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广西人物

席琳 (2006-01-19 11:51:47) 评论 (1)

李任仁(1887-?)

李任仁生于1887年。原广西壮族自冶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早年参加同盟会,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从1925年开始,就与我地下党员有了联系,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反对蒋介石叛变革命,仍与我党有联系。1931年出任广西省教育厅长时,创办了广西师范专科学校,聘用共产党员和进步爱国人士办学,培养了一批革命知识分子。1935年底赴上海参加救国会与沈钧儒等人共商救国大事。1936年“两广事变”后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日”。西安事变后,主张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和作时期,拥护我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积极参加和支持抗日救国和民主运动。1938年出任广西省临时参议会议长兼广西建设研究会会长期间,同共产党员、进步人士筹建成立桂林文化供应社和广西宪政协进会。发表宣言,要求国民党还政于民,实行宪政,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并利用这些组织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和民主运动。1944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时,他掩护、帮助共产党员和进步爱国人士安全撤离。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桂林与陈劭先等人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主张进行民主改革,反对内战,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内战。1948年1月,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时被推选为中央委员,拥护我党提出的八项条件,建议和平解放广西,对争取桂系军人员起义做了大量工作。李任仁同志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团结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长期与我党合作,坚持与国民党顽固分子作斗争,是国民党真正的左派进步人士,是广西进步民主派的代表,在区外、港澳和海外也享有声望。对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李任仁同志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务委员、民革广西区委常务委员、全国人民救济总会广西分会主席、广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李宗仁 (1891~1969)

原中国国民党政府代总统。字德邻。临桂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3年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任广西将校讲习所教官。1916年投桂军,参加护国和护法战争,由排长升为营长。1922年自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后所部改为定桂军。1923年任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南京国民党政府第三路军总指挥、西征军总指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武汉政治分会主席。曾参与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9年桂蒋战争中败北出走香港,旋潜广西任“护国救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与蒋介石对抗。1936年以反蒋抗日为号召,与广东陈济棠发动“六一”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汉中行营主任,指挥所部取得台儿庄抗日大捷。1945年后历任北平行辕主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代总统。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陆前夕出走美国。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1965年7月返回大陆定居。

李济深 (1885~1959)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名李锦江,字任潮。苍梧人。曾入广东黄埔两广陆军中学、广东讲武学堂、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1914年任陆军大学教官兼陆军部军事编辑局编修。1920年底后任粤军第一师副官、参谋长、师长兼第一军参谋长。1925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1927年参与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任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1929年因反对蒋介石讨伐李宗仁而被软禁于南京汤山,“九一八”事变后获释。1933年11月联合十九路军蔡廷锴等人在福建发动抗日反蒋运动,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失败后往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任主席兼组织部长,从事反蒋抗日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军事委员会西南办公厅主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支持抗日民主运动。1947年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同年底,从香港进入东北解放区。1949年1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铭枢 (1889~1965)

原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字真如。合浦人。早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南京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曾加入中国同盟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兼武汉警备司令。1929年任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0年所部改编为第十九路军,参加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任右翼集团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任京沪卫戍司令,与蒋光鼐、蔡廷锴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曾代理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 1933年和李济深等在福建发起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后避居香港。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员、高级参谋等职。1947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交通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等职。1956年5月15日在北京病逝。

陈济棠 (1890~1954)

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华民国农林部部长。字伯南。防城人。早年参加同盟会。1913年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后入粤军,从排长晋升为旅长,参加护国、护法和讨伐陈炯明之战。1925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一师师长兼任钦(州)廉(州)警备司令。1928年后任第四军军长兼西区绥靖委员、广东编遣特派员,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曾率部镇压工农武装。1929年3月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0年通电反蒋。1931年将所部扩编为第一集团军,自任总司令,夺取了广东政权。1932年任国民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1936年联合桂系,发动反蒋抗日的“六一事变”。失败后经香港赴欧洲。1937年9月回国后,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会、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1940年任农林部长。1946年任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1950年4月逃往台湾,后任台湾“总统府”资政、战略顾问。

邓拔奇(1903~1931)

革命烈士。“四一二”政变后,中国共产党广西党组织领导人。广西怀集(今属广东)人。1925年考取苏联孙逸仙大学,因故留在广州工作,常为广西留俄学生报《疾呼》撰文。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工作。1927年春,中共广东省委派邓同廖梦樵到梧州恢复广西党组织,5月,组建中共广西地方执行委员会,廖任书记,邓任委员兼组织部长。同年秋,廖梦樵牺牲后,邓继任中共广西地委书记。1928年1月,广西地委改称为广西特委,仍任书记。6月1日,广西特委扩大会议在贵县(今贵港)召开,指定朱锡昂为书记,邓任常务委员兼玉林地区巡视员。1930年9月,任中共中央特派员,到广西右江地区党组织传达指令,要求红七军北上攻打柳州、桂林。翌年初,随红七军到达全州后,受红七军前委委托,前往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3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兼秘书长。5月,代表省委赴广西右江和郁江地区巡视。1932年春,任中共东江特委组织部代理部长,同年10月在大南山区作战中牺牲。

张云逸(1892~1974)

原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原名张云镒,又名张胜之。海南文昌人。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法战争。大革命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师参谋长,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9年被派到南宁,担任广西警备第四大队长、广西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同年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和创建红七军,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委常委、军长。后奉命率红七军主力北上,参加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长征时任中央纵队先遣队司令员、红八军团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参谋长、副军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华东后方工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广西省政协主席、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国务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至第十届中央委员。

雷经天(1904~1959)

原广西省副主席。原名雷荣璞,字季鲲。南宁人。早年参加"五四"运动,被选为南宁市学生联合会主席。1925年在上海大夏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大夏大学党团支部书记。1926年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部宣传科长,不久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先后任叶挺领导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六十团党代表、二十四师党代表,广州起义委员会委员。1928年被派回广西,参加恢复、发展党组织工作。任中共广西特委常委、代理书记,广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主任员。1929年12月,参加领导百色起义和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任中共红七军前委委员,中共右江工委(后改为中共右江特委)书记,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到达中央苏区后参加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八路军南下第三支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中央局秘书长,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广西省副主席,中共广西省委常委,最高法院中南分院院长,华东政法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


韦拔群(1894~1932)

右江农民运动和百色起义领导者,革命烈士。曾用名秉吉、秉乾、韦萃,东兰人,壮族。1908年起,先后在东兰县高等小学堂、庆远府中学堂和桂林法政学堂就读。1916年,反对袁世凯称帝,招募100多名青年到贵州护国军熊克诚部参加讨袁,任连附。1920年离开旧军队,到广州参加改造广西同志会,任政治组副组长。 1921年9月回东兰,成立改造东兰同志会。1923年7月至10月,三次率领农民武装攻打东兰县城。1925年春,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被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委派特派员, 5月回到东兰武篆,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8月成立东兰县农民协会。9月,在武篆举办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为右江地区各县培训农运骨干500多人。翌年2月,为反抗桂系当局"进剿"农军,率农军退入西山,成立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任主任。9月,指挥农军攻占东兰县城。1927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恩奉特支领导下,任广西临时军政委员会(亦称"三南总部")常委和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一路总指挥,抗击进犯东兰、凤山的国民党军,1929年夏,俞作柏、李明瑞主桂政,接受中共代表邓小平的劝说,开放工农运动。8月,到南宁出席广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农民协会筹备处副主任委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出席中共东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县委委员。11月初,率农军攻占县城,颁布了《广西东兰县革命委员会最低政纲草案》。12月11日,参加领导百色起义,任红七军第三纵队长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率队肃清各地反动武装和参加隆安、亭泗战斗。1930年初,红七军主力到黔桂边开展游击战争,率纵队留守东兰、凤山根据地。4月,与从上海回来的邓小平在武篆进行土地革命试点工作。11月,红七军集中河池整编,被任命为二十一师(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师长。红七军主力北上后,授命率约100人回右江地区,扩建部队,坚持根据地。多次粉碎桂系军队的残酷"围剿"。1931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2年10月19日,在东兰县被叛徒杀害,时年38岁。

评论 (1)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