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菲特的一段话开始说投资和人生
思想的远行 (2024-09-09 02:24:44) 评论 (2)去年的文章,一年后我重新审视一下,觉得还可以,没有太多变化。
华尔街日报(2023年2月26日)这样写道: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BRK)的沃伦巴菲特,给最初投资者的回报率超过 3,787,464%。他曾说过“股票市场就是设计成将资金从买进卖出活跃投资者手里转移到有耐心的投资者手里”。
现在,许多一直在寻找捷径的年轻投资者开始接受他的想法。
在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一片废墟中,科技繁荣的种子悄然播下。在那一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会上,蒂姆·费里斯 (Tim Ferriss),这个后来写过畅销书《每周工作4小时》的作者抓住那个令人垂涎的麦克风,用颤抖的声音问巴菲特先生和他的商业伙伴查理芒格:一个30岁的人如果有第一个百万美元,他应该如何投资?
巴菲特回答说:“我可能会把所有这些都投资在成本非常低的指数基金中。我会承认我是一个业余投资者这个事实,然后不再关注投资,继续回去工作。”
费里斯恭敬但忽略那些智慧的珍珠。他确实将部分资金投入了巴菲特先生建议的被动投资,但他也对 Facebook、Shopify、Uber Technologies 和 Twitter 等风险较高的公司进行了投资,这些投资让他早期获利丰厚。随后,他写了不少畅销书,推出了商业播客,下载量已接近 10 亿次。
但是经过了股市2022年大幅度缩水之后,年纪长了不少而又更加睿智的费里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已经基本上退出了那些高风险投资,称他的许多胜利是幸运的。他将自己在投资之外的日常工作描述为“比孤注一掷的赌注更可靠”。他对今天 30 岁的那些在 Instagram 的百万富翁的智慧之言还是 “听从巴菲特的建议。”
这个故事有道理吗?我觉得有无参半,还是要自己思考。我说以下几点。
人们总是用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去影响别人,提高自己的说服力,但细思起来就知道不全是那么回事。比如说巴菲特的这个百分之三百万的回报率,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其实,任何人在他投资的始点开始投,投在指数上不动,等到今天,都有不错的回报,所以也不是只有他才那么牛。
当然,他的投资越来越大,投资成为他的职业。后来进来的钱,还有这么好的回报率吗?比如,你前年才开始买他的股票,这个百分之三百万的回报率,对你有意义吗?没有。
个人投资不会有这么好的回报率,一大原因是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需要这笔钱,早拿出来了。
不过他说的没错,长期投资,放在指数里,几十年来看,收益率在很大概率下要比你买来买去高。为什么呢?因为不论长期还是短期,大部分人都没有能力打败指数,而谁又能说自己不是大部分人之一呢?再说,牛市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天才。所以,除非如果只是考虑赚钱,你只有在坚决认为自己有异于常人的能力(而不是愚蠢),而且你需要客观评价,你为什么可以,你才应该考虑自己选股。
投资是个复杂艰难的事,大部分人自己选股,如果不是牛市,倒来倒去亏钱几乎是确定的事。所有他说的话是对大多数人没错的事,这些人都应该放进指数进行被动投资。
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自己有天赋,实际不然。所以投资主要是要认识自己的能力,其次才是投资决定。
如果你认识到自己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有不用的钱,如退休金可以一直不动投在指数里,长期会有不错的收益。但是经济有周期,市场上上下下,中间如果赶上一个市场暴跌,那么不等个十年,可能也没有收益多少。再说,即使是退休金的钱也是不断加入的,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投进去,与他这个从开始算起的回报率无法比较。
即使是巴菲特在2022年,也一样亏损,亏了228亿美元。
但是,我觉得我下面说的建议才是更重要的:生活是个找趣、找意义的过程,回报率并不是第一重要。华尔街日报里提到的那个费里斯 (Tim Ferriss),在没有完全相信巴菲特的时候,写了书,做了播客,学到了很多事情,这本身就是很成功啊!如果按照巴菲特的建议,他去做一个他并不喜欢做的事,把钱都放在一个基金里,可能既没有学到什么,也很无聊。所以,如果一个人喜欢投资,愿意虚心学习,只要不是盲目投资,做好风险控制。不要输个干净,一直投资,没有很大的回报率又何妨呢?人只有在自己的钱或者利益在里面的时候,你才会细心地学习。如果你一直坚持投资,坚持关注市场和经济(我指的是美国这样正常的经济和市场),那么即使你的投资不是那么好,也算是有趣地生活(如果你喜欢这些的话)。如果你不喜欢,比如你只喜欢文学,那就没必要了。
评论 (2)
听到"钢镚儿",有一种奇怪的新鲜感,这词,快灭绝了。
对啊,钢镚儿是重要的。但是,在数钢镚儿之外,人还是要有人生的。
思想的远行 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