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这样方可称为书法
尹思泉
名博
给我悄悄话
博文列表
蔡邕:这样方可称为书法
尹思泉
(2021-04-25 08:00:12)
评论
(0)
熹平石經殘石(國家博物舘藏)
古代书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把审美层面和技法层面混在一起来写,经常看起来云山雾罩,晦涩难懂。加上文言文的表达,更是让人读不下去。手里有一套《历代书法论文选》,厚厚的两大本,经过几个月时间,终于把这本书啃下来了。现在给大家分享一点读书笔记,主要以蔡邕的笔论,九势为主,希望能帮助大家。
一、蔡邕 笔论
书者,散也[1]。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注释】
散,抒发,抒怀。
【白话版】
书法,就是抒发性情。作书前应先抒发情怀,心有所感,任性情奔逸,然后书之。如果因外事所迫而书,比如为皇帝起草诏书,或者是给皇帝写奏章,那么即便是中山兔毫在手,也难以写出佳作来。
挥毫弄翰,应先静坐凝思,感觉身心无比适意,心平气和,然后专注于一事,这时候则无不善矣。作书的准则,在于明了书法所要表现的具象形态,这些具象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就像一个人动静俯仰,或者愁喜悲欢,甚至如同虫食木叶一样斑驳,如同利剑长戈一样森严,如同强弓硬矢一样刚猛,或者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将大自然中的物态用笔画之纵横来观照,这样才可称之为书法。
熹平石經殘石(洛陽博物舘藏)
【解读】
书法事关性情之抒发,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字能在发挥实用功能之外,成为一种艺术。
艺术需要情境的生发。书法不同于唱歌跳舞,它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静默的人生世界,此时如果有小顽童在旁边苦恼聒噪,或者有悍妇在旁唠叨钱米油盐,则肯定会大为扫兴。总之写字事关一个人的心境,在忙乱的世界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个人的悠闲,这种悠闲没有任何功利因素,不是完成作业,不是给皇帝写奏章,无关赚钱养家,这个时候写字,才会成为人生的高级享受。
书法要表达自然美,日月山川,朝花夕露,都带给人美的沉思,提升人生的境界。把这些大自然塑造的千变万化的具象美表现出来,才能称为书法。假如写出来的东西如魑魅恶鬼,或如巡海夜叉,或如效颦东施,或如奸邪小人,或者呆若木鸡,或者笔笔雷同,都不能称为书法。
蔡邕-熹平石经
二、蔡邕 九势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1】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2】
涩笔,在于紧駃战行之法。【3】
横鳞,竖勒之规。
【注释】
【1】趯,音替,跳跃。
【2】趱,音攒,快走,赶路。
【3】駃,音绝,骏马。
【白话版】
仓颉造字,就是来自大自然的具体物态。既然文字是模拟自然,就要有阴阳之分,有形势对立。写字时要藏头护尾,力在字中,那种表现才能像美人肌肤一样有质感。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只有在柔软的毛笔下才有这样丰富的表现力呢。
字的结构如同盖房,上要覆下,下要承上,勾心斗角,互相映带,不能背离大势,引发冲突。
转笔,应圆转如意,笔锋在笔画中间运行,照顾左右,不能像树木枝桠交接处那样纠结激凸。
藏锋,点画出入,逆入逆出,欲左先右,反之亦然。
藏头,起笔时笔锋逆入,将笔锋藏入点画之中,是为圆笔。
护尾,笔画写到终端,应收毫回锋,含蓄雍容,不可轻佻出锋。
疾势,快速行笔,不是纯粹的快节奏,而是像短撇、长捺、钩的写法一样,有顿挫,有提按,有节奏变化。
掠笔,长撇的写法,在于趱锋峻趯,就是在快速行笔与提笔之时,应严整紧张,不可懈怠。
涩势,就像那战马作战之时,克服一切阻力,所有的胜利都是来之不易的。
横鳞,竖勒之规。横画不可绝对的平,而似鱼鳞,看似平整实有起伏;竖画不能一滑而过,应如马缰,有收有放。
【解读】
九势是否为蔡邕所作有争议。其中所论笔法多适合篆隶,当然对楷行草也有重要指导意义。重要的是明白其中的道理,怎么可能所有书体、所有笔画都会如此。有人常说什么“欲右先左”等等,当做教条,受害不浅。
《漢石經殘字》
文章来源:壹书法
Scan to Follow
评论
(0)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发新帖
×
尹思泉 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