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死外行,气死内行

佳名 (2018-09-02 05:54:53) 评论 (0)
有位自称为蠢疯疯的人,突然教导我们说,写《七绝》必须要读李白的诗。一看就是位扯虎皮拉大旗“作家”,也是坊间传说的那种“吓死外行、气死内行”、“街上插柳吟歪诗,裤子开裆装风流”之辈。
 
我没有做过研究,但知道李白不是《律诗》专家,而是老杜,但小李比老杜大很多,死得也早。《全唐诗》里,题目上没有用《七律》、《七绝》的字样,因为《律》的概念是在党八股之后,为了统一评判标准,才形成的。律诗的形成有几百年的历史,规律的制定更是人为地强加之上。至于后来流行《七绝》、《五绝》之类,肯定是被阉割了的律诗,晚于《七律》、《五律》。看看“权威”的《百度》怎么说:
----------
体裁沿革编辑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七律。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虽亦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奉和应制、酬赠,比之五言律诗更见狭窄。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到了杜甫,七言律诗才展示其诗体潜力而打开艺术天地。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
杜甫以下至中唐时期,七言律体未能推陈出新。至晚唐,七言律诗则打开了新局面。温庭筠、李商隐、杜牧这几位七律圣手不仅修整了律诗的形体,而且改造了律诗的气质,把律诗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五中总结了唐代七言律诗的发展历程:“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一变也。高、岑、王、李,风格大备,又一变也。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又一变也。”
-----------
我想,幸亏李白生的早,否则他怎么会出名,因为他是一个不守规矩的诗人,他的诗词三言两语、五花六门、七长八短,啥都有。据说,《词》就是根据李白的这种风格兴起的。还有,如果李白看来蠢疯疯的那首《七绝》,一定会选择自杀,羞为诗人!
 

评论 (0)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