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溢:我们班同学关系出奇的好,相互有过不杀之恩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2024-07-17 08:14:55) 评论 (2)
作者简介
刘溢
刘溢,1957年出生,天津市人 ,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旅居加拿大,是活跃在世界各地画廊和博物馆的知名中国画家,被称之为超现实主义与波普主义——两极之间的探索者。
原题
我的一九七八
一九七八年,文革后的艺术院校第一次招生。我在天津,小心翼翼地报考了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艺术部分考了第六名,这第六名的意义非同小可,因为他们只招收五名。六名于之五名,榜上无名。于是我放弃文化科考试,赶到北京赶同天进行的中央美院的艺术考试。
北京我胆战心惊地来,更是灰心丧气走。当时的中央美院油画系只招收8名。全国招收8名的考试现场感觉是这样的:眼前一个模特,左面一个大名鼎鼎的画家在画模特,右面一个更加大名鼎鼎画家的儿女也在画模特...... 自己跟二百五似地画也不是不画也不是。考完了,回家灰头土脸地上班、过日子,还一个劲儿地后悔放弃了天津的文化科考。因为天津前五名的考生中,有三名也到中央美院考试了;就是说我不去北京就可以自然进入天津的前三名,咋就没人早告诉我?
在潭拓寺。左起王忻、马路、季云飞、曹力、施本铭、夏小万、杨飞云、刘长顺、刘溢、朝戈
关于央美考试回家的沮丧心情,事后曹力跟我说:“离开北京后我就四处游玩,能去玩的地方都去一趟。回到贵州就没机会再去北方了。”
央美考完试,北京的考生一拍屁股走人,外地的又不急着赶火车的,就相互泪流满面地留名留地址。谁知道以后谁是谁,第一次党代会后毛泽东和周佛海不也这样,领袖谁叛徒啥地咱先难兄难弟了,反正结拜几个外地画友也不算白来。
当年考试的文化课部分,都是各大院校自己出的考题。记得中央美院有政治,文艺理论和美术常识三项,内容也不咋刁难;比如政治里有“总路线是什么?”美术常识里有“徐悲鸿都有哪些代表作品?”文艺理论里有篇作文“画笔,我战斗的武器”等。听说曹力连总路线都没答上来也好歹通过了。
绝没有想到,甚至以为是搞错了,所以也不敢高兴。况且咱一直就是灰头土脸地,一下子也拿不出范进中举的模样。而且也不敢给那些曾经一起考试的难兄难弟写信。
在潭拓寺。左起刘长顺、夏小万、朝戈、施本铭、杨飞云、王忻、季云飞、曹力、刘溢、马路
进了美院,我们六个人一间宿舍,20 来平米。后来扩招到 12 名同学。
我们中年龄最大的25岁,杨飞云每天早起不得不刮胡子,最小的季云飞只 15 岁,每晚睡觉还要抱着枕头。
马路等北京同学,一口北京腔地先占了好床位。杨飞云一口内蒙古调,而且不说“我”总称 “爷”,“爷今天吃的是狮子头”,“爷买了个电动刮胡刀”。
曹力管簸箕叫撮箕,他跳舞,拉小提琴,溜旱冰样样不落。
王忻长得像……说好听的是像靳尚谊,说难听的是像林彪,而且生活很有秩序,睡觉时像一块平直的木板,不睡觉时被子整整齐齐地叠出个被窝状,还是一块布板。
朝戈睡在上铺,居然能在床板和墙壁的那道缝隙间摆出一溜生鸡蛋,随时敲碎把白的黄的稀里哗啦地灌进嘴里,然后蛋壳,一抬手就丢在门后的垃圾角落。
王沂东是有名的电影篓子,啥破电影都不落下。
夏小万没事就啃手指甲,夏天总是一把扇子,把的确良的白上衣扇得乱抖,当时电影里典型的汉奸作派。
当时美院还在王府井帅府园,感觉先生比学生多得多,许多老先生还在;一抬头一位叶浅予,再抬头一位吴作人,罗工柳,艾中信,冯法祀...... 靳尚谊等先生都算是晚辈。而且许多先生就住在附近,学生经常去先生家走动。记得我们一起去过住两百米远的鈡涵先生家,借了他书架上的一本《邓肯自传》,因为曹力知道那是一本既色情又艺术的书。大家传阅后书已经一张一张的散页,还是我把它重新装订一番,对付着还了,钟先生好像也没看出来。
后来和陈丹青聊美院学习生活时,他最是提到了美院图书馆。当时正是改革开放之初,美院图书馆虽有老存货,但也开始进了一批又一批的画册,这些画册虽然和现在的差不多,但和以前那种旧式画册完全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每天晚上都挤满了如饥似渴的学生,看画册前要洗手,关门时轰也轰不走。
外地同学总要招来许多外地画友,多在课堂作业之间的某个周末来,约地方美院的学生来访,既可以偷偷溜进教室看习作,还能留他们在北京同学的空床上过夜。
实话实说,在先生那里学到的,和在先生那里得到的教条和训斥是差不多的。好在学生呆时真呆,先生急时是真急,上下都诚心,日子过得十分真实,祥和。美院毕竟是被诸多老先生呵护经营过的环境,那甚至是一种特权,特别是在当时的那个环境。
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非常非常的重要。朝戈说:“ 三十年前我们是有共同的未来感的,虽然我们期待的未来不一定是今天的样子。”我后来出国的二十多年里,做梦都是中文的,这大概和荣格分析梦时所提出的那个“祖先意识”有关,但是其中的一半,又都是美院师生之间的,尤其是同学之间的情景。
我们班的同学关系出奇的好,这在美院也是众所周知的。建议大家把画废的颜料锡管保存在一起当废品卖。后来我们分班时,也就是分成今天美院油画系的各个画室时,大家结结实实地吃了一顿分手饭,还拍了达芬奇式“最后的晚餐”的照片,高天华被迫装扮成基督,施本铭抓起了犹大所需的刀子。剩下的钱再用时再添,直到今天大家一起活动时还在使用当年的班费。
相互有过不杀之恩,毕业后若即若离,了解了相互的性情,随后又能看到相互的创造成果。大家渐渐地变成了不同的人,不同路上又能相互手机通通话,相互不孤单的人。
延伸阅读
同学眼里的刘溢
曹力:刘溢嘴唇厚厚的,眼睛细细的,一只“憨厚”的狐狸,智慧型。曾被人说是我们班的“精神领袖”。经常学外语,画连环画熬夜,第二天面色苍白,睡眼朦胧,照样把线描、素描画得超级好,在班里有很大影响,招女生喜欢,使他对女性造型有深入的研究。
曹立伟:刘溢在多伦多,我在内蒙古......
高天华:刘溢狡黠,白脸军师,据说常把老杨支着转。画画看书,都用功过人,很有那个时代伤痕文学文艺青年的影子。还记得画大卫头时,他裱了整开纸,席地而坐,炭条捆在画笔杆上,举着像只大烟枪。
偷闲和王忻一起以捉弄人为乐。王忻单纯得多,不会扮演刘溢的诚恳,事到一半已忍不住笑,不等被盘问就连连自说“真的,真的”。一次课已上了一会儿,画架前不见一惯用功的刘溢。老师问起,一同学答道:还在背窝里抱着录音机和邓丽君难舍难分呢。碰巧听到过刘溢和同乡聊天,那一口的天津卫,很难想象他只是在唠家常,不是在说相声。
李宝英:返校后我总是爱返回画室里先兜一圈。几乎每次我都看到刘溢在画室里的一个角落里,安静地潜心专注画画或读书。看到他的杰出素描大卫,内心羡慕得无词可言。那时我感受到了刘溢的艺术修养学识高,真是后悔当时和他交流得不够多。
刘长顺:刘溢和我被称为二刘,记得每年春节,他从天津回校总带回好多美味,尤其是天津麻花是我每年最期待的礼物,我俩和曹力归到壁画系后,每年我都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吃到天津麻花......
王忻:说到个性,就不得不谈谈我们班的刘溢,他人聪明,甚至到了狡猾的境地,大家送他一个外号——狐狸,仔细看看正脸还真有几分像。班里所有的恶作剧都有他的影子,我是班上数一数二老实的,这样两个人在一起的结果可想而知。打个比方,通常是刘溢砸了人家的玻璃后跑掉,让我站那看,还把石头塞在我的手里。但他这个人非常有趣,就像生活中的味精,没他不成。
夏小万:刘溢足不出户但晓天下事,素不面人却世人皆知。
刘溢作品欣赏
搓麻将的女人
标准像
戴花要戴大红花
烽火诸侯
草莓熟了
贵妃醉酒
惊蛰
评论 (2)
画的品味一般甚至低俗
故事挺有趣。 画的不错。但女模特长得不好看。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