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没有一环路
疏雨 (2024-12-12 00:38:29) 评论 (4)北京没有一环路
我这么说,很多人持不同意见,会提出种种所谓“一环路”的说法。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我至今坚持这个观点:北京就是没有一环路。不必说路牌上、路标上、地图上都没有“一环路”,从北京交通的发展史上我们也有这样的根据。我们必须从三环路说起:
先有三环,后有二环,三环是老大而不是老三。
虽然二环路先于三环打通,但二环还是城墙的时候,就已经有三环了。而且二环还定义了两次:第一次是相当于以前的环城铁路——环的是内城;第二次才是现在的,先于三环打通,环的是内外城。
“二环”的叫法来自三环。但——
“三环路”之所以称“环”,来自环城路的概念。五十年代的这条环城路既不是环形路,也不是环行路。而“三环路”的“三”并非序号,而是来自历史上的“三段”。
三环路在没有二环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但在二环打通很久之后才完整打通。打通之前大约三十年,就只有南、北、东三段,而没有西环。这没有成为环形的三段“环路”,在民间就被俗称“三环路”。
这里可以展示一个资料截止到1965年12月的地图。虽然这不是真正的北京市区地图,而是地图册中北京地图的一个市区略图。不过城区的最外圈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不成环形的三环路,当时二环的位置还是清代北京的城墙。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笔者已经上中学,是会骑车到处跑的时候,当时就已经知道了“北环西路”。当时虽然路牌子上还不是“北三环西路”,但老百姓都俗称“三环路”了。清清楚楚记得在北太平庄的路牌子上就是“北环西路”,千真万确的没有那个“三”字。什么时候加上“三”的,记不清了。虽然那时候没有留下路牌子的照片,但1970年北京市区交通路线图上标注着没有“三”的“北环路”(分东、西)、“东环路”(分南、北)和“南环路”(只有东)。
要知道,北京市的规划不是一贯的统一的,换一届市政府就会有一次新的规划。不但北京如此,中国其他城市也如此。最初不可能有“一环”“二环”“三环”的规划,更不可能规划“五环”、“六环”、“大笨蛋”、“大裤衩”,也不会有任何人说出最初就有这个规划。把三环当作“第三环”是一个历史的误解。
“二环”本是来自对三环的误解,以后的四、五、六环当然也是将错就错地错下去了。可是二环就已经占了北京的城墙旧址,“一环”要想有环城路的意义,实在是没办法也没地方错下去,所有有关“一环路”的说法,都是牵强附会,以讹传讹的杜撰。
生拼硬凑“一环路”,难免有各种不一样的“公说婆说”。不一样的说法却有共同点:基本上都是在现代地图上找几条路拼凑出来一个环形,强词夺理地“就是”起来。与环城路当然不是一回事。
有人把公交车老四路环行搬出来,当然提不上是什么环城路。又有人说是说是环紫禁城,把二环、三环等本来是环北京城的诸环路也硬说成从环紫禁城开始排。但众所周知,尽管环紫禁城、环太和殿,乃至环当初皇上的宝座,也都能凑出环城路的内环,但和城市交通已经是八竿子打不着。
环城路的概念起源于环城铁路,就是当初环北京内城的环城铁路,位于城墙于护城河之间。五十年代沿袭这个观念,加上全盘学苏模仿莫斯科环城路的设计,建起了环城路。但当时的交通需要并不十分迫切,所以很多年只有北、东和南,三段环路,有环路却无环形。三段也只有东环是真正完整的,南环仅仅环了一半,北环过了双榆树路口向西不到二百米就顶到头了。当时的交通很不发达,城里人很少有知道三环路的,在没有二环路之前也根本不可能有所谓“一环路”的设想。
以前不但有环内城的铁路在城墙外,城墙内还有顺城街。其实无论环紫禁城还是环皇城,以前都没有真正的环路,也就没人叫什么“环”。紫禁城离着城墙不远还勉强有条路,但北池子和北长街都在筒子河以外,东华门、西华门南边就跑到筒子河里面,午门前那儿就明明仅仅是个通道,不能叫路。环皇城的干脆就连通道都没有。南北当然都有路,东边的南北河沿、沙滩,一听这个地名就知道这路是把河填了才形成的,既不是规划的也不是人走出来的。西边虽然有黄城根、但西安门以北就“寿星老骑仙豪(北京话“鹤”的发音)”——没正经路了。所以无论环皇城还是环紫禁城,也都是人为的臆想,只有大概其不可能准确。
至于历史上的公交四路环行,则从来认为没有任何“环城”的意义。公交环行并非北京才有,其他既无皇城更无紫禁城的城市里也多有公交环行。至于“环”的是什么就不是重要问题了。
有人以北京的环城赛跑为依据,其实那些没有环路的城市不但可以有公交环线,也同样可以组织环城赛跑。所以说无论环线公交车还是环城赛跑,和“一环路”都是两码事。特别应该注意到的就是那时候已经有三环了,但那时候没有二环,更没有一环。
至于所谓“内环即一环”之说,仍然没有跳出把三环错当老三的旧圈子,无非还是一种生拉硬扯的杜撰,一个环形路而并非环城路的拼凑。更有甚者,在百度百科的词条中把2000年以前北京城市规划的“公路一环”扯上来,那是条环线以外的公路,和城市道路根本就是两码事。
在只有三环没有二环的日子里,没有人去捉摸什么一环,也同样没有人捉摸二环,因为当时的人们还很清楚三环并非规划中的第三。若不是二环把“第三”强加给了三环,也就没人去杜撰所谓的“一环”了。
现在么, 所谓“一环路”每多一种新的杜撰,都是给我的“没有一环路”增加一条新的证据。
2010初稿;2024编辑
评论 (4)
回复 '北京_01link' 的评论 : 一时没有找到保留下来一本1973年全国地图册,记得其中的北京市区图就已经有“北三环西路”等等标注。可见正式改名应该在1970-1973之间。
回复 '王辛永年' 的评论 : “民国时期”也有好几十年,各个时期都有变化。
我手中有一本1935年的《最新北平指南》,其中提到当时市内公共汽车被取消,只有市外的四路(东华门—八大处)和五路(东华门—香山)。市内电车第一路至第六路共有6路,每路车2-4站不等。那时候还没有环行。可见后来才有环路。
北京有公交车“四路环行”,也没有听说叫过“环路”。日后出差知道,其他城市也有公交“四路环行”,大概都是避讳“死路一条”才用环行。和“环城”八竿子打不着。
北平时期的一环路:西单排楼—>东单排楼—>东四排楼—>西四牌楼—>西单排楼,是民国时期有轨电车的环线,其中跨越北海和中海的是规模比较小的小白石桥,而不是现在的北海大桥。若有谬误,不吝赐教
谢谢分享。有理有据,不容臆造。地图十分珍贵,仔细看上面还有那个年代的地名和路名,第一次知晓。
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