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心_藏在水中

花的心_藏在水中

ZT: 为交大正名

花的心_藏在水中 (2018-11-20 17:03:01) 评论 (0)

 

2016年,在中国教育界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海峡两岸五所交通大学共庆120周年华诞,这令国内外均瞩目交大,瞩目一脉同源双甲子五校的相互协持,瞩目120年来交大栉风沐雨并取得的巨大辉煌!五所交大: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同宗同源,一脉相承。从1921年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邮电学校和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合并为交通大学,经过无数交大人的努力,在国内和国际上铸就了交通大学(Chiao Tung University)这一金字招牌!

 

最近,随着五所交大校庆的陆续进行,海内外校友在各校友会群讨论起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交通大学的英文名字,海外用的是Chiao Tung,而国内用的是JiaoTong,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民国时期采用的是威妥玛拼法,交通的拼法为Chiao Tung,但后来大陆采用了新的拼音方案,弃用了威妥玛拼法,故而大陆四所交通大学英文名随之改成了Jiao Tong University。

 

而交通大学自成立之初使用的就是Chiao Tung University,因为当时成立时沪唐平三校均属交通部所辖,当时的路、电、信、邮等等均属交通部,communication或者traffic均不能概括交通大学之交通的意义,因此校名采用拼音直译——Chiao Tung University 。但可惜的是,自统一的交通大学被分为如今五所交大后,Chiao Tung University这一金字招牌在大陆地区就消失了,而Chiao Tung University这一老校名也只有新竹交大在继续沿用。五所交大校友们讨论的也比较激烈,但大家都认为应该恢复使用英文名Chiao Tung University,理由如下: 

一、各种交通(JiaoTong)大学层出不穷,品牌被滥用而我们未能保护

不仅英文名消失,中文名也被各种稀释!我们都知道,交通大学的“交通”及“Chiao Tung”乃至而后的“JiaoTong”二字在教育史上是专有名词,不同于现在意义上的“交通”。在中国,正宗的交通大学传人只有五所。但是,随着高校改名大潮的兴起,很多学校,纷纷改名交通大学,不仅汉文名改,英文名也纷纷改成JiaoTong University,更甚者,连茅老为交大请来的毛主席题名也被他们纷纷利用,仅举几例如下:

  • 大连铁道学院,英文名,Dalian Railway Institutes,2004年改名为大连交通大学,英文名也改成了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 重庆交通学院,英文名:Traffic Institutes Of Chongqing,2006年2月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英文名随之也改成了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 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改名为山东交通学院,英文名改为,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 兰州交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以及华东交通大学,英文名都是xx JiaoTong University。

     

    如果不加以保护“交通大学”牌子,后续还会有更多的xx交通大学和xx JiaoTong University……

     

    比如以下学校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难保不会改称交通大学: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武汉交通科技学校,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等。

综上,不难看出,很多原来跟交大没有关系的都纷纷改名交通大学,其中重庆交通大学改中文名后,英文名更是华丽转身,从Traffic Institutes直接变成了JiaoTong University.

编者按:这类交通(Transportation)专业学科教育特性鲜明的院校,英文名却启用“JiaoTong”,可谓别有用心,昭然若揭。照此,北京师范大学是否要自称“Beijing Shifan University”呢?可见李鬼“交通大学”们纯属东施效颦,不伦不类!

 

今日更骇然听闻,广州也拟建造一所综合性交通大学,感觉形势跟家紧迫,如不将“交通”、“Jiao Tong”及“Chiao Tung”加以申请保护,难保未来第二波的各种交大会迭出,到那时交大之品牌价值更将被稀释降低。

二、华西校友对“川医”的品牌保护和历史传承的重视值得交大思考

众所周知,2015年,发生了一起令全国教育界瞩目的学校更名事件。位于四川泸州的泸州医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四川大学以及华西医学院校友的联合抵制,四川大学更是上书教育部力陈反对泸医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泸医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后,简称为“川医”,英文名也会用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在1953年到1978年的名字为四川医学院,简称就是“川医”,英文名为Sichuan Medical College。如果泸医更名四川医科大学,那会损害历史上的“川医”(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国内外声誉,以及会令世人混淆两校。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对华西校友肃然起敬!由此我们也能看到他们对校名品牌的保护和历史的传承有多么重视。以至于泸医在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又不得不更名西南医科大学。

反观交通大学,当年各类学校改名为XX交通大学,我们并未捍卫这一品牌,华西校友以及川大官方的做法值得全体交大人反思和借鉴。

 三、交大改英文名,历史传承和国际资源丢失,其实可以不改

当年大陆地区使用新的拼音方案,弃用威妥玛拼法,但并没有强制要求所有大学英文名都必须使用新的拼法。比如以下大学就没有更改过英文拼法,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等等。这是一种传承,毕竟创校之初用的是这个名字,如果中途改名,那么他在国际上的声誉将会是从头开始!试问,世界上那些百年甚至几百年的老店几时改过名字?相反,他们会竭力维护原来的名字!那么更何况是一所饮誉海内外的大学呢?在这一点上,清华北大等校显然是考虑到了历史传承和百年品牌,因此并未更改英文名。

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当考虑交通大学(Chiao Tung University)这一辉煌百年的品牌呢?在海外,交通大学的英文名自始至今一直使用的都是Chiao Tung University!百年来,历届学长也靠着扎实的知识水平和饮水思源的传统在国际上为母校一次又一次的争得荣誉,使得Chiao Tung这一名字远播海外,赢得了不可估量的国际资源,但是一朝英文名被改,毫不夸张的说,之前的所有荣誉都随之前功尽弃。但目前海外校友会的英文名仍沿用的是Chiao Tung,比如美洲校友会英文名一直是CTUAA(Chiao Tu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四、从现状来看,教育部并不会干预学校英文名的使用

改回英文名,从目前现状看,教育部并不会干预,除了上述大学未改名,某些大学英文名与中文不一致,也并未见教育部有所干预。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其英文名为Beihang University,北航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其英文名为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直译就是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等等。

 

 总结

交通大学120周年华诞已过,两岸五所手足更是喊出了“打造交通大学国家名片”的口号,因此也亟需正名,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不管是从品牌保护,或者历史传承的角度,或者是先辈学长们(后附院士名单)的百年努力赢来的国际资源来说,都建议大陆四所交大联合起来将英文名更改回Chiao Tung University!五所交大在校庆时也宣布后续将加强合作,互派学生,学分互认等等,所以大陆四交可择日择时共同宣布,重新启用英文老校名,并将英文名和中文名的品牌都保护起来,全体交大人一起捍卫母校荣光!  

1:海内外校友的几则讨论发言:

某学长:

同意改回咱们从前国际上响当当的老牌子Chiao Tung University,人家清华北大都没有改,我们也得保护交大品牌和传承历史。

某学长:

同意!文革中改的时候就是自毁品牌!

某学长:

应该说改回去是return to roots,而不是避开抄袭(指国内很多大学改名交通大学)。

某学长: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老爸说交大要改英文名字,教授们反对没有用。

某学长:

Chiao Tung应该是一个传承历史的专有名词,和现在许多新学校名称由完全不同的蕴含。这些新的学校大多从运输专业出发,无效应该保留原校名,以示区别。文革之前用的还是Chiao Tung。

某学长:

同意改回去,我80年代来美国留学时,导师还专门给交大去信,询问是不是原来的Chiao Tung University。

2:交通大学——金字招牌:院士名单:

从诞生至今,交通大学一直是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科教育的最前沿,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院士校友(不计教师中的校友)详细名单如下。1956 年之前交通大学(沪)校友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两校共享:

两弹一星元勋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1934)、杨嘉墀(1941);

西南交通大学:姚桐斌(1945)、陈能宽(1946);

美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西安交通大学:田炳耕(1946);

上海交通大学:叶军(1989)

美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周文德(1940)、谢承德(1949)、王安(1940)、赵佩之(1939)、吴耀祖(1946)、郑显基(1947)、李天和(1946)、葛守仁(1947)、Rong-yu Wan

西安交通大学:姚熹(1957)、高华健(1982)、刘奕路(1982)、锁志刚(1985)

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1916)、林同炎(1931)、林同骅(1933)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杨广中(1982本)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西南交通大学:余海岁(1985硕)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顾敏(1982本)、冯大淦(1982硕) 、谢亿民(1984本)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顾敏(1982本)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西南交通大学:李树深(1986硕)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张德庆(1923)、朱物华(1923)、蔡金涛(1931)、褚应璜(1931)、李文采(1931)、丁舜年(1932)、王之卓(1932)、钱钟韩(1933)、张光斗(1934)、张煦(1934)、钱学森(1934)、张钟俊(1934)、罗沛霖(1935)、谈镐生(1939)、吴文俊(1940)、杨嘉墀(1941)、徐光宪(1944)、高小霞(1944)、胡聿贤(1946)、庄逢甘(1946)、夏培肃(1947硕)、许学彦(1948)、徐晓白(1948)、孙钧(1949)、汪耕(1949)、顾诵芬(1951)、唐九华(1951)、徐如人(1952)、匡定波(1952)、王景唐(1952)、陈俊亮(1955)、蔡睿贤(1956)、曹春晓(1956)、姚熹(1957)、王锡凡(1957)

上海交通大学:强伯勤(1962本)、陈竺(1981硕)、凌文(1984)、朱诗尧(1986博)、陈国强(1988硕博)、梅宏(1992博)、陈义汉(1996博-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陈国良(1961)、陶文铨(1962)、熊有伦(1962)、程时杰(1967)、陈桂林(1967)、韩启德(1982硕-医学)、谭铁牛(1984)、江松(1984硕)、何雅玲(1985本硕博)、徐宗本(1987博)、房建成(1988硕)、郝跃(1990博)

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1916)、竺可桢(1909)、钱崇澍(1909)、李俨(1912)、何杰、高济宇(1922)、方俊(1923)、汪菊潜(1928)、林同炎(1931)、周惠久(1931)、刘恢先(1933)、严恺(1933)、张维(1933)、林同骅(1933)、张沛霖(1936)、曹建猷(1940)、林秉南(1942)、肖纪美(1943)、徐采栋(1943)、陈能宽(1946)、庄育智(1946)、彭一刚(1950)、沈志云(1952)、葛昌纯(1952)、薛禹群(1952)、邹世昌(1952)、李树深(1986硕)、翟婉明(1985本硕博)

北京交通大学:郑振铎(1920)、简水生(1953)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张光斗(1934)、钱学森(1934)、罗沛霖(1935)、侯德原(1935)、吴祖垲(1937)、周炯盘(1937)、孙俊人(1938)、杜庆华(1940)、许国志(1943)、陈德仁(1945)、童志鹏(1946)、陈太一(1946硕)、周镜(1947)、胡光镇(1948)、曹楚生(1948)、冯叔瑜(1948)、黄旭华(1949)、徐干清(1949)、赵国藩(1949)、陈先霖(1949)、陈敬熊(1950硕)、钱皋韵(1950)、陈志恺(1950)、陈明致(1950)、顾诵芬(1951)、屠基达(1951)、刘建航(1951)、朱伯芳(1951)、许庆瑞(1951)、唐任远(1952)、朱英浩(1952)、李乐民(1952)、翁史烈(1952)、沙庆林(1952)、汪应洛(1952)、屈梁生(1952)、阮雪榆(1953)、沈闻孙(1953)、赵梓森(1953)、谢友柏(1955)、陈俊亮(1955)、周永茂(1955)、徐秉汉(1955)、姚福生(1955)、蒋新松(1956)、林宗虎(1957)

上海交通大学:徐芑南(1958)、潘健生(1959)、刘友梅(1961)、曾恒一(1961)、王礼恒(1962)、陈亚珠(1962)、朱英富(1963)、龙乐豪(1963)、赵连城(1964)、闻雪友(1964)、蔡美峰(1968)、林忠钦(1981)、张志愿(1975本博-医学)、丁文江(1981)、陈赛娟(1981)、宁光(1984博-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李鹤林(1961)、叶尚福(1961)、雷清泉(1962)、苏君红(1963)、邱爱慈(1964)、郑南宁(1975)、蒋庄德(1977本硕)、卢秉恒(1986博)、王华明(1986硕)、陈政清(1987硕)

西南交通大学:张维(1933)、严恺(1933)、佘畯南(1941)、邱竹贤(1943)、龙驭球(1944)、谭靖夷(1946)、王三一(1948)、陈清如(1952)、沈志云(1952)、施仲衡(1953)、钱清泉(1960)、王梦恕(1961本、硕)、何华武(1977)、秦顺全(1984)、丁荣军(1984)、任辉启(1994博)、田红旗(1994博)

北京交通大学:杜彦良(1989硕)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凌鸿勋(1915)、王兆振(1936)、叶玄、林致平(1931)、朱兰成(1934)、周文德(1940)、凌宏璋(1941)、吴贤铭(1941)、窦祖烈(1947)、田炳耕(1946)

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1916)、竺可桢(1909)、钱崇澍(1909)、林同炎(1931)、林同骅(1933)、刘大中(1934)

评论 (0)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