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语坛春之声歌曲活动】 音乐会走路--谈李叔同的《送别》

马下人 (2014-05-07 06:38:28) 评论 (0)

                            
我第一次听这到《送别》这首歌是我母亲唱的。  那时她才三十几岁。  她有一本厚厚的歌本, 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谱子和歌词。  我至今记得那隽秀钢笔字体和歌本的模样。  歌子有《我们在太行山上》,   《黄河对唱》, 《酸枣刺》等。 《送别》是其中一首。  那时还没有《城南旧事》这一电影, 很少有人知道这一首歌。 我当时还小, 对这首歌还不很理解, 但歌的旋律和头两句歌词却记在我的心里。 后来才知道这首歌是李叔同作的, 而且知道他出家了, 觉得此人非凡, 也对佛教从此另看一眼。

音乐会走路, 这在这首歌上体现得特别明显。这首歌最初由美国人John Pond Ordway 于1851年创作, 歌的名字叫《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歌词的内容是回忆童年家的温暖和母亲的爱。  1904年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调填上日文的新词, 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至今在日本被广泛流传。 李叔同早年留学日本,接触到了《旅愁》, 后于1915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对 John Pond Ordway 的曲调稍加修改,配上中文歌词,成就了在中国传唱不息的《送别》一歌。


这三首歌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 不同的文化背景。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体现了一个人对孩童时代Home的回忆, 对母亲温馨的爱的回忆,在美国曾广为传播。 但现代美国社会, 过去那种Home的概念已经淡漠了, 这首歌也已经失传了, 歌曲尘封在图书馆档案里。 我花了好长时间在网上寻找, 只找到一首录音, 附在后面。 恐怕这是INTERNET上唯一的一首了。 《旅愁》写的是对故乡的回忆。 日本文化是在农耕文化上发展起来的, 和中国一样, 家乡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游子思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李叔同的《送别》则是描写朋友之间的友谊和离别之伤情,在以儒道为基础的汉文化中也是一个不朽的主题。  优美的曲子和感人的歌词把别离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表达出来, 让听的人, 唱的人都心临其境, 思入其情。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让这首歌‘回家’。   此歌曲源自美国, 现下在东北亚(中日韩)流行, 应该让讲英语的人知道我们在唱什么。 于是产生了翻译歌词的想法。  到网上一看,已经有好多人翻译过,各有千秋。  我想至我少可以试一试, 于是有了下面一段。

《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FAREWELL》LI, SHUTONG

Outside the farewell pavilion and by the ancient road sides,
The fragrant grassland runs toward the horizon to meet the skies.
Gently waving the willow branches the evening breeze breaks the remnant of flute sound,
All are under the setting sun that glows the mountains near and beyond.

Most old friends are scattered afar,
Can the clouds tell me where they are?
Indulge ourselves in farewell drinks to our delight,
Hope no chill dreams crawling on me in the lonely night tonight.

语言的翻译并非易事, 将文言文翻成英语更难。  希望大家指教。  作为此文的结尾, 我列出几个链接,链接中的歌曲源于同一个旋律但表现出不同的文化。







 


评论 (0)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