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假文物遍地开花 年收入逾百亿

(2010-09-05 23:25:34) 下一个
安阳县“曹操墓”的造假风波至今尚未平息,一位河北籍学者闫沛东惊曝“曹操墓”事件其实是个“弥天大谎”,所有发掘文物都系当地事先伪造埋入墓穴。近年来,随着中国收藏热潮的兴起,假文物制造在中国“遍地开花”,造成假货泛滥,专家估计,全国从事仿制文物、运输或销售者达十万人,整条产业链的年收入超过一百亿元。


“曹操墓”造假背后隐藏四亿收入

从 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局宣称在河南安阳发现曹操高陵墓,在安阳县西高穴村发现的东汉墓穴,就是一千八百年前三国魏武王曹操的墓,到2010年6月 “曹操墓”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央视直播“曹操墓”发掘过程,再到2010年8月众多学者在“三国文化高层论坛”上炮轰“曹操墓”造假幷有学者宣称握有造假铁证,这其间每一个节点的波澜起伏与峰回路转,都让局外人看得眼花缭乱。

据大陆媒体报导,河北籍学者阎沛东指责河南安阳“曹操墓”造假的,4日,首次向媒体亮出手中的“铁证”:参与造假村民写的书面证明。他表示,所谓“曹操墓” 在2005年发现时,其实是一座空墓,官方发现的系列“石碑”,都是在河南南阳的造假石碑窝点订制的,由村民埋到空墓里的。

村民也承认受乡领导指示,到南阳订制63块包括刻有“魏武王”字样的假石牌。

当人们正深陷于“曹操墓”真假之争时,安阳已经计算出这个真假莫辨的“曹操墓”“每年可以带来四亿多的旅游收入”。安阳地方当局的这点心思与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举旗争夺名人故里如出一辙,不过是为了在全国各地都在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下抢得一处旅游资源高地。

有评论指出,对商业炒作而言,这个“真与假”只是一个伪命题,只有超越真假背后的真金白银才是硬道理。“超越真假”的商业法则在当代中国已经完全超出了商业的边界,在学术、教育、传媒、政府等领域快速扩散。可怕的是,在这场商业大戏中,地方政府充当了幕后主角。前两年的“周老虎”事件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大胆 “超越真假”以致引火烧身的典型教训。

社会学家胡星斗教授称,“曹操墓”争论足以说明,诚信体系已然缺失,戒备防范、质疑一切成了民众的普遍心态,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

文物造假形成产业化

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假文物产业研究的李彦君指出,文物造假、高仿在中国是自古有之的一个产业,但当今社会是文物造假、高仿最为鼎盛的时期。

李彦君发现,北京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假文物集散中心,在北京程田古玩城、潘家园旧货市场,如今就算行内人也都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会被“栩栩如生”的假文物骗过法眼。

他说:“一个朋友几十年间耗费近百万元收集了一屋子藏品,结果竟然没几件真品。”

实际上,在文物出土大省河南,假文物和高仿文物已经悄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有的甚至成为了当地主要的财政支柱。目前已形成了以洛阳孟津南石山村、禹州神垕镇、南阳镇平县三地为中心的文物仿造产业,而且各具特色。唐三彩、古钧瓷、古玉都是当地最为常见的仿造文物。

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陶瓷制造历史悠久,一个村子就有几十家农户在仿制各类“文物”。

有的农家院落密密麻麻散放着各种各样的成品和半成品的仿制瓷器,从古至今各类瓷器竟然一应俱全,而且其“做旧”手法多种多样,最后成型的仿制文物惟妙惟肖,普通收藏者根本无法辨别其真伪。而且,与相对低水平的仿制相比,当地更是存在着一批以高仿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据了解,这些技术水平高超的高仿艺人现在已经能完全仿制出就连专家都无法分辨的“文物”了。

李彦君指出,中国幷没有专门针对文物仿制的法律,这就造成了贩卖真文物可以法律制裁,而仿制文物反而合法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文物仿制产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有专家认为,这种集文物仿制、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现在拥有超过10万从业者,每年收入超过百亿元,俨然成为收藏市场新的吸金器。

假文物生産“遍地开花”

不仅仅是河南,全国各地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物仿制基地。中国90%的仿制红山玉産于辽宁地区;仿制良渚玉大部分产于江浙一带;仿制齐家文化玉器则主要集中于甘肃;战国、汉代玉器则是河南、安徽、徐州地区最盛。

有网友说,这一切是和政府的积极参与分不开的,堂而皇之的公开造假,美其名曰:为社会的创收,也就是说,为了挣钱可以无恶不作,难怪中国成了造假王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