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随笔21

Small_Peach (2015-02-08 06:44:54) 评论 (15)

好久没来归坛了,国内工作压力大生活辛苦,抽点时间写东西不容易。好在现在临近春节,稍微空了一点。抽空来归坛看看,向大家问个好。

说点国内的经济吧。早在一年前在回国随笔19中,我就写了中国的经济不太妙,对14年的走势不看好,现在一年过去,大家也看到了,14年的GDP增长率创24年新低。现在展望新的一年,普遍感觉是越来越不妙。最近跟一些开公司经商的朋友聊天,听到的都是一片悲观之声。几个朋友说,现在的状况跟5年前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候,生意好做,大家都信心满满,而今天,盈利越来越困难,基本都处于艰难维持的状态,大家对未来几年心里完全没个底。一个做批发生意的朋友正在处理库存,要从生意里退出来。我问他为什么不做了?他说,大家手头都紧,下家拿了货不付钱,三角债快把他困死了,终于痛下决心撤了。几个拿了外籍的朋友,这些年一直在国内过得挺滋润的,最近居然不约而同地说起了全身而退回美国或加拿大的想法。这世道变得快啊,才几年,海归已经不流行了。依我看,再过个一年半载,就是一波归海大潮了。

为什么国内经济现在走入衰退期了呢?各路经济学家分析的很多了,我不用重复他们的观点,就从我身边的事,来谈谈国内企业的困境。

首先,税重啊。中国企业身上的税赋负担,恐怕全世界排得上第一名了。刚回国的时候,对国内的税制没啥认识,还闹了不少笑话。举个例子,公司在国外的工厂制造了一台机器,我们以200万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国内客户,这算是一笔普通的进口贸易吧?到月底一看销售报表,发现销售额只有171万,我就纳闷了,这钱去哪了?后来才明白,所有国内的销售均需扣除17%的增值税,交给国家。对于在国内采购和生产的企业,还有一个增值税进项的说法,可以拿到一些抵扣。而对于我们这样的贸易型企业,这17%就是雁过拔毛,硬生生地被剥了一层皮。我对这个是外行,到现在也没搞清楚这17%到底是咋回事。比方说吧,一个公司盈利了,应该就盈利部分纳税,这个不难理解也合情合理。可这不管你盈利还是亏损,只要你在中国做生意,就先扣你一层17%再说,这是什么逻辑,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读者里如果有专家,还请指教。

在国内混久了,才发现这税里面的学问大了。税就是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博弈,说得通俗点,就是一场分钱的游戏。朋友中有一个算是老江湖了,一次闲聊的时候说,国内的企业要生存下去,必须在税上面动脑筋,如果老老实实按章纳税,那就是死路一条。用他的话来说,在国内的公司要缴17%的增值税,25%的所得税,还有60%的分红税,你还有什么可赚的,辛辛苦苦忙一年,全交给国家算了。那怎么样懂脑筋呢?这就是个技术活了,里面的花样很多,很多是走在白与黑的边缘,这里我就不细说了。只想提一点,算是让大家了解一点国内的黑暗。现在很多税务局的人都在外面隐晦地经营着小公司,从事着发票的生意。你从这些小公司买来的发票,保证是真的,保证能过关。你想想,增值税17%,营业税6%, 这里面可以操纵的空间有多大啊。像这样税务局的人,低调一点,每个月挣个几十万不费吹灰之力。最近中纪委就中石化中海运的巡视结果做通报的时候,多次用了“利益输送”,“国资流失”,”吃里扒外“等字眼。我相信在国内一些圈子里混的人,看到这些字眼都会禁不住会心地一笑。他们太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以前我曾几次写过,我对于海归朋友的忠告是做人要低调。你回去除了外语溜一点,年薪高一点,没有任何优势。说得不好听的,现在国内无数山头把控着各类社会资源,你其实啥资源都没有。你的那点学识和经历,在国内基本就是张废纸。你回去辛辛苦苦做了一年挣了80万,自以为是个人物,买辆宝马5得瑟一下,却不知道你前面那辆破破的大众朗逸里,那个衣着朴素的中年人,家里光现金就堆了上千万。同学们,千万要低调啊!

其次,潜规则的成本是刚性的。朋友在国内开了家高科技企业,经营几年了,始终是艰苦奋斗的样子。一次喝酒的时候我问起他公司的情况,朋友说,其实销售额每年都在增加,公司也从亏损到了基本收支平衡,但始终还没有真正盈利。我问他为什么还没盈利呢?朋友叹了口气说,他经营的领域属于ZF管制比较多的领域,每天要跟各个职能部门打交道,今天这个老王要打点,明天那天老李要伺候,每个月好不容易挣点钱,差不过就够打点关系了。不过,朋友顿了口气说,他对今年还是比较看好的,因为业务量还在增加,而该打点的关系基本上就那么多了。接下去再挣的钱就是我的利润了,朋友如释负重地说。中秋前的某个周末,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你今天来我家吃蟹吧,家里的蟹吃不完。我一听,带着几分挪揄地说,哎呦你发财啦?朋友说,你知道啥呀,昨天晚上我送蟹送到大半夜才回来,家里的是剩下的。原来,朋友的公司从某地采购了一批大蟹空运到北京,在中秋前算是答谢平时打交道的官员们。他前一天带着公司的面包车,从下午4点绕着北京城一家一家地送,直到半夜12点,送了差不多一车的蟹。

第三,生产要素成本越来越高。所谓生产要素,指的是土地,厂房或办公楼,原材料,能源价格和人工成本。中国的生产要素大多是垄断的,随着国内天量货币投放和泡沫越吹越大,这些成本已经开始超过国外。河南金龙集团在美国Alabama州投资近亿美元建设铜管的生产基地,其中考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工业电费价格仅是中国的一半。说起能源价格,这里面的黑幕大着呢。你想想国内什么人能经营电力和石油,你就该知道为什么价格下不来。我们公司在沿海某地有一个厂,算是当地的蒸汽使用大户。你别小看蒸汽,多少企业的生产靠它推动,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当地的蒸汽只由一家企业提供,而且牛得不行,一次公司由于人事变动,没及时去打点关系,差点在生产高峰时被停汽,急得老板像热锅上的蚂蚁。你知道那家蒸汽公司是谁开的吗?呵呵,不用我说了吧?

人工成本不停攀升,是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的难题。国内现在房子贵,交通贵,吃的贵,穿的也贵,最后都落到了工资有多高这个无比现实的问题上。我们这群70后多少还有些传统观念,觉得对一个企业多少要有一些忠诚,现在的80尾巴90后可不是这样想的,明明我们对他还挺重视的,别的公司给个薪水高10%的offer, 人家就走了。这一点我刚回国的时候特别不适应,团队里的人时不常递个辞职报告上来,一问原因,全是应为拿了个别处的offer,头疼啊。那时我常想,国内的员工也太不职业化了吧,公司对你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岂能只看钱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我开始理解他们了。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国内生活成本太高了,多拿10%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现实问题,这比其他东西都来得实在。一次年终加薪,手下的一个经理到我这里来要钱,说她的团队的工资太低了,留不住人。我说,你倒是跟我说说怎么低了。那个经理指着她的员工的工资,掰着手指告诉我他们一个月房租多少,交通费多少,吃饭多少,手机费多少,然后她问我,您看他们一个月能剩下多少钱?我听了哑口无言,心里不禁一阵泛酸,原来他们过得这样不容易。听了我说这些,也许你会说,那是你们公司太抠门了吧?呵呵,不是的,参加行业年会时,跟同行都有交流,其实大家给的工资基本还是一个水平线的。说到底,是国内的生活成本转嫁到了企业身上,大家都有不堪负重的感觉。国内人工成本的另外一大块是社保和福利,这一块,企业负担如滔滔洪水,员工所得如涓涓细流,又是一块巨大的ZF硬性摊派,限于篇幅,下次再谈吧。

看到现在,你可能要问,楼主你以前写了很多国内高薪人群的生活,年薪一两百万以上的那种,他们的购买力应该很大吧?是的,他们的购买力确实很大,可是,他们现在都不在国内消费了。现在国内的东西又贵又不不好,这些人往返香港和国外跟玩似的,开个玩笑说,家里估计除了卫生纸是国产的,其他都是国外的。一到国内的七天长假,大部分国人在风景区挤得水泄不通的时候,这些人正在马尔代夫潜水呢。这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钱对国内消费市场的带动力,比你们想的低多了,因为人家的钱现在就不在国内花。最近我还注意到,跟他们一起吃饭玩耍,讨论得最多的两个话题是移民和把钱挪到国外去理财。汇丰香港最近的一些理财产品,吸引了大量的内地资本。我问他们为什么要买港币的产品,港币对人民币不是一直在贬吗?回答是,人民币不行了,而港币跟美元是挂钩的,号称小美元,现在持入港币资产的时候了。这两周在国内生活的人,可能都注意到去银行取美元不如以前方便了,稍微大额一点,就要你提前一周预约,只是以前从来没有情况,以前都是今天预约明天拿。这次央行的突然降准是个大信号,国内的资本在大量流出,央行有点hold不住了。

过去的十多年,中国经济像打了鸡血一样地突飞猛进。不需要技术创新,不需要产业升级,不需要让利与劳动者,不需要兼顾消费,只要不断地超发货币,不计回报地基建造房,不停地推动人民币内贬外升,就可以持续保持GDP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一切都来得那么容易,真的堪称中国奇迹。只是,十几年的盛宴下来,我们国家的生产要素成本已然超出了国外,却依然没什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实业,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术革新,经济体居然那样虚弱,而国内消费市场却迟迟起不来,这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想过的。套用我很欣赏的一个学者的话来说,日子是那么好过,我们已经忘记了经济是什么了。这不,2015年了,中国经济显出了体质虚弱调理不畅的原形,经过这些年的折腾,中国经济,终于快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冬季的北京十分寒冷,空气中的雾霾带着焦味,闻着说不出的难受。地铁公交终于涨价了,感觉地铁隧道里人群匆匆的脚步,似乎也比以前更承重。大姑娘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和围脖,灰沉沉的城市失去了妩媚的色彩。阳光微暖的下午,双井桥边富丽中心下面,几个北漂的歌手居然又来了,弹着吉他摆个摊,吟唱着浪子的歌曲。说实在的,北京的这些北漂歌手水平都不错,只是不知道一百个里面,能不能有一个最终能出名。稀稀拉拉的人群围着,伴着清脆的吉他,歌手闭上眼似乎在演绎他的心声。只是,微暖阳光的冬日里,这歌声听上去,带着些许凄凉:

当火车开入这座陌生的城市
那是从来就没有见过的霓虹
我打开离别时你送我的信件
忽然感到无比的思念

看不见雪的冬天不夜的城市
我听见有人欢呼有人在哭泣
早习惯穿梭冲满诱惑的黑夜
但却无法忘记你的脸
..........


2015.2.8

 

评论 (15)

佳黎

写得很真实

blueage16

跟着21往回读,一直读到1。好文,写的诚恳,谢谢分享

nick

一直在跟读,从10年的回国随笔1至今。
很接地气,从小处看大局的干货。
谢谢分享。
请继续。

missaustin

谢谢你的文章。对我们这些在犹豫中的人, 是很大的帮助。

山地

中国最大问题是公司收入和个人收入不分.应该降低公司成本,同时收紧个人收入所得税,免的那些富人穷奢极欲。

Californian

好文,谢谢分享。
中国在过去数十年积累大量财富,产能世界第一。只是财富大头流向国家,小头流向少量富人,在号称社会主义的政府领导下,贫富差距增大。富人为理财安全想把自己的财富转移到海外,政府又没有把大头的税收返还创造这些财富的蚁民。政府也有苦衷,政府要投资发展海外以保持既有财富的回报,又要投资国内产业升级换代。但过去做出巨大贡献的亿万农民工等蚁民建设大军,跟不上步伐儿成为多余,不得不在这次大潮中给牺牲掉。这类似九十年代大量国企工人下岗的景象,让人心疼。

needtime

没啥啊。

靠别人资金和品牌起来的国家,哪天别人走了,就剩下烂摊子了。

北方来客

写得很好,国内的现实就是这样。前十几年大家都在向钱看,每个人都生活在幻影里,现在好象又回到了现实。

William2pro

好文章啊,没有回国和做生意的亲身体会,是写不出来的。

康无为

地铁里唱的是陈楚生的歌

Small_Peach

回复 'lzjgz' 的评论 :
谢谢,在我这个层次,确实也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现象。不足之处请指正。

路边的小草

实现了梦想的人都离开了北京,在梦想中挣扎的人聚集在北京,怀揣梦想的人正奔向北京。

lzjgz

写的不错,虽然很多都是表面现象,但真实反映了国内经济内在发展的困境和矛盾

Can_Kan_Wxc

崩溃论,跟真的似的。可惜前后矛盾,以偏概全,危言耸听。呵呵。

DL在逛文学城

好文,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