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的小孩

这一天天的日子就象张白纸,该画啥?如何画?
个人资料
XQQ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追寻遗留在阿拉斯加的俄罗斯痕迹

(2022-09-02 19:07:45) 下一个

在俄乌的天空硝烟弥漫,俄美的关系冰冻三尺的特殊时期,在美国最后的荒野阿拉斯加,我不经意地触摸到了依然跳动着的俄罗斯宗教和文化的脉搏。

接着前文【阿拉斯加郊外的俄罗斯小镇】,让我们继续找寻散落在这块土地上的俄罗斯族的印记。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307/202208/24471.html

俄罗斯河域的葡萄园

行驶在风光旖旎的Sterling  1号观光公路上,我们会与一条湍急的Russian River相伴。河边小憩时,刚好遇到了一对有趣的父子。老爸寡言,儿子话痨,一会儿功夫,就兜出了他们的家底,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俄罗斯殖民时期本地的一段历史。

“每年七月是钓三文鱼的旺季,这里会有很多的垂钓好手。” 小伙子眉飞色舞地介绍着。当年,正是这富庶的水产资源,留住了浪迹天涯的印第安人的脚步。他们将哺育他们生命的这条河流,称为“东方之水”。十九世纪之交,这里出现了第二批定居者——来自沿海地带的俄美公司的俄国人。从此,河流易名为“俄罗斯河”。

与依赖捕鱼、狩猎和编筐为生的印第安人的生存方式不同,俄罗斯移民一面操持着老本行——收集海獭皮,一面尝试了新产业——开辟葡萄园。早自1817年,他们就在俄罗斯河谷开荒拓土,孕育了第一批绿色的果实。随后,意大利移民接过了葡萄种植的大业,使之在1890 年代达到了“辉煌岁月”。而此时,大部分的俄罗斯人则逆向赴美掘金的欧洲移民大潮,陆续返回了俄国本土,特别是在美国以白菜价购买了这块沃土之后。

“我给你们掐一张全景图吧。” “噢哦,把我老爸也照进去啦,重来重来。”小伙子热情洋溢地忙碌着,我则在心里默默地发问,“在今日阿拉斯加的广袤大地上,是否还能窥见到那些俄罗斯猎捕者/拓荒者/殖民者的后人们的痕迹呢?”

浓郁的高加索味道

位于Kenai半岛的Kenai市, 坐落于Kenai河的河口。在这里。你可以驾着渔船去深海垂钓,也可以坐上飞机到冰川漫步,更可以把自己沉浸在历史的溪流里……

像我这样爱吃瓜的群众,来到阿拉斯加绝对是找对地方了。这里的瓜既大又多,当然不都是甜的。

一个大瓜是关于丹麦籍的俄国航海家Vitus Bering的远征故事。为了探索北美大陆是否与远东陆地相连,1741年,Bering率领的船队在阿拉斯加湾探险。无奈因途中惨遭风暴,他和28名水手都漂泊到荒凉的岛屿,并客死其上。如今,白令海峡、白令海、白令岛和白令地峡都以其命名,以示后人对大无畏的探险家们的纪念和景仰。

当年,白令带领船队穿越白令海峡

追随着探险家的脚步,下一批俄国人马纷纷涌向阿拉斯加。他们是对水獭、海狸、海豹充满热情的商人和留着大胡子、向圣像画祈祷的东正教会神职人员。于是, 在今天的阿拉斯加一些城市的街头巷尾, 我们可以瞥见到沙俄时代留下的东正教教堂。

猎捕

俄罗斯东正教神职人员和居民 约圣乔治岛 1890 年代

K在enai市老城区里,就有一座阿拉斯加大陆上最古老的俄国东正教教堂,它是建于1895年的Holy 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Mary Orthodox Church,并在1970年被指定为国家历史地标。

来的不巧,教堂和礼品店都闭门谢客。正在悉心浇水的大妈读出了我们脸上的遗憾,特地为我们打开了门。平生第一次走进东正教堂的我,一面用脑子努力地挤出我积攒的教义/教理/教条知识,一面用眼睛尽力地看懂我捕捉的圣堂/圣像/圣坛含义。

注意东正教的特殊手势

快门按早了,海鸥飞过“蓝色洋葱头”的瞬间会更精彩。

围绕教堂的白色篱笆墙,清爽简朴,好似寻常人家的院落,不由地缩小了人与神之间的空间。

大教堂的隔壁还有一个简陋版的迷你教堂。

归宿

与遍布欧洲大陆的雄伟瑰丽的教堂不同,阿拉斯加郊外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都是走小清新的路子。简朴秀丽的轮廓与周边起伏的山岭或浩瀚的海洋相融,肃穆的教堂添了几分感性,魅力的自然多了一层理性。

在奔赴Denali国家公园的途中,我们又在小镇Eklatu巧遇俄式St. Nicholas Orthodox Church。教堂的墓地满是五颜六色的小屋,与我们过往见过的任何一种墓地都不尽相同。仔细查看墓碑上逝者的生辰,他们并非来自那遥远的俄属北美年代,也未见到传统的俄国姓氏,如某某娃或者伊万什么的。那么,墓碑下的人们何许人也?

远在十七世纪,当俄国传教士把触角伸向阿拉斯加的荒野时,教堂便是使当地人融入俄罗斯文化的重要手段。 除了宗教和教育目的外,教堂还往往是该地区的行政和司法中心。当下阿拉斯加有90个俄罗斯东正教教区,拥有超过两万的信徒,几乎都是土著人。而地道的俄国人,即便是在俄国殖民的巅峰时期,也只有800人左右。

我在童话小屋般的坟冢间穿行,没有凄凉和伤感。我默默思忖,家,是每一个人的最终归宿,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无论你信奉什么教派。

饱览山水的胜景,享受鳕鱼的美味,穿越历史的烟云,阿拉斯加无疑是一个值得一生中反复游历的地方。温故知新,鉴往知来,更是小小键盘侠的心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党组组长' 的评论 : 这宗买卖让沙俄的肠子都悔青了
党组组长 回复 悄悄话 沙俄在俄土战争失败后把阿拉斯加$750万卖给了美国。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旅行中总是能恶补自己的历史知识, 如今阿拉斯加这一块应该是比较过关了:D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XQQ的游记总是好看,富有人文知识,文字图片都非常讲究,谢谢分享。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雅佳园' 的评论 : 写博也让我那无数的旅行照片有了显摆的去处:)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除了街道城市的一些命名,和散落各处的东正教堂, 俄国的印记很少了。当年,绝大部分俄国人因这里的恶劣气候返回本土了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刚刚拜读大作。我的历史知识大概是体育老师教的,要多多补课。
雅佳园 回复 悄悄话 博文编辑的真好!仿佛在翻一本杂志, 里面的精美插图让读者领略了阿拉斯加俄罗斯风情。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教堂差不多,生活习惯也该有俄罗斯的感觉吧?不知道人口比例当地人有多少。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阿拉斯加郊外的俄罗斯小镇美极了,赞XQQ应景好文,最近一直在读一些关于俄罗斯的文,才写了戈尔巴乔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