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风血雨里的南明短命王朝(四十九)
玉米穗 (2023-09-20 09:24:12) 评论 (0)从顺治七年底到顺治八年初(1650年底至1651年初),孙可望基本上完成了对永历朝廷残存武装的收编工作。南明政权及其军队实际上已经形成以原大西军为主的抗清实体。在这以后,永历皇帝只是作为用以号召远近的一面抗清旗帜,抗清复明运动的领导权却掌握在孙可望等原大西军领导人手中。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正是由于原大西军的联明抗清,才使得业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永历朝廷增添了活力,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在反对满洲贵族推行的民族征服和压迫政策的斗争中大展雄风,南明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孙可望在接管了贵州全省后,军事部署是由他自己和李定国向东进攻湖广,刘文秀等向西进攻四川。
1651年(顺治八年,永历五年)四月,孙可望派冯双礼等人率领马兵一万余名,补兵数万,战象十余头,大举由黔入湘,一路由铜仁,麻阳,一路由平溪,便水,一路由大小梭罗,合攻沅州(金湖南芷江)。清廷沅州守兵三营合计只有三千士卒,退入城中,被“围如铁桶”。四月十五日,冯双礼命令明军奋勇攻城,当天就攻下了沅州,活捉清将郑一统,知州柴宫贵。冯双礼攻克沅州后,移兵上攻辰州,因清朝辰州总兵徐勇防守甚严,未能攻下。清朝桂剿抚湖南将军沈永忠领兵两万,竭力支撑,双方在一段时间里呈相持胶着状态。到1652年(顺治九年,永历六年)四月,李定国率部由贵州进入湖南,会合冯双礼部于五月中旬进攻靖州。沈永忠派总兵张国柱领兵八千前往救援,在靖州陷入明军重围。经过激战,清军大败,损失官兵五千多名(其中满洲兵一百多名),战马八百零九匹,几乎全军覆没,张国柱率残部于二十二日“踉跄奔回”。明军乘胜攻克靖州,武冈州。
沈永忠在李定国,冯双礼等部明军的凌厉攻击之下,难以招架,派使者前往广西桂林请求定南王孔有德火速派兵来援。孔有德因为部下兵马分驻在广西各地,又同沈永忠有嫌隙,接到告急信后推脱拒绝出兵相救。
沈永忠求援无望,被迫带着麾下清军自宝庆向北逃遁,六月初二日退到省会长沙,仍然立脚不住,在湘潭接到清廷“不可浪战,移师保守”的密旨,就在八月初六日放弃长沙,一直逃到岳州。清朝在湖南设置的许多道,府,州,县官也随军狼狈北窜,于是除了岳州,常德还在清军控制之下以外,只剩下徐勇一镇孤零零地据守辰州,负隅顽抗。后来,清朝兵科都给事中魏裔介劾奏“续顺公沈永忠身为大帅,手握重兵,当孙逆攻围辰,永诸郡,一筹莫展,望风宵遁。乞亟赐罢斥,免误封疆”。由此可见,原大西军联明抗清后,初试锋芒就旗开得胜,收复了湖南大部分州县。(待续)
玉米穗 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