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眼里的中国
夕阳影里一归舟 (2017-10-29 19:47:55) 评论 (11)
这次,我又碰到保罗。他的火车集市又带我绕了一大圈,而且是在我出生和生长的地方。1986年的中国还是绿皮火车,蒸汽机头,时时拉响的汽笛,轰隆隆响彻山谷和平原,被保罗形象地叫做铁公鸡,于是有了这本书 Riding the Iron Rooster – By Train through China《骑铁公鸡》。听起来很有趣 ——骑公鸡游公鸡,在中国的腹地和边疆角落乱串,整整一年。看完后,感觉腹部被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人捣了一拳,有点不舒服: 侬是啥人?跑到我家来做客,也不虚心点。回头想想,读他的《火车上的集市》The Railway Bazaar,他也是这样直白毫不粉饰。但凡听别人批评第三方,我们还能端坐;批评到自家头上,很难自在。
这就是保罗,只讲自己的,不迎合,不圆融,不柔软,不宣传,连他自己做过或者想过什么善行善心都丝毫不宣传,他只顾把最尖锐的摆在你跟前。好吧,谁叫我们的中国有这么多缺点。柏杨可以写《丑陋的中国人》,大家都叫好,为什么老外不可以揭一揭我们的疤?
为人处事包括旅行也许需要圆融柔和,但是一本书,和便会平,平就不成为好书。保罗的利齿和钉耙,让他的游记独树一帜。许多游记只唱好不唱衰,难有见地。有见地的文字,多少会尖锐或者刺眼。保罗的书没有不挨骂的,骂完了大家接着读,看看谁又挨骂了:-)
作为专职游记作家,保罗在中国的个人经历是真实的,这个真实并不一定全面,就像我们去旅游,很难看到全部,一条街一家旅馆或者小镇,也可以是你我的视窗。片面的经历和真实并不矛盾,片面的结论是大家不能接受的。偏偏这个老保罗就喜欢下结论,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他的本事。援引几个例子,就不翻译了,英语大家都懂的:
The [Great] Wall is an intimidating thing, less a fortification than a visual statement, announcing imperiously: I am the Son of Heaven and this is the proof that I can encircle the earth.
The emptiness meant something. Because when it was heavily visited Shaoshan had represented political piety and obedience; now that it was empty it stood for indifference. In a sense, neglect was more dramatic than destruction because the thing still existed as a mockery of what it has been.
Like many features of Chinese life, the food had glorious names, and each dish had its own identify and pedigree. But in practice they were almost impossible to tell apart, having not only the same taste, but the same color and stringiness.
看到最后一句,是否有人想扇他耳光?国人对食物的崇拜近乎宗教情结,谁骂谁是白痴,哈哈。提起哈哈,保罗又有一番理论,他把每一种哈哈都进行了栓解,有表示赞同的,有当和事佬的模棱两可,有表示无可奈何的,有表示让你住嘴的,或者“别问我”,“我不知道”,“蠢货”。。。老外就是老外,看事情就是和我们不一眼样啊。不一样不可怕,哪怕是错的。这个世界谁都一样的观点,反倒可怕了。
保罗是老手,旅游时他不观光,除了兵马俑。他去看农贸市场、旧公社、林场、学校、马路街道、学生运动。。。在车站、出租车和车厢里跟人聊天。中国的火车在八十年代很慢很挤,人是保罗游记的主角,而他又有的是时间。1984年他出版过首次游中国的书,那次是坐船。1986-1987再游,选择火车,顺理成章。这本书末,他去了西藏,提到川藏公路的平坦,认为很适合骑自行车,大言下次要换交通工具。今天,如他所言,盛行骑车进藏,不知道老保罗是否腿脚还灵便,三进公鸡肚子?四十年后的中国,已经大变样了,他用了2页描述火车上的脏,十几处绘声绘色描写挂在痰盂边沿的浓痰,已经很难看到了。当然,他惊赞的北京的天空,也很难看到了。
中国的大城市,大抵都会让老外感觉窒息,中国游结束后,保罗说要离开人群隐居一段时间。他喜欢的几个地方不是中等城市就是边镇,比如昆明,大连,厦门,烟台,郎乡,西宁,吐鲁番,拉萨。在取暖条件很差的年代,东北最冷的时节,保罗在那儿呆了一个月,其中黑龙江的时间最长,而且总是在外面跑。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自杀性地雇了位从没跑过西藏又是开车新手的出租车司机进藏,几乎送了性命。车祸、高反、没有备胎的破车里,他还能一路欣赏和笔记,去体会西藏人的精神,用最有力的章节,结束了480页的书。
这位不会绣花的老头,还没有引起你的好奇的话,我再告诉你一件事:1986年,去哈尔滨的火车里,他问一位中国人,邓会不会成为中国最让人崇敬的国家领导人?答曰:不知道,他还没死,他还有时间犯错误。保罗的这本书出版于1988年5月。
推荐理由:
保罗·泰鲁的“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的断言在2008年被破了,于是在不同的报道中,保罗成了反面教材在国内火了一把。看看他还有什么其它危言耸听,老外如何看中国。他的作品跻身游记文学精品,本书获得了1989年托马斯库克旅游图书奖。
国内一直没有翻译过他的书,外文旧书店或许能找到,国外亚马逊有卖。
本公众号文章和图片皆为原创,版权所有。欢迎全文转发,转发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绝摘抄节选,禁止未经授权转载。
如果喜欢,请扫描关注
评论 (11)
回复 'flyflower' 的评论 : 多谢飞花美言!"不用快,不要多,更不需哗众取宠", 看来你也和我一样,我行我素:-)
我不会编程,是从我公众号拷贝过来的,网上有微信公众号模板,镶嵌进去就可以。文学城的编辑功能实在太初级了。
赞!写字为文,就该如此:精炼又有深度。不用快,不要多,更不需哗众取宠。虽是读书笔记,转述介绍得引人入胜。最后保罗火车上被问话的那位中国人,真是智者。
博文编辑得也用心,我在猜想背后的HTML和CSS,文学城貌似用的版本还挺高。
令人赏心悦目的阅读,从文字到形式。要向归舟学习.
很有深度的读书笔记,谢谢分享。
回复 'yy56' 的评论 : 好久不见!多谢妹妹来访留言,最近看书比较多, 就是懒得写;-)
我找到了你,
很好的读书笔记。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谢谢暖冬妹妹来看我!冬天快来了,我们太需要暖冬了:-)以后会接着写,就是不会像夏天写得多,有一、二朋友来留言就满足了。也问候你!
归舟妹妹好!好久不见,甚想念你的文字!这个老外也算是个特立独行的,有个性。不过在老外嘴里中国食物都是一个味道可以理解,在我们嘴里就能吃出道道了。问候归舟!
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子乔的文字也好久不见了,感动还有人惦记我:-)没有厚积,生活乱了一阵子,依然没有很安顿。你的文字才是文风大变,非常老练了。我现在下班后基本不摸电脑,我得找个时间从头拜读你的文字。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多谢菲儿!确实好久不见,是不是许多朋友已经不记得我了?:-) 先潜心看书,心静下来。
归舟,看见你回来真高兴,你如何忍心离开我们这么久;)你这是厚积薄发,出手不凡。
好久不见归舟,过来读好文!:)
夕阳影里一归舟 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