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心∶谁为五斗米折腰?

Easy.Spin (2012-11-12 10:47:19) 评论 (15)

每个人在职场难免会遇到挫折。事情难,工作时间长,同事不合作,也许都还可以忍受,但是很多人受不了坏老板。被老板唤来唤去,硬是违背自己的心意做事,实在很难咽下这口气。恨不得模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老子(娘)不干了!

陶渊明是高官後代,也许他家里有的是钱,不稀罕五斗米的薪水;也可能他并不富裕,却宁可过简朴的田园生活。有钱没钱,他要不要当官,是他家的事。但是,他不当官的理由“不为五斗米折腰”,却为中华文化留下腐朽人心的精神毒素。

先看看他有没有敬业∶也许当一个小县令对他来说是大才小用,但是那个职位也有无穷的机会治理那个县,造福当地的百姓。显然这都不在考虑之内,对他来说,县令的职位只是五斗米的饭票,以他的来头,实在不屑。

再看看他对工作的期望∶他认为对长官折腰低头,唯唯诺诺是得到这五斗米的代价。他不考虑他喜不喜欢治理这个县的工作,这个工作能不能让他发挥才能,以後他想要做什麽。要放下他的架子面对他的长官,宁可不干。合起来,“不为五斗米折腰”提倡一种负面的职业观∶工作本身是以屈辱换取金钱,无法忍受就不要干 。

对多数人而言,职业是一个有妥协的选择∶这个工作赚钱少但是比较近好照顾家,这个老板难侍候不过以後有前途,这个工作没有意思只是我需要那份薪水。选什麽工作,要不要工作,都是有取有舍。明白自己的取舍,多看到自己得到的,就能鼓励自己的士气,让自己工作得比较有劲。

既然多数人的职业选择需要和现实妥协,为什麽古往今来这麽多华人欣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牛脾气?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试验。大声叫几次∶“大爷才不为五斗米折腰”。感觉如何?再想像老板就在面前你对他咆哮∶“大爷才不为五斗米折腰”。痛不痛快?是不是似乎就把老板打倒了?是不是自己似乎就值钱很多了?傲气是人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在想像中,人也特别爽。

奈何现实的世界没有因此远去。多数人周末在家咆哮,星期一到机关看到老板照样鞠躬哈腰,唯唯诺诺。没办法,谁叫我还有一家妻小要养,一个房贷要付?所不同的,自己内心清楚明白自己是两面人,难免看不起自己,自哀自怜地过日子。吹胀自己的傲气就像是吸鸦片,在迷幻中享受腾云驾雾,却在清醒的时刻跌到谷底。

陶渊明高八度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牛脾气让我想到一个平凡的小故事,平凡到我记不得作家的名字。她出生在美国一个蓝领家庭,父亲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一辈子当锯木工厂的工人。直到她大学毕业成为作家,才第一次有机会到她爸爸的工厂参观。工厂里噪音隆隆,木屑尘埃四起,她爸爸已经有点老迈,还在这恶劣的环境里做著粗重的工作。看得她一阵心酸,她爸爸却领她到他的座位。小桌子的角落有一个相框,吹开上面的木屑尘埃,泛黄的照片里一个熟悉的小女孩甜美的笑着,竟然是自己童年的照片。爸爸看著她傻笑∶“三十年来,每当我累了,来这里看看,就知道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工作是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工作的心态也是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气,天底下没有几个职位值得做。选择“为了宝贝,再苦都不怕”的柔情,天底下没什麽苦差事不值得做。人的一生都会过去的,这一生有没有价值主要也是在自己的心中。问题只是,你选择什麽心态?

(版权所有∶易旋 Easy.Spin,文学城网址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40440/,转载请保留本版权申明)

读者回应和补述∶

这篇文章贴出来後,有读者为陶渊明打抱不平,认为我把中国历史上一件正面的事迹做了负面的解释。从历史的角度,我同意他们的看法。评论历史事迹要考虑历史背景。陶渊明在大家争著做官的时代,不为五斗米折腰,令人耳目一新,对後代有相当正面的影响。

我不是历史学家,这篇文章也不是要评论历史。这篇文章要讨论的是现代华人在职场的心态。如果历史上正面的事,但可能对现代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需要厘清这些观念,不但要承传历史,还要让历史故事的意义赶上时代。陶渊明做他个人的决定,没有想要影响二十一世纪的华人。二十一世纪的华人读到陶渊明的故事却需要思考这个故事对现代社会有什麽意义。其实,许多封建时代留下来的历史故事都需要以现代的观念讨论,使历史不会成为包袱,而是照亮未来的明灯。

感谢热心的读者留言评论。我保留这个备忘录,以後修订这篇文章,要申明是以现代的角度检视历史故事,保持对古人和既有文化的敬意。

 

 

评论 (15)

为烈士注册

回复easy.spin的评论:
我把文章链接通过悄悄话发送了。请查收,同时期盼大哥的指导。

学神的开始,我的感觉是,首先要认识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本书,就是非常好的帮助
自由翱翔的新生命-梁琼月.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595747.html

当我们相信了耶稣以后,人不会自动变好,因为老我在作怪,所以,追寻耶稣一定会有术的问题,这个术,是不是读圣经,看神学书籍就能够解决的呢?
我想不是,要不然,信耶稣就是考谁能够背书了。
所以,这个术,我现在正在学习当中,
一个是赞美
赞美操练手册-江秀琴.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678135.html

一个是,谦卑-江秀琴.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627401.html
第一本我已经在每天练习了,这段时间我自己正好处在力量软弱的时候,但是操练了以后,真的常常感受到赞美带来的喜悦。
第二本还没看,不过,我非常欣赏江牧师,我看了她内在生命的讲座,youtube上面有7集,前6集,我看了,听的时候觉得不错,但是没记住,结果第七集,她手下的童工自己做了见证,才让我对内在生命有了真正的认识和吃惊。所以,我知道,她讲得一定能够打动我。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受。文章就象一株小草,无论读者如何,无论作家的是否成名,这株小草总有它存在的意义。或许它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去等待那个最重会从它身上得到益处的读者。不过对小草而言,当它屹立在大自然中的时候,它就拥有了自己的美。
期盼大哥用自己的笔,让更多的人感受当正面力量,改变自己的人生。

easy.spin

回复为烈士注册的评论:

注册弟,

还是写作的同道最能了解一个作者的心情!花时间写,都希望对别人,对社会有正面的影响。最欢喜的,就是知道真的对别人有帮助。你的文章有网址可以看到吗?

我在教会有二十多年了。我也一直有这种感觉,你用“神学”和“学神”表达得很简洁,以后我要盗用:)比方说,最近听到一位在缅甸山区教育当地青年学生的传教士,十几年来在没有水电医疗的环境奉献自己,真觉得他们“学神”精神深触人心。可惜,教会里往往谈“神学”,偶尔有传教士谈“学神”,又那么遥不可及。我想写的,是每个人每天都可以经历的“学神”。但愿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我最近想要写书出版,正在挣扎中,很多事得学会,很多技巧要磨练。

宗教信仰的文章,我写得不多。但是,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想,几年后我会慢慢往那个方向努力。谢谢留言鼓励。

为烈士注册

因为非常期盼能够看到你的更多作品,所以,还有一句话实在忍不住想和易大哥说。

因为平时也写些文章,也能够非常体会到文章没有人看的时候的寂寞,或者意思被人误解 的无奈(当然,主要是文笔问题)。不过,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有多少人看了我的文章,而是我的文章,能够在我遇到有相关需要的人的时候,通过文章,至少能够让他们有新的思考。往往这些人可能是文章写成以后,3,4 年以后,我才会碰到的。


世界上有两种传道人,一种是神学系统培养出来的,把神当做学问来讲的职业传道人,另外一种是学神系统培养出来的,把学习神的谦卑,把学习神以后,人因为信仰改变了自己什么拿出来,讲给众人听的传道人。
后面那种传道人,对我而言,是更真实的传道人。而你的文章,就让我看到了真实的改变。
人所行出来的,就是他所信仰的。而他的笔,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信仰。

为烈士注册

易大哥,你的话让我想起了一个视频中
格雷格·布雷登讲的那个例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XnSgIFnF3I
特雷斯修女在印度看到了战争,尸体和断垣残壁,然后她看到了一株绿苗,然后她看到了希望。这就是美。
你的那些故事,就如同那株绿苗。
ps,还是叫我注册弟吧,以后我要取个好名字哈。
预祝大哥有更多的时间,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惠及更多的人,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光明和正面,积极行走自己的人生。

easy.spin

回复为烈士注册的评论:

烈士同学, 谢谢你分享王红的故事。我看了非常感动。人性可贵的一面,往往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但是真实得可以摸到人心。

这也是我想写的。可能只是大家身边可以看到可以做到的一些小事,希望給这个浮躁的世界找到一点平和宁静。

谢谢你的鼓励。我花时间写,不是很有概念多少人会有兴趣谈这种事,对多少人会有帮助。读者的回应是作者最大的鼓励。

为烈士注册

回复easy.spin的评论:
易大哥,无论在学术,造诣或者人品上面*(当然还有岁数)我都是你的小弟弟,从你的文章里面获得很多做人的启示,所以,谢谢你的抬爱。

你的文章和特点是属于启示类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价值体现就在于,观点的新颖,而不在于面面俱到,谁都看着满意。圣人的作用不是在于被旁人当做高峰,渴望不可及,而是在于被旁人学习和思考,自己该如何借签他们性格中光辉的一面,完善自己,同时看到他们的另外一面,避免自己的失误。(这也是你的文章在讲述自己过去经验的时候,给我们启迪的意义)
所以,陶渊明有他的历史作用,但是对于现代人而言,我们却要从他的身上学会,要为五斗米折中。
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观点。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谈,你这篇文章的核心讲述的就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当你自己是对的时候,你如何和周围那些认为你是错的人进行沟通。这个沟通的核心,首先是调整你自己的内心,当你的内心变得谦卑的时候,你和周围的环境和人,会产生新的一种和谐。而这种和谐才是能够真正改变环境的。
这也是耶稣非常希望他的门徒学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追求和他人的和睦,超过追求判断谁对谁错。智慧的人,常常找到自己的错误,而需要学习智慧的人,常常找到他人的问题。

看你的文章,我常常就觉得,你的经历把卡内基那些原则用活了。在现实问题中,你的故事解释了卡内基的原则。这就是对读者最好的训练和帮助。

最后,
这个网名是当时看了youtube上面的一个解释越战摄影记者故事以后,为了在论坛上面贴他的介绍取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t4F4XQPV8&feature=relmf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89NxQ6iXY&feature=relmf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QmmPCDK4c&feature=relmfu
有点矛盾,一方面我不喜欢战争,另外一方面,我常常为那些人和事情所感动,希望人类早点走出目前的状态,在灵性上面进入到更高的层次。

easy.spin

回复为烈士注册的评论:

感谢烈士兄的鼓励。我的确是想学习耶稣的精神,希望能对读者的心灵快乐有帮助。

回头看,这篇文章下笔不够精准,很容易让人想到在批判陶渊明。其实,我只是希望大家对职业有正面的态度,为五斗米折腰的心态太负面了。中国大多数的人民都不会有这种心态,也都在努力工作。希望在有挫折的时候,不会被这个成语影响。

老兄的网名很令人好奇。有何典故?

为烈士注册

Crucial Conversation 的中文版链接如下,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563614.html
再次感谢易炫大哥的推荐

为烈士注册

回复easy.spin的评论:
谢谢推荐,也非常感谢您用实际行动,无论是在介绍职场经验,还是写自己的心得方面,潜移默化地在传耶稣的精神
另外,我对历史了解的不多,陶是在两三个月的情况下就走人的话,那么我想,您的论点是站得住的。这样的现象在职场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就是心气高的人,认为上司无能,然后挂冠而去。
不过,中国也有很多的官员或者普通人,知道折中,知道忍辱,才能更好的把自己内心中的良心保持下来,用那微小的光芒,在黑暗中为更多的人带去温暖。这样的人才是我们要学习的。(他们就象您文章中介绍的老印度的哲学一样)
学会和社会的不足面共生,才能逐步靠自己的正面力量,改变黑暗。

easy.spin

回复为烈士注册的评论:

有趣的理解。陶渊明做官才两三个月就罢官回家,大概对工作影响不大,这可能也是他不用操心的原因。

Crucial Conversation是一本在职场里常用来训练沟通的书,讲到很多很实用的沟通技巧。希望你喜欢。

为烈士注册

看了讨论,我是这么理解陶渊明的,陶可以不折腰,说明了他的工作干得好或者不好,其实对那个整体系统的运转不产生太大的问题。
但是,职场中,不少工作却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意见不同,可能结果就完全两样。
不过易大哥的用意是在,纠正大家的观念,毕竟不要对工作太执着,重在沟通,给未知的结果,安排一条后路,以备不时之需,才是生存之道。

另外,想请教易大哥一个问题,您可以推荐一下,关于沟通技巧的文章或者书吗?就是如何讲话这个方向的?比如,从语言技巧上面的?
除了卡内基和 Deborah Tannen,那几本以外?

easy.spin

回复kilimajaro的评论:

这是很有意思的讨论。我在文章后面加了一段补述,也让我想到许多传统历史故事都需要用现代的角度讨论,才不会使历史变成包袱。谢谢你的评论。

kilimajaro

其实我觉得你这里引用的很有意思。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就是老师说什么听什么,不允许挑战权威,一点没有想过原来故事可以换一种方法理解,道理可以换一种角度思考。所以现在重新要学习的是怎样不judgemental, 听取不同的道理,和不同的人相处。

easy.spin

回复Kilimajaro的评论:

呵呵,不是批判陶渊明啦!他那个时代对读书人的期望不同,也没有现代敬业的观念。写这篇文章因为职坛里有人觉得工作像是为五斗米折腰,非常委屈。本文不是批判古人,而是用现代的职业观来评论为五斗米折腰的观念。也许我们需要更有系统的谈谈哪些传统观念适用于现代的社会,哪些不适用,而对古人保有敬意。谢谢你的提醒。

Kilimajaro

很有意思的理解。 我的理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原意是指不为了一些小小的利益就放弃自己的尊严和人格的意思,是正解。后来就被人用到职场或其他场合。 陶渊明有点冤枉。就向你其他文章一样,说得一直是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我非常赞同。不过,所谓知易行难,就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