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喜欢香港电影的那些年(ZT)

(2020-03-27 13:12:25) 下一个

邓波 / 文

小时候,妈妈在奶奶家平房对面的街上,开了一家店。店里生意不错,人来人往,都是熟客。

我自小奶奶家长大,那时候顽皮得像个小子,家里只我一个女孩,我便跟着哥哥们到处乱跑,骑车比赛,上房抓鸟。每天回家都是一脸的灰。

直到有一天,三叔在妈妈的店旁边开了一家音像店,不过几平米大的屋子,满墙都是碟片。店里专门配了电视和DVD,三叔白天就一直放电影。记得刚开业的时候刚好上映泰坦尼克号,屋子里好几日都堆满了人,鸦雀无声地围在那看,我坐在角落里的小板凳上看着Jack和Rose在冰冷的水中吻别,哭得一塌糊涂。很多年后我提到这个场景的时候,三叔说,那时候就指着这部片子赚了不少钱。当然那是后话了。
从那之后,我便不爱跟着哥哥们乱跑了,一到放假就钻到三叔店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年我七岁。三叔二十三岁。
除了有大片上映,三叔最常放的是左边墙壁上的片子,那一整面墙全是香港电影。后来我才知道,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候谁不爱港片呢?我也爱上了看港片。

爱看《纵横四海》《喋血双雄》《英雄本色》,喜欢周润发的玩世不恭和潇洒倜傥,喜欢张国荣的绝世美颜和风华绝代,喜欢刘德华的鹰钩鼻和他认真努力的眼神……那时候爸妈都在店里忙,没时间管我,也从不怕我跑丢了。我就那么坐在音像店门口的小板凳上,看得忘记了时间,日落了也不察觉,直到奶奶骂着来喊我回家吃饭。我不情愿地跟在奶奶的后面,穿过小巷,走过通往奶奶家的那条土路,鸟儿在头顶上叽叽喳喳地飞过,北方夏天的傍晚,热气刚刚散去,巷子里飘着饭香。


过了几年,奶奶家的平房要拆了盖楼房,妈妈的店和三叔的店也要拆了重建,门前的道路也进行了翻修。经历一番折腾,我们的生活又回到了往日。

妈妈继续开店,但三叔已经攒了些钱下海做生意去了。奶奶家搬进了离大街最近的那栋楼。我站在阳台上隔着窗户就能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

不上学的时候,我还是在店里和奶奶家两边窜,只是这时候哥哥们大了,平房也没了,马路上的车也多了起来。没人再带我上房抓鸟,骑车比赛了。我便总待在奶奶家看电视。那时候看的最多的是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古天乐版的《神殿侠侣》,张智霖朱茵版的《射雕英雄传》,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看多少遍都不腻。


有一天中午吃饭,电视里放《射雕英雄传》,妈妈突然回来,我来不及关电视,吓得不敢说话。妈妈总不让我看电视,每次被她发现我偷看都免不了被一顿痛骂。没想到那天她竟没生气,只说了一句,这演员演得不好,没有83版的好看。后来电视里放了83版的,我看了几集,觉得妈妈骗人,明明就是94版的最好看。

那些年三叔做生意赚了钱,送了我一个随身听,我攒钱买了好多磁带,BEYOND,刘德华,张学友,张国荣,周华健,任贤齐……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就偷偷地抄歌词,歌词中的荡气回肠,爱恨情仇,引得我满腹惆怅。到了睡觉的点就关了灯蒙上被子偷偷听,如果被妈妈发现,她定要骂我玩物丧志。
又过了几年,我要到外地上高中了,爸爸买了一个精致的MP3给我偷偷带着,还嘱咐我收好,不要被妈妈知道。老爸总是这样,纵着我做坏事,带着我去公园坐过山车,教我开车,市面上新出了什么好玩意,从不等我开口就捧到我面前。

到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大城市的第一个月,我每晚都听着MP3哭,想家,想我从小生活的那片乐土。


后来慢慢适应了新环境,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生活。只是每到周五放学,看到同学们都被爸爸妈妈接回家,心里总觉得伤感,终于体会到什么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有一次,室友的爸爸开车带我俩去看了一场电影,我心中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慰藉。于是每隔两周就跑到市中心去看电影。因为我们学校在郊区,还临近铁道,出门很不方便。每次去市里都要跨过铁道,走一条长长的被废弃的街道,然后还要坐上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可我一点都不嫌远。有时候回学校的时候天都黑了,我坐在公交车上,穿过街道,走过高架桥,看外面车水马龙,远处万家灯火,心里想,总有一天我会在这座城市里扎根,留在这里,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到时候我要把爸爸妈妈都接来,我每天都能回家吃上热乎的饭菜,再不必受乡思之苦。那时候我一个外地人,比本地的同学认的路都多。
三年后我终于如愿考上了当地的大学,再后来考上了研究生。也早已习惯一个人生活在外,给爸妈打电话也不再哭哭啼啼,放假也不再着急回家,而是跑出去到处旅行。
大二那年寒假,我一个人跑去了香港,坐着巴士去浅水湾吹海风,去太平山顶上看维多利亚港的夜景,耳机里放的是陈奕迅,是杨千嬅,是薛凯琪。
那几年,我还是雷打不动,一有空就跑出去看电影。有一次,男友问我,你到底喜欢坐在电影院里的感觉,还是喜欢电影里的故事情节?我想了想,只觉得这两者分不出彼此,它们都能让我忘记现实,沉浸在我喜欢的世界里。便说,都喜欢。那时候香港电影上映得少了,电影院里循环播放的是美国大片,漫威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我就那样乐此不彼,一有新电影上映就往电影院里跑。

慢慢地,我似乎渐渐开始喜欢欧美文化,手机里的粤语歌也渐渐被英语歌覆盖。


毕业后,我顺利找到了工作,留在当地生活,单位同事都以为我是本地人,说我口音纯正,举止大方,我知道他们没说出口的是,你一点也不像小地方出来的人。听了这些我总是笑笑,心中不知是苦是乐。

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家,先生知我喜欢听音乐,便买了一个很贵的音响放在家里。每到周末早晨,便打开音响边做家务边听歌,听来听去,还是又听回了粤语老歌,觉得它吟唱起来押韵好听,更重要的是,结我心中风情。偶尔闲来无事用电脑放电影,软件里“猜你喜欢”这一项里总是推香港电影,我便又一遍一遍地看过来。
近几年,我也去过香港几次,每次都会跑到太平山顶上看夜景,感受港岛气息。我喜欢那里的繁荣,也喜欢那里的文化,融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宽厚积淀和香港特有的超越突破,刚毅朗健也不失浪漫,方觉得“东方之珠”这个美誉名副其实。
2020年初的假期特别地长,我回老家陪在父母身边。电视上的综艺节目总爱怀旧,香港电影又被拿出来一遍一遍地解说,粤语老歌也被拿出来一遍遍地播。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视频,里面一帧帧的画面,都是八九十年代香港演员的剧照。每一张剧照上都标着这些演员的年龄,周润发65岁,张学友59岁,梁朝伟58岁,张智霖48岁,吴彦祖46岁……背景音乐是刘德华的那首《十七岁》。歌曲最后唱到:“音阶起跌拍子改变,年月变但我未变……如今我五十看从前,沙哑了声线……”听到这里,我已偷偷湿了眼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