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些罗马尼亚老电影
玉米穗 (2023-01-20 08:50:57) 评论 (1)你方唱罢我登台,阿尔巴尼亚电影在中国影坛独放异彩数年之后,逐渐被罗马尼亚电影替代,终至销声匿迹。罗马尼亚电影最初在中国上映的大概是《多瑙河之波》。那个电影讲述一个具有爱国心的船老大,在一个实际身份为地下工作者的水手的鼓动和配合下,将运载的武器交付给游击队的故事。
《多瑙河之波》的上映,给当时国内观众带来不小的视觉和心理冲击。那电影里有直截了当的爱情描写。当时国内电影,爱情是禁忌领域,电影里的男男女女不食人间烟火,完全没有男欢女爱。即便来自欧洲的阿尔巴尼亚的电影里,也几乎不见男女爱情描写——除了《广阔的地平线》里有一点非常含蓄的爱情元素之外。《多瑙河之波》一反禁忌,在那电影里有年轻性感漂亮的女主角,不仅有男女主角的拥抱接吻的爱情表现,还有调情内容——船长一把将漂亮妻子抱起说,我要把你丢到海里去。那情节给人的视觉冲击非同小可,记得当时我们小学班里的一个同学,一连把《多瑙河之波》看了八九遍,回到班里忘情地模仿船长的调情台词说,我要把你丢到海里去。结果被进入教室的女老师看见,怒叱他,流氓,下流无耻!
《多瑙河之波》之后,有一连串罗马尼亚电影上映,有讲述反走私犯罪内容的《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有反映二战反法西斯的《橡树十万火急》之类,还有历史题材的影片《斯特凡大公》,《勇敢的米哈伊》和《神秘的黄玫瑰》。那个《斯特凡大公》和《勇敢的米哈伊》都是讲述罗马尼亚历史上抗击奥斯曼帝国侵略的英雄事迹的,电影里漫山遍野的人海混战,长矛大刀叮铃哐啷杀来杀去,倒是一些宫廷里的贵妇小姐的服装比较吸人眼球。那些服装都是低胸,露出两个半球,在当时的其他电影里是没有的。许多年后张艺谋拍摄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的巩俐和一帮宫女穿着雍容华贵的服装,式样也都是低胸露半球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反映五代十国时期内容的,一千多年前的服装是否真是那样敞开胸怀的不得而知,但看那穿着打扮感觉和早几十年的《斯特凡大公》里的贵妇小姐们如出一辙。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有一部罗马尼亚电影叫《复仇》,上映之前上影译制厂配音演员杨成纯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文章介绍说,比瓦尔特还要瓦尔特。瓦尔特是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主角,那部电影惊险曲折轰动一时,杨成纯将《复仇》比作瓦尔特是预先做宣传广告,但《复仇》上映之后,效果差强人意,没有多久就被人遗忘了。
罗马尼亚电影的大量上映,使得罗马尼亚这个国家在当时也比较为中国人所熟悉。当时的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多次访问中国,在中国也享有高知名度。事实上当初除了阿尔巴尼亚的恩维尔霍查,齐奥塞斯库是中国人唯一熟悉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中国的新闻电影和报纸广播之中。齐奥塞斯库反苏亲中,曾有一张相片是他手持猎枪一脚踩在一只趴在地上的死北极熊(北极熊象征苏联)身上的形象,他是一个小个子,那相片器宇轩昂不可一世,气概好像拿破仑,可是后来齐奥塞斯库落得被枪毙的下场,情形狼狈不堪,此一时彼一时,天堂地狱,命运反差之大让人瞠目结舌感慨万千。我的一个朋友的母亲是上海某区委的干部,当初齐奥塞斯库访问中国时,她曾经参加欢迎式,近距离看到过齐奥塞斯库,齐奥塞斯库被枪毙,她感觉受到莫大刺激,说,好好的国家领导人,怎么能够那样就被枪毙了呢!她不知,一个利用国家机器强化维护自己独裁权力的独裁者会变成人人痛恨的孤家寡人。
罗马尼亚电影七十年代中晚期在中国影坛活跃一时之后,进入八十年代后日渐式微,齐奥塞斯库死后,罗马尼亚变天,放弃社会主义,投入资本主义怀抱。那以后罗马尼亚这个国家在中国不再被人提起,齐奥塞斯库之后的罗马尼亚新领导人姓啥名谁无人知道也无人关心。罗马尼亚电影也和阿尔巴尼亚电影一样从中国影坛销声匿迹了。
评论 (1)
对呀,还有个灾难片《爆炸》,造船建设社会主义的《沸腾的生活》。看着人民富足,穿着体面,曾想过“过得多好呀”
玉米穗 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