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情感小说《花开问(十三)两小无猜》
一帧手绘书签 (2014-02-27 13:54:05) 评论 (9)
花开问(十三)两小无猜
一串串的红色豆角花
连着多彩的童年
你我的花开问
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答案
儿时元宵节的月亮
刚才还在天边
你留下的那封彩笺
墨水还没有干
轻轻地放在桌案上
却时时把心儿震撼
从杨炳钊教子良学习起,两家的关系又近了很多。子良第一天上课用的是云帆的笔纸,第二天,杨炳钊就给他买了铅笔、橡皮、纸本。每天上午,子良上课,下午杨雨祺把芳芳接走后,杨炳钊就到姥姥家看如何拉大锯破木板。先是姥爷和他的学徒孙占林拉,三天以后,就由姥爷带着杨炳钊拉。第一次锯木板,姥爷就夸杨炳钊:“真是读书人,学什么都快,你现在的准头相当于乡下一年学徒的水平。就是力道还不够。锯的板不算最好,但已经相当不错了。”
“谢谢大爷!我还要向大爷学习。您是什么时候会拉大锯的?”杨炳钊问。姥爷就把他爷爷教他拉锯以及做木匠活的过程大致说了一遍。之后对杨炳钊说:“你还年轻,多个手艺多条路。当然,以后你还是要做读书人的事。”姥爷的话实在,也让杨炳钊感到了希望。姥爷接着说:“今天咱俩锯的板子,用来替换我原来的几块干板子。咱俩再把那几块干板子从中间破开,拼成两块四尺长三尺宽的大板,用墨汁兑点胶刷成黑色,就是两块小黑板,你给孩子上课好用。”
“大爷,您想得可真周到,谢谢!”
“不用谢,早就想做黑板,可子良没在你那学,担心你不要。再说,这不也是你帮忙做的吗。”姥爷回答。
这句话,让杨炳钊觉得姥爷办事很得体,想起自己来梨树沟以后的事情,再想到姥姥给云帆做鞋的事,让他感到很温暖,同时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姥爷也来了说话的兴致,自己说起拉锯和木匠活的事。
“手工大锯破板的活,这方圆百儿八十里没几个会做的。做粗工木匠的有几个,细工木匠也就两三个。”姥爷对自己的活了如指掌。
“所以,这拉大锯的活,都是我每年带着学徒做。亲朋好友,大家一传,每年来找我的人也不少。虽说现在割资本主义尾巴,但活大家还是要做的。有的能给点钱,有的给点粮票、布票,不再次,能给些大米白面什么的,这些收入也能补贴家用。实在没钱的,就会给几块板子来当工钱。其实呢,我家也就我们老两口,加小子良,我的钱也都用在帮贴姑娘了——子良的妈妈,一大家子。”姥爷说。
“那每年都什么时候出去?”杨炳钊问。
“一般是农闲时候,冬天拉大锯的活基本不做,除非有人冬天走了,没有现成的料子,急着做。”姥爷回答他。
“我四天后,出去有一份活,如果你想出去,告诉我,咱俩一起去。这里也没有出钱道,孩子大了会用钱的。”姥爷把这试探性的话说给杨炳钊,因为他也的确觉得,知青出去,别惹出什么麻烦。但除了这样,别的也帮不上他什么忙了。
“还是大爷体谅我,身份不行,现在正乱的时候,不出去为好。钱的事,我还有点,大爷您不用担心。”他也考虑到自己右派知青的身份,再说,他的确不缺钱,当年,他父辈就因为这金钱惹的祸,不过,凭他聪明的头脑,和他父亲想的法子,总算躲过了劫难。虽然大部分都上缴了,但他们父子俩还是躲过检查,想办法留下一点财富。这事,也只有他和父亲知道,连他母亲都不知道。云帆知道这件事时,高中都快毕业了。
“好,那以后有机会再说。你有空,问问你妹子,看看她能不能弄到四根圆木,要不,让她和高书记打个招呼,咱俩就到山上拉四棵,你不是要做走廊吗?”
“是呀。我都设计好了,就是没有材料。我设计成六根柱子。”
“如果细一点呢,直接拉就行了,这儿的林子也大,这么多年,也没人管。走廊可要粗一点的。你还是和你妹子通个话,之后咱俩去砍。不用六棵,四棵就够了。不过,其它木料,像接的椽子、拨风板、照面木板,这些都得计算。我这次出去干活回来后,看看有时间,咱俩就开工。”
“谢谢大爷!按您说的,我得先把图纸改成四根柱子,之后再算木料。”
这一年,姥爷只在外面干了一份八天的活。回来后,就和杨炳钊改建房子。先是建走廊,之后把四铺炕拆掉,东西屋各搭一铺。西屋炕小一点,在炕旁边砌了火墙。还给小云帆做了一张床,虽不是南方那种有单独空间的床,但杨炳钊设计成以后可以接着加工的样式。所以即使不像南方家里的那样,云帆也还是很高兴。小云帆有时到东屋和爸爸在火炕上睡,但多数时候,自己在西屋床上睡。
两个大人干活的时候,云帆一般都在屋里,有时也会出来和子良一起玩。子良常常会帮姥爷打零工,一会递个凿子,一会拉个线的什么的。子良好学,这个弱小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学得也特别快。所有新奇的事,只要让他看到了,没有不动手试试的。杨炳钊越来越喜欢他。外出的时候,还特意给子良买了两瓶钙片,这在那时候可是稀罕东西。
秋收时,云帆还是在姥姥家吃饭。两个人个子都长了,可云帆还是比子良高少半个头。有一天,云帆和杨炳钊在姥姥家吃饭,林蛙炖豆腐非常好吃。杨炳钊说:“大娘,我第一次吃,你这蛤什蚂炖豆腐可真好吃。”
姥姥说:“好吃,就多吃点。可是,小杨,你是认错了,这不叫蛤什蚂,蛤什蚂是国家收购的。咱们现在吃的是红肚蛤蟆和黄肚蛤蟆,也叫土蛙。”
杨炳钊心领神会:“知道了,这叫土蛙。”
这时姥姥说到:“小子良也不到外面说,因为大家不觉得吃土蛙是多好的事。”
说到这,杨炳钊更感觉到老人有智慧,这样,也不会让孩子们感觉有什么不同。你看看,这是土蛙,也没看到别人吃,不会让孩子心里有秘密而感到无所适从。姥姥家屋里柴禾堆后面,有个小地缸,里面有二十多只活“土蛙”,下屋还有一些晒干的。这年冬天,杨炳钊父女俩吃了几次“土蛙”。
这年冬天,姥爷还教杨炳钊用挑竿捕兔子。杨炳钊捉到一只,小子良挑到两只。
这年冬天,杨炳钊开始教孩子写铅笔字。从小子良在窗外能背诵《劝学》起,杨炳钊就改变了教学方法。他先给孩子们讲故事,有些字不认识,而故事已经知道了,再学字,就快了。
转过年,小子良六周岁了。这一年,他春秋换季感冒比往年都轻一些。杨炳钊有空就过来看姥爷做木匠活,有时,也会当个帮手。两个小孩的交流也多了起来,但玩的范围是东西院,也不到其他家去。两个小孩偶尔也会到附近的山上玩,离家不远,是大人召唤就可以答应一声的地方。有时芳芳过来,就三个孩子玩。杨炳钊教了《格林童话》的大部分故事,一边讲一边学了汉字。同时,三个孩子开始习字软笔书法。云帆自己在家时,杨炳钊教女儿弹古筝。
子良七岁早春的时候,姥姥给两个孩子比比个儿,子良个头和小云帆一般高了。
一天早晨,小丽梅妈妈到队里挑种子,子良、小丽梅、姥姥三人在炕上,子良陪着小丽梅玩,拉着她的一双小手,嘴里念念有词,逗得小丽梅哈哈直乐。云帆听到一部分,但没记住,子良就抑扬顿挫地给她重复几次:“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姑娘,唤女婿,小外孙,也要去。不给饭吃,煮鸭蛋吃,煮不熟,蒸不烂,急小外孙……一身汗。”
听得小云帆直乐,之后,云帆给子良讲小锡兵的故事,两个小孩你来我往,都尽量讲对方不知道的事。云帆讲完故事,子良又给她背诵东北版的二十四节气歌:“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离了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麻下弯,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忙封地,小雪河汊严。大雪圆载跑,冬至不行船,小寒腊月里,大寒又一年。”
云帆也不示弱,说:“我也有个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子良没听过,就问云帆:“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用一首诗把二十四个节气都说出来呀。”
“我的二十四节气歌说了节气,也告诉了哪个节气都做什么。”
“那什么打春啊?什么叫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白露开始晒烟叶了呗,姥姥说了,从秋分起,田里什么庄稼都不长了,就是秋分不生田。姥姥,什么叫打春?”
“打春就是立春。”姥姥告诉两个孩子。
云帆一边问子良,一边想着下一个自己说什么。她这时想起有个十二个月都开什么花,但只记得八月里,桂花满园香。于是对子良说:“我给你出个谜语吧。”
“什么叫谜语?”这下子把子良难住了。
姥姥听得高兴,笑着告诉子良:“就是破闷儿。”
子良特别喜欢猜闷儿,听了云帆要破闷儿,兴奋地说:“好啊!好啊!”
云帆说:“八月里,什么花儿满园香?”
姥姥感觉两个孩子很可爱,心想,这也不是谜语呀。但子良已经开口答了:“芝麻开花满园香。”
“不对。”云帆说。
“怎么不对,芝麻八月开花,芝麻多香啊。芝麻花还甜呢。”这时子良想起每年到芝麻开花的时候,蜜蜂进出芝麻花,之后,学着大孩子的样子,把那个花采下来,舔一下,有一股清香的甜味。
“不对”
“那是什么花?”
“桂花。”
子良没听说过桂花。看看姥姥,姥姥听说过,但没看到过,只知道是一味中药。这时云帆说:“我家院里就有一小棵桂花树呀。”
“你家院里?”姥姥问,姥姥以为孩子说的是江南,那时她才五岁。
“对呀,去年还开花了呢。”
这时,姥姥才想起杨炳钊不知道什么时候在院里栽了一小棵树,去年开了好多花。想必是这棵了。其实那不是桂花树,这北方不适合桂花生长,那是一棵沙枣树,也叫桂花柳,与江南桂花相似。小云帆错把沙枣花当作桂花了。
“那好,桂花就桂花。我也有九个这样的闷儿,就是你说的谜语。”子良说。
“九个谜语?”云帆问。
“对,九个。我开说啦:说个一道个一,什么开花在水里?”子良说完,姥姥开口告诉子良,这不叫谜语。
云帆马上乐了:“奶奶说了,不叫谜语。那还能叫什么?”
子良晃晃头,这名词就来了:“叫花开问。就叫花开九问。”姥姥也没找到别的什么词,也确实没给这九问起名字,就没再说什么。云帆看姥姥没讲什么,转向子良说:“好吧,就说你的花开九问吧。”
“说个一道个一,什么开花在水里?说个二道个二,什么开花扯成串?说个三道个三,什么开花把道边?说个四道个四,什么开花一身刺?说个五道个五,什么开花赶端午?说个六道个六,什么开花一身肉?说个七道个七,什么开花把头低?说个八道个八,什么开花吹喇叭?说个九道个九,什么开花腰山走?”子良摇头晃脑地一口气说完。
云帆第一次听到,感到很好玩。她猜到二和三,其余的每个都猜好几遍,尤其是第八问,
云帆问子良:“牵牛花?”子良摇摇头。“水仙花?”子良又摇摇头。
云帆十指扣住子良的左胳膊,摇摇子良:“快告诉我,什么花呀?”
子良笑答:“说个八道个八,什么开花吹喇叭?芝麻开花吹喇叭呗。刚才都告诉你了。”他说的是回答云帆八月什么花儿满园香时,他说过芝麻开花满园香了。
云帆说到:“好玩儿好玩儿,我问你,八月里,什么花儿满园香?”
“哈哈,你刚问完我,还考我?”子良笑着说。
“那你把花开九问再说一遍,我有花儿十二问。”云帆说。
子良把花儿听成花开,反问道:“花开十二问?真的?”
“那当然,你说完了我就说。”
“好,那我说。说个一道个一,菱角开花在水里。说个二道个二,豆角开花扯成串。说个三道个三,马莲开花把道边。说个四道个四,黄瓜开花一身刺。说个五道个五,玫瑰开花赶端午。说个六道个六,倭瓜开花一身肉。说个七道个七,毛嗑开花把头低。说个八道个八,芝麻开花吹喇叭。说个九道个九,人参开花腰山走。好了,我说完了,该说你的花开十二问了。”子良对什么新鲜知识都很感兴趣,问得有点迫不及待。
当子良说完时,云帆也想好了她的十二问了,只是刚开始,和另一个民谚“正月里,梅花阵阵香;……十二月,腊梅黄灿烂”记混了。
这时云帆一起问了出来:“正月,什么花儿清水养?二月,什么花儿伸出墙?三月,什么花儿红艳艳?四月,什么花儿满山冈?五月,什么花儿笑盈盈?六月,什么花儿吐芬芳?七月,什么花儿别样红?八月,什么花儿腌蜜糖?九月,什么花儿傲秋风?十月,什么花儿斗寒霜?冬月,什么花儿初开放?腊月,什么花儿雪里香?”
云帆说的这十二个月的花开,是按南方季节排的,子良只答上“桃花、菊花、梅花”,蒙上“桂花”。两个孩子在其它花上还争执一阵子,比如,子良说杏花不是二月开的。后来还是云帆说出整个答案:“正月水仙清水养,二月杏花伸出墙,三月桃花红艳艳,四月杜鹃满山冈。五月牡丹笑盈盈,六月兰花吐芬芳,七月荷花别样红,八月桂花腌蜜糖。九月菊花傲秋风,十月芙蓉斗寒霜,冬月山茶初开放,腊月梅花雪里香。”
这就是男孩的花开九问,女孩的花开十二问。
菱角花
豆角花
马莲花
黄瓜花
玫瑰花
倭瓜花
葵花(毛嗑)
芝麻花
人参花
评论 (9)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现在变化太大了,山都种地了,树林也砍了很多。村子里也通了水泥路,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个江南的地方,大前年起,也在改建,都商业化了。再不写,都要忘记了。
看着你的描写,真想去那样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也许现在的乡下也不是这个样子了吧?描写得真好!
回复 '碧蓝的水' 的评论 : 碧蓝好!感觉亲切就更好了。俺的故事“不是虚构,如有巧合,纯属雷同”,呵呵,你说雷人也行。
回复 '从开始到现在' 的评论 : 欢迎新朋友,我昨晚把你的小说《飘散在黑板上的誓言》八集加后记都读了,写得不错。人贵在坚持,慢慢的,都会好起来。另外,也看了你在论坛上的评论,这种开红花的豆角正像你说的那样,只能吃豆,是白色的大豆。我很喜欢这种豆角花,小时候,姥姥把杖子两边都种上这种豆角,开花的时候,很好看的。
祝周末愉快!
君子兄好!应该说耳闻目睹吧。不过,这种故事以及标题不太吸引读者。如果要想读者多,就得换个新潮的名字,像这些自己感觉亲切的文字,就得少写点。不过,不想那么做,还是要把这块写一写的。就这一集,原来用《花开问答》,首页都没上了,后来改成《两小无猜》,才在首页左面停留几个小时。上一集停的时间最长,点击量也最多。
祝君子兄周末愉快!
这二十四节气歌,到现在我也没记全。
写得越来越亲切。这一集和我知道的故事有点出入。等待下一集。检查悄悄话。
一直在跟读这个故事。感觉这集比起开头的几集忧伤的味道淡了些。俺也是东北人,你写的拉大锯破木板还有吃蛤蟆都看着很亲切,但是我胆小从来不敢吃蛤蟆。
一帧好,
悄悄地问一下一帧,这部长篇中叙述的事情是不是一帧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因为写得如此自然,贴切,顺溜,又充满了生活气息,不知怎么,使我想起了浩然的《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虽然这之间没有可比性。
问好一帧!
一帧手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