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还是阴暗的,怀疑的。
来源:丑故事 作者:林煜
01 最后
电影的最后。是人生的最后。
在一扇高大的窗户下,陈桂林俯卧在白色临刑垫上。那是一张柔软的、洁白的垫子,陈桂林脑袋舒服地埋着,全身一动不动,仿佛等待他的,是一次放松的入眠。
一群穿制服的人或远或近站立着,都很肃穆,但现场没有紧张、森严的法场气氛。不像是在准备行刑,倒像是一次庄重的观礼。
一位医生模样的人走过去,用粉笔在陈桂林的后背对应心脏的部位,画了一个鸡蛋大小的白色圆圈,然后退下。
接着一位穿警察制服的刽子手走上垫子,把枪口抵在那个白色圆圈上。
这时,陈桂林抬起了他那倔强的脑袋。整张脸充满了银幕。
这张脸不同于以前我们看到的任何一次。没有凶狠,没有冷漠,没有玩世不恭,没有伤痕累累。
他的脸已经刮得干干净净。他神情平静,没有一丝恐惧,透着孩子气。他抬头,脸对着那扇窗户,从那里透过来的一道光把他照亮了。
一声枪响。砰。屏幕黑了。
02 罪犯
电影名字《周处除三害》,典出《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
周处(242-297年),江苏阳羡人,少孤,膂力过人,不修细行,纵情肆欲,被乡人与南山猛虎、西氿蛟龙合称为“三害”。
周处于是入山射杀猛虎。又下水博蛟,经三日三夜。乡人以为他死了,皆相庆贺。周处杀蛟而返,才知道乡人这么讨厌自己,从此改过,学文学武,终为"忠臣孝子"。
电影《周处除三害》,当代台湾电影,导演黄精甫,黑帮叙事。在电影中,陈桂林(阮经天饰)和香港仔、林禄和是警方的三大通缉犯,罪行累累。
知道自己来日无多,陈桂林决定在死之前再干票大的。他先后除掉了二号通缉犯香港仔,头号通缉犯林禄和。之后他自投罗网,受领死刑。
陈桂林设法除掉的第三害,是他自己。但那只是作为罪犯的陈桂林。
还有一个解脱的陈桂林。
03 屠杀
电影《周处除三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改过自新、扬善除恶的故事。它是一则关于救赎与解脱的当代寓言。
陈桂林是个亡命之徒。
他追杀香港仔和林禄和,也不是出于什么高大上的正义感、使命感。只是因为自己快要死了,不想再折腾了,想自首,可又不想像其他平头百姓那样,默默无名到连自首都要排长队。
于是,他想死前扬名,一心一意要干掉更加臭名昭著的两大通缉犯。
他绑架了药店女老板张贵卿的孩子,逼迫她吐露通缉犯的线索。
在宰杀香港仔的时候,他顺便把香港仔的三个跟班也干掉了。
在澎湖,射杀头号通缉犯林禄和之后,他又重返现场,凶残地展开了一场大屠杀。他把一群被洗脑但手无寸铁、毫无反抗之力的“灵修者”像羔羊一样一一杀害。人命,在他手下如同蝼蚁。
事后,陈桂林面带胜利的笑容,在码头上束手待缚。他伸手迎向手铐,就像在接受一枚名至实归的军功章。他已成功干掉头号、二号通缉犯,现在把第三号通缉犯——他自己,主动交给警方。
码头上,媒体记者云集。在被押进警车前,陈桂林高举戴着手铐的双手,高声回应他们:“我叫陈桂林。”
身体上,他彻底失去了自由;精神上,他开始走上自由之路。
杀掉头号和二号通缉犯的专注念头和雷霆行动,净化了陈桂林的心意,为他的解脱预备了一条道路。
04 一念善
陈桂林从小由奶奶养大——电影没有交代他的父母哪去了。他身在黑道,心系奶奶,时不时给奶奶转寄些钱。奶奶用这笔钱买过一只廉价的电子表,其他的没动用过。
奶奶死后,这笔钱,一共一百万,还有这只粉色的手表,回到了陈桂林的手里。
在澎湖的“灵修中心”,为了赎罪向善,陈桂林决定加入“灵修”队伍。他豪不犹豫地“舍”掉了那一百万元——他亡命一辈子的全部积蓄。
当林禄和要求他把手表也“舍”掉的时候,他犹豫了片刻。
奶奶是陈桂林世上唯一的牵挂。现在奶奶走了,这只手表成了陈桂林爱的寄托。
这一念犹豫,源于陈桂林本性中尚未泯灭的一念良善,是他内在的一星火种。
借由这一念,过去他能感知奶奶的爱,现在他能下定决心弃恶修善,明天他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灵修中心”隐藏的罪恶。
从香港仔手中救下伦为性奴的小美,不求任何回报,也是因为有这一念善。
05 抚慰
张贵卿来探监。她说:我骗了你,患肺癌晚期的不是你,是我自己。
骗人者和受骗者此刻都略感欣慰。骗局带来了超额的回报:一骗除三害。
陈桂林已经准备就死。死亡之箭已经飞出,正准确地射向他。
小美来监狱看他,为他刮脸。刀片受管制不能带进监狱,小美用的是电动圆头剃须刀。
小美在他脸上均匀涂上白色泡沫,安静地为他刮脸。剃须刀转动的声音又细又密,剃须刀在脸上轻柔地滑动。
生命的真相竟如此平常。陈桂林全身颤抖,眼里淌下两行热泪。
这是陈桂林人生中的冰雪消融时刻。所有内在的冲突和缠缚就此烟消云散。
小美用手轻轻地为他擦去眼泪。这是此生最后的抚慰。
陈桂林把手表送给了小美。从此,他心中了无牵挂。
06 迎上去
观看《周处除三害》的第二天,我正好读完印度近代思想家——斯瓦米·辨喜的著作《千岛语录》(闻中 江小敏 译)。辨喜在美国千岛公园的最后一天(1895年8月6日),对追随他的学生说:
“善与恶,盘根错节,难解难分,既相克又相生……在人的生命中,善恶与苦乐总是势均力敌。”
陈桂林的行为是屠杀?还是除奸?
他是恶魔?还是天使?
都是,又都不是。
善与恶的内在斗争,把陈桂林拖向了生存的地狱,又引向解脱的天堂。
是与非、善与恶都只是临时性的社会标签。今天是,明天又非了。这个人说善,那个人说恶。朝朝暮暮,无有定时。
辨喜又说:
“那个恶魔其实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就像是一个伤口或烙印,所以我必须看顾、关心我的身体,让它恢复,让它好起来。”
在自我身上,善与恶同根同源,甚至,他根本就是同一样东西的两种幻象,就像太阳照在棱镜上,折射出不同的光芒。
在生命的最后,陈桂林知道自己的死是罪有应得。他说:“我有罪,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大家。”
但他已经与自我和解,余下的每一分钟都不再空过。临刑前,他专注地吃了最后一顿饭。
医生问他要不要打麻药。他说,不要。
不麻醉自己了。那最后的痛苦全都属于自己。不拒绝,不逃避。全心全意地迎上去。
07 乐园
《圣经·路加福音》这样记载十字架上耶稣的最后时刻:
两个跟他(耶稣)同钉(在十字架上)的囚犯,有一个开口侮辱他说:“你不是基督吗?救救你自己,也救救我们吧!”
另外一个却责备那囚犯说:“你同样受刑,你就不怕上帝吗?我们受刑是活该;我们所受的不正是我们该得的报应吗?但是这人并没有做过一件坏事。”
于是他对耶稣说:“耶稣啊,你作王临到的时候,求你记得我!”
耶稣对他说:“我告诉你,今天你要跟我一起在乐园里。”
两个囚犯与耶稣同时受刑。其中一个误以为,既然是基督,就有能力把自己、把他们从十字架上救下来。这是对“得救”的狭隘理解。
另一个囚犯相信报应,但他以为“得救”只能发生在来世。他请求耶稣来世降临作王的时候,还记得今天他们一起受刑,而拯救来世的自己。
可是耶稣对他说,不用等来世,今天,在这里,你就可以得救,我现在就是王,你可以跟我一起在“乐园”里。
第二个囚犯和耶稣一样获得了最后的自由。
电影的最后,杀人如麻的陈桂林来到了他的最后一秒钟。他抬头,看到了从高处的窗户透过来的那道光。
他已经不再为过去的爱和恨、罪恶和伤痛而纠结。他已了悟。生命没有昨天。也没有明天。也没有下一秒。
只有无善无恶、无悲无喜又无比珍贵的此刻。
砰。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