
不仅如此,他还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保护了很多抢救文物的人。可以说因为他的努力
,许许多多文物得以保存,在这一点上,康生是功不可没的。
著名的反革命三人组:王力、关锋、戚本禹
康生本人生活很俭朴,虽然一直拿着最高的工资,但是这些收入基本上都拿去购买砚台
和善本书。到了他快死的时候,将他几十年收藏的古籍字画等等全部上交给了国家,这
一点是有记录的,可见于谷牧的回忆录。
说完了康.生同志的“才”和“功”,可是要知道那个风起云涌的战斗年代,革
命阵营里面有才和有功的人一抓一大把。但是很多人都倒在了路上,没能坚持到最后。
用一句时髦的话说那就是“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人牺牲了,有的人投降了,
有的人莫名其妙消失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在内部斗争中被杀了。而且说起来有点不可思
议,我党对付起自己人来比对付敌人更狠,自己人杀的自己人比敌人杀的还要多。
其中最狠的一件事是1931年的富田事件,苏区的肃反委员会主任李韶九,按照领.导指
示,处决了红二十军从军长到副排长的全部700多名军官。这绝对可以说是人类史上最
狠的窝里斗,比斯大林的肃反还厉害,最后李韶九也被灭口。根据党的正式文件说明,
此后短短两年间,光是江西苏区,就处决了超过十万的“AB团”、“改组派”和各类所
谓的“党内不良分子”。把老蒋都看得目瞪口呆,要知道所谓的“独夫、民贼”蒋介石
在位那么多年,可基本上没有杀过几个自己人。
被灭口的富田事件执行者李韶九
扯远了,也就是说当时的革命者除了要担心国民党的追捕和围剿以外,还要对付残酷的
党内斗争。而康.生同志是怎样做到平平安安终老一生的呢?让我们从他的身世讲起。
康.生原本的名字叫做张宗可字“少卿”,出生在一个青岛的书香门第,祖父就是前朝
进士,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国学教育。张宗可同学从小就是个大学霸,四书五经、琴棋书
画无所不通。“无所不通”四个字并非虚言,这在日后执掌文化思想战线的时候得到了
淋漓尽致的体现。
年轻的张宗可
有意思的是,16岁的宗可同学居然混起了黑社会,学会了使用刀剑和散打搏击,这又为
他日后当上“红队”首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老爹看着儿子这样一个好端端的有为青年居然混成了古惑仔,气不打一处来,就把他
送到了德国传教士卫利姆办的青岛礼贤中学读书。
舞刀弄棒的古惑仔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这个德国人卫利姆,他是中国通,德文版《易经》的翻译者。可以
说张宗可是他最得意的弟子,而张宗可在日后的谍报工作中就使用《易经》的内容作为
电文密码的关键词(老外喜欢用《圣经》)。
礼贤中学(现青岛九中)
在礼贤中学这三年里,张宗可同学主要学好了《易经》和德语,说起来也算是中外兼修
。中学的第二年,宗可同学和一个姓陈的乡下女子结了婚并生了个儿子。毕业后张宗可
在诸城当起了小学老师,这时候女主角就正式出场了。
女主李.云.鹤同学的母亲曾经在张宗可家做仆人,这是可以确定的(最早出现于早期我
党的高级领导人王稼祥的遗孀朱仲丽整理的回忆录)。而有才有妻的富家子弟与佣人女
儿之间的故事古往今来几乎都是一个套路:多才多艺的少爷喜欢上了年轻漂亮的下人,
这似乎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云-鹤只有14岁,可是别忘了,刚遇上郭靖的黄蓉和刚遇
上宝玉的黛玉也都是14、5岁的年纪。
年轻的李云鹤
根据六十年代一些苏联官方的文件显示云.鹤曾给一个王姓地主当过一阵子小妾,后来
宗可老师对云-鹤一见钟情,就把云-鹤从王地主手里抢了过来。这种说法有点勉强,
但也并不是空穴来风。至于这两人之间当时是否存在“爱情”很难判断,我本人倾向于
“有”。而且从后面几十年的种种迹象表明,这绝不仅仅是春心萌动的少女对有才青年
的仰慕而已。这样的感情结局当然是老太爷棒打鸳鸯谱,两人各奔东西了。
没过多久,张宗可甩掉了乡下老婆,离开了小小的诸城前往上海,追随周恩来投入了轰
轰烈烈的大革命,并成为了大名鼎鼎的中共特工首领。而李-云-鹤则凭借美貌与聪明
进入了山东省话剧团,成为了一名演员。
李云鹤经过一番辗转,最后也来到了上海发展,成为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影星。坊间传言
是因为当时她的情人(一说是老公)-青岛大学地下党的领导之一俞启威告诉她:上海
党中央周恩来手下有个厉害的特科领导人是山东人,而且从各种同志们的描述当中她就
觉得很像老相识(hao)宗可老师。后又恰逢俞启威被捕,她就隐姓埋名跑到了上海,
一来是为了谋生,二来我猜想也是想碰碰运气看能否找到老熟人。
俞启威(黄敬)
巧合的是云.鹤同学是1933年7月到的上海,宗可老师(这时应该叫中央特科赵容科长)
也是这个月底撤离上海的。有谣传说是因为赵科长的夫人兼助手曹轶欧听说有一名漂亮
的山东地下党员执着地到处打听且想见一见大名鼎鼎的“红队”首领。几番查证,果然
是老公的老相识(hao),赶紧盯着赵科长立即跑路。于是李.云.鹤同学和张宗可老师
就这样擦肩而过鸟!
可是四年之后两人之间的又一个巧合发生了:1937年抗战爆发后不久,宗可老师,不,
现在应该叫Constantin同志(叫“康斯坦丁同志”或者“江诗丹顿同志”都可以,反正
简称都是“康生”)回到了阔别4年的党中央。不过这次不是上海,而是延安。也不知
道是不是云鹤同学听说了宗可老师也回到了国内,总而言之他们就是几乎同时到达了延
安。
延安时期的康.生
而此时,云鹤同学,不,现在应该叫“影星蓝.苹女士”因和新婚的老公唐纳离婚的事
情闹得心力交瘁。What?新婚的老公?对!你没看错,确实是与“新婚的老公”离婚。
想结束一段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启一段新的感情(或者resume一段旧情),怀着对新
生活的向往,蓝-苹女士把目光投向了革命圣地延安。
影星蓝苹结婚照
要知道那时候从上海去延安可不象现在买张机票就过去了,通过各种严格的政审后一路
上还要经历风餐露宿,十分艰难。Anyway,蓝.苹女士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于1937年底
来到了延安。这一次,任何人都无法把她赶走了。
马背上的蓝苹
再相逢的时候两人已经无法象十多年前那样卿卿我我了,一个是手握生杀大权的情报机
关首脑,一个则是失婚落魄的上海戏子。这时蓝.苹面对的再也不是宗可老师那土不啦
叽老实巴交的乡下老婆,而是精明能干心狠手辣的情报部曹科长。更有意思的是蓝.苹
作为文艺青年选拔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曹科长就是她的班主任!哈哈哈哈!
中共情报部曹科长
说实话,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不大相信江诗丹顿同志和蓝.苹小姐之间还能有什么实质
性的交往。但是感情的东西谁也说不清楚,一个男人真的喜欢上了一个女人,但是又碍
于现实无法公开相处的话,为她的生活或者前途作一个好的安排不失为是一个负责任的
做法。俗话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善于审时度势的江诗丹顿同志非常有创意地把“安顿好老朋友(qing ren)”和“安排
好领.导生活”两件事情“有机地”结合了在一起。江诗丹顿和领.导之间可以说是“英
雄识英雄”,英雄都爱什么呢?不外乎两样:宝剑和美人!而此时的江诗丹顿同志无疑
就是领.导手中的宝剑;领.导缺的是什么?美人啊!!!
英雄美人
我们可以参考领.导的秘书师哲回忆录中的一段话:我回国不久,康.生就同我讲:在中
国要搞好社会关系,建立友谊,有两个法宝:一是教书,当教员,可供桃李满天下。中
国人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自然要拥护你,不像苏联人师生关系淡薄。二是
当月下佬,为他人介绍老婆。
于是江诗丹顿同志就安排蓝.苹去窑洞里照顾领.导的生活起居,要知道江诗丹顿同志是
直接负责党中央保卫工作的,没有他的同意和安排,任何人不可能接近领.导。按说如
果只是想给领导找个保姆,勤快的陕北老妈子多的是,为什么要安排一个年轻漂亮的电
影明星去?可见去领.导窑洞也不是单纯为了叠叠被子洗洗衣服而已。
窑洞里的英雄美人
英雄和美人之间的故事就顺理成章地发生了。在英雄的建议下,美人的名字正式由“蓝
.苹”改名为“江.青”。这个“青”字意为“青出于蓝胜于蓝”;而为什么要取姓“江
”呢?似乎没有人想过,那就让作为广东人的笔者来开个脑洞吧!
在民国时期,是没有汉语拼音的,国人用的是威妥玛式拼音。特别是人名的翻译,都基
本上以广东话为标准而不是像现在以北京话为准。例如“蒋介石”以前并不是翻译成“
Jiang Jie-Shi”,而是“Chiang Kai-Chek”,为此有个清华的教授还翻译成了“常凯
申”。威妥玛(Thomas Wade)式拼音里“康”和“江”的发音与“Constantin”的第
一个音节“Con”几乎一模一样。而广东话“康”和“江”连在一起读听起来就很像“
Hong Kong”。其实蓝.苹最初的目的地并不是延安,而是香港。哈哈,这又是一个巧合
,或者说猿粪吧。
这下好了,康部长给领.导介绍了老婆,而康夫人则是领.导夫人的老师,两样都占全了
。从此,无论政治环境多么复杂险恶,康部长都顺风顺水!
按说江诗丹顿同志和领.导夫人的故事应该到此为止了吧,不,故事才刚刚开始!
志得意满的男女主角
根据夫人秘书杨银禄的回忆:在延安期间,两人的互动远远超过了普通朋友-当然,两
人之间本来就不是普通朋友。领.导夫人一生给两个人打过毛衣,一是领.导,另一位就
是江诗丹顿同志。读者们想一想,女生给异性织毛衣这样亲密的事情,除了给老公、儿
子、兄弟、老爸以外还有谁呢?
在几乎所有的史料中,领.导夫人都是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且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的,
就算是对林和周,也经常找机会打击一下。可是对于康.生同志,则完全不同。郑重声
明一下,以下均是根据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举的几个例子,各位可以在任何公开的官方
网站查到,不需翻墙,绝无造假:
一是在称呼上。领.导夫人称呼康.生,无论当面还是背后,或者是文字称呼,从未有人
听到和看到她称“康.生”,总是称“康老”。而且领.导夫人经常对人说“康老是我最
好的老师”;而康老师也说“江青同志是我最好的学生”。多年以后领.导夫人自杀时
留下的遗言是:主席,我爱你,您的学生和战士来看您来了。要知道,能让领.导夫人
以学生自称的就只有这两人了。
相伴左右的师生二人
二是在态度上。领.导夫人在我们工作人员面前从未讲过康.生的坏话。有时不高兴了,
实在忍不住了,想跟周围的人说说她内心的话,话刚露头,就立即收了回去。
三是在看电影上。领.导夫人喜欢看电影是出了名的。在钓鱼台17号楼放映室里存放了
上百部影片,这些影片如果没有领.导夫人的批准谁也取不走,但康.生除外。
领.导夫人请康.生陪看电影,他如有特殊情况不去看,领.导夫人对康.生没有任何不满
的表示。领.导夫人通知春.桥、文元看电影,他们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不陪她,她会不
高兴甚至表示不满,有时还会拿他们是问。
四是在生活上。后来康.生身体不好,领.导夫人为了使康.生吃东西,就叫厨师做了几
样好吃的小点心,亲自送到康.生住地,端到他的病床前劝他吃。她当着康.生的面先吃
了一小块点心,并说:“好吃好吃。”康.生见领.导夫人吃了,也跟着吃了,领.导夫
人高兴地笑了。得知康.生不喝水,领.导夫人就叫人泡好茶,自己先喝一口,再递给康
.生,康.生就喝了。为了使康.生高兴,领.导夫人前后几次给康.生送去鲜花,表示问
候。有一天,领.导夫人亲自开着红旗车给康.生送鲜花,因为驾驶技术不过关,还差点
出了车祸。
OMG!喂饭!送花!怎么听起来这么熟悉啊?这不是眼下小年轻们谈女朋友常用的招吗
?原来已经是老套路了!
想起前阵子吉林建筑大学的一则告示:禁止食堂互相喂饭!这源头敢情是要惩治反革命
集团首犯啊:)
在“文革”期间,二人亲密无间、配合默契,基本上想整谁就整谁,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可是到了1975年底,康老行将就木的时刻,剧情来了个180度大反转。他突然毫无预兆
地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找来唐闻生、王海容这两位在领.导身边工作
的年轻人,揭发了夫人和她的手下春桥年轻时曾叛变的历史。不管是当局者还是后人无
不为之愕然,好端端怎么会突然翻脸了?而且“历史问题”和“叛徒”不管在当时还是
在现在都是非常严重的指控,一旦被认定是一定会被彻底打倒且置于死地的。
领导的晚年亲信王海容
这里有几个疑点,用常理是难以解释的:
首先为什么康.生找来两个毫无资历的年轻人说这样重要的事情而不找党内其它元老或
者他自己的亲信下属呢?
其次那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而夫人经过十年的发展,权势正盛,此时得罪
她也就是向领.导的最后权威发起挑战和质疑,和夫人决裂就无异于和领.导决裂。有什
么好处吗?康.生那样绝顶聪明的人,一辈子紧跟领.导,并且没有出过大差错,为什么
要选择在临终之际做这样的事情?他疯了吗?
对于康.生的揭发,领.导的态度怎样呢?领.导说:“这件事我知道,领.导夫人跟我讲
过。”(纪希晨《史无前例的年代》,第657页)后来的事情就是,夫人仍当她的政治
局委员,春桥则由领.导提议,兼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有人说这是康.生看到了领.导对夫人及其团队的不满,于是发起了人生的最后一次政治
投机,我觉得这样的论断毫无道理:人家两夫妻几十年的感情加上政治上的盟友怎么可
能让你这么一个快死的人几句话就挑拨了?而且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都是嘴
上说说而已。照我说,那是康.生这辈子为领.导夫人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晚年康.生
以下是笔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大开脑洞编造了一段小故事。
让我们把场景穿越到某朝乱世吧:
重臣张阁老已自觉大限将至,他一生纵横捭阖,杀人无数、树敌无数、历险无数,总算
也是平安得个善终。心中牵挂唯有贵妃一人,主上年迈且同样时日无多。朝纲不振,危
机四伏:元老派虎视眈眈,而贵妃羽翼未丰。主上驾崩之后一番厮杀在所难免,如何能
保全贵妃安然无恙?苦无良策,这实在是让他寝食难安。
因太子早夭,主上只得从大将中挑选储君。然前储君林氏身死名裂,余党尽诛,虽令人
不寒而栗,但斩草除根与秋后算帐乃是本朝祖制。自己开罪于各元老重臣,结怨太深,
倘若死后元老派掌权,必被掘坟鞭尸,党羽必遭清算,贵妃亦必不能幸免。为今之计,
只有兵行险招,挥剑刺向贵妃,与贵妃决裂。“敌人之敌必为友”乃是本朝惯例,前储
君死后与其为敌之各派系权臣纷纷起复委用。若与贵妃树敌,日后若元老派掌权或许能
因此而放贵妃一条生路。
张阁老与李贵妃一生惺惺相惜、患难与共、风雨相随,岂料临终之际却要做此无奈之举
。朝中重臣个个老谋深算,若找个老臣行此险招必被识破;莫如利用一二纨绔子弟昭告
天下以表明与贵妃势不两立。张阁老这看似临死倒戈的不义之举,细细想来,其实煞费
苦心,可谓相爱相杀!
奈何事与愿违,阁老死后不久主上驾崩,元老派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翦灭贵妃一党
。新主圣明,洞若观火,并未立即将阁老立即鞭尸。而是先将贵妃盖棺定论,然后秋后
算帐将阁老尸骨移出忠烈祠,再踏上千万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呜呼,人算不如天算
,阁老用心良苦却成空,九泉之下必不得瞑目!
以上故事纯属笔者臆想,请诸位不必当真,权当是听了个瞎编的故事罢了。
讲完了宗可和云-鹤一生的相识、错过、别离、相聚、相望、相助、相杀,除了“长相
守”之外,男女之间的一切还有什么没有经历过?两人一生无数的“巧合”让他们的命
运交织在一起。笔者是不大相信“巧合”这码事的,如果真有,那也就是一次两次才叫
巧合,无数次的交集大概就不能叫做巧合了吧?!真要那么说,那也只能说明是极深的
猿粪了!
对于女主来说,这一生对男主的期待、仰慕、欣喜、感激、叹息、伤感想来不能用三言
两语表达,那就让我用一句台词来结束本文吧: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
他会踏着七彩祥云来娶我,可我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这结局!
评论 (3)
对,企兄说的是.
回复 '企鹅肥肥' 的评论 : 我看着也不像。转的,未作修改。
老兄,那张顾顺章的照片实际是钱壮飞,龙潭三杰之一。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