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风血雨里的南明短命王朝(八十六)
玉米穗 (2024-01-24 09:38:07) 评论 (0)收复台湾后,郑成功改台湾为东都,开始把台,澎经营为抗清基地。为了促进开发,加固根本,郑成功命令把将士和官员的家属送来台湾。然而在做这件事时,郑成功有些操之过急。当时,在击败了清廷达素统率的清军前来进犯之后,大陆沿海岛屿的局势比较稳定,并无紧急撤往台湾的必要,而且台湾尚未开发,一切都在草创阶段,条件艰苦,郑成功急于求成,立令过严,有些措施和对部属因小的疏忽而给予的惩罚过于严厉,甚至牵及到家属,引起部下人心惶惶,一些部将不愿意将眷属迁到台湾。
郑成功强令驻守大陆沿海岛屿将士把家属送到台湾,带有人质性质,意在防止诸将士叛投清方。这种措施与明太祖朱元璋把诸将家属留于京师,清廷命令文武大员以子弟入宫为侍卫如出一辙,都是试图以亲属的安危来维系下级的忠诚。然而,台湾当时的荒凉境况无法与明初的南京或清初的北京相提并论,硬性推行这一措施,势必在镇守金门,厦门,南澳等大陆沿海岛屿的将士中引起抵触。人心不平,讹言就会随之兴起,当时有人流传镇守南澳的忠勇侯陈豹(即陈霸)因不愿送家眷入台,已同清廷平南王尚可喜暗中联络投降事宜,郑成功得知消息,未查明真实情况就下手谕给郑经和洪旭,命令周全斌等人带领舟师去南澳平叛。陈豹无以自明,率领部卒乘船往虎门向清方投降。
1661年(顺治十八年)十月初三日,清廷见郑成功毫无投降诚意,把拘禁中的郑芝龙和他的儿子郑世恩,郑世荫等全家十一口“照谋叛律族诛”。消息传到台湾,郑成功悲痛欲绝,尽管他对此早有精神准备,一旦成为现实,面对父亲和无辜的弟弟,侄儿满门抄斩毕竟无法做到无动于衷。
1662年四月,林英从云南逃回,带回了永历帝在缅甸被清军俘虏,西南抗清武装只剩下李定国率领的残部退往边境地区的坏消息。这意味着郑成功与李定国东西遥相呼应的局势不复存在,清廷将可以专心致志集中力量对付郑军。郑成功回首往事,当初错过了与李定国东西配合进攻清廷的大好时机,内心悔恨可想而知。此时的郑成功除了继续挂着没有永历帝的永历招牌,僻处一隅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这种种苦境成了郑成功赴台之后心理失去平衡,举动乖张的重要原因。
郑成功心中郁积的忧闷最终因为一件小事而爆发。他的世子郑经留镇厦门,同四弟(一说五弟)的奶妈陈氏通奸生了一个儿子,开始,郑经向父亲报告侍妾生了个儿子,郑成功因为新添孙儿而高兴,赏了一点银物。不料,郑经的妻子是愿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唐显悦为孙女不平,写信给郑成功大加非难,信中有这样的话:“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闻饬责,反加赏赉。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郑成功正因为复国无望积愤于心,唐显悦只顾泄私愤危言耸听,使得郑成功“登时气塞胸膛。立差都事黄毓持令箭”到金门与堂兄郑泰一起去厦门“斩其妻董氏治家不严之罪,并其子经与其所生孙,乳母陈氏”。守卫金门,厦门的黄廷,洪旭等诸将接到命令大为震惊,他们力图大事化小,和郑泰,黄毓商议,采取折中办法,杀陈氏与所生婴儿,诸将联名上启代董夫人及郑经请罪。取得董氏和郑经母子俩同意后,即按此办理,由黄毓回台复命。郑成功坚持必须杀掉董夫人和郑经,解下自己的佩剑让黄毓到金门交郑泰执行。郑泰无奈,只好把黄毓送到厦门向郑经说明事处两难。郑经立即把黄毓拘禁起来,和金,厦文武官员商议对策。正在此时,蔡鸣雷从台湾来搬家眷,郑经等向他打探消息,蔡鸣雷因为在台湾有过失,害怕受到郑成功处罚,就故意夸大其词,说藩主发誓要除掉董夫人和郑经,如果金门,厦门诸官拒不遵命就全部处斩,而且已有密谕给前往南澳征讨陈豹的周全斌命他相机行事。金门,厦门的文官武将听得此言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商议,儿子郑经不能违抗父亲命令,各位将官身为臣下不能违抗上级长官命令,唯有郑泰可以兄长身份拒绝执行弟弟命令。以后台湾方面但有需求粮饷等物资,金门,厦门积极配合供给,但若兵锋相加,则“势必御之”。取得郑泰同意后,就趁周全斌征南澳回厦门之机,将他拘捕看押。同时给郑成功送去诸将公启,启本中有“报恩有日,候阙无期”的话,明确表达了金门,厦门诸将联合拒命的意思。郑成功看到此信后,心中愤懑至极。五月初一日,他已经感到身体不适,仍然每天登临将台手持望远镜眺望澎湖方向是否有船来。直到初八日,完全绝望,气噎而死,享年三十八岁。
从1662年四月到六月,永历帝朱由榔及其太子,郑成功,李定国相继离开人世,标志着南明复兴最后一线希望的彻底破灭。在这以后,郑经和坚持在夔东的抗清武装尽管仍然以永历纪年,但已经没有多少号召力了。郑经继承父业为经营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他的功业已经不适合纳入南明史的范畴。(待续)
玉米穗 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