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腹中巧克力塊壘
石貝 (2023-08-31 10:28:38) 评论 (0)人的一生經歷生老病死,這一頭一尾的生與死,我們幾乎是無知無覺的,唯有中間的老與病是每人必須親歷的(此處不包括不幸早夭者),而不論是否經歷老的階段,疾病則是無人能避開的,特別是因疾病而帶來的手術治療,更加是對你身體以至靈魂的拷問,三十年前本人便有這樣的親身體驗。
這麽説吧,作爲女人我是很不幸的,自從14歲出現月經之後,每個月的痛經便會困擾我前後差不多一個星期,而且痛感非常强烈,以痛感0-10計算,當年的痛感會達到8至9,以至臉色煞白,嘔吐,不能走路,曾多次被送到醫院,然後醫生打一支止痛針,幾個小時後慢慢緩解,如此,每個月就如生了一場大病。
看過中醫,吃過不計其數的烏鷄白鳳丸,多次嚥下苦不堪言的當歸,也接受過針灸治療,但,這個每月痛經始終如惡魔附體,當年的醫生及老一輩的人見此,這樣勸我:結婚就好了。可是適婚的另一半遲遲不見蹤影,就這樣蹉跎至我移居香港。臨行之前,特別請北京的醫生幫我開了一盒止痛針劑,裏面有十支安普,夠我用十個月的。
也是上天安排的好,在香港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醫生醫務所,注射器的問題迎刃而解。用完北京帶來的止痛針劑,便開始用香港的止痛藥,當然,每月痛經依然如影相隨。
腹中塊壘原形畢露
十年之後的1990年夏日,發覺自己腹大便便,四肢卻沒有相應的肥胖,即使運動,隆起的腹部也不見稍減,於是,走進九龍彌敦道一間減肥健美中心,請他們幫我解決這個難題。第一天治療,那年輕小姐用一個振蕩器在我的腹部摩擦,説這東西可以幫我震碎腹部的肥膏。次日,我卻發現腹部出現紫色的皮下出血點,我簡直怒不可遏,馬上去那健美中心找他們理論。
此時,一位中年女人出現,她的廣東話還帶著口音,估計是從大陸來港。她囑咐我躺下,用手觸摸我的腹部,良久,她告訴我:你的肚子里長了個瘤子,起碼有乒乓球大小。我根本不相信:不可能,我平時好好的,除了每月痛經,沒病。她又說:我在大陸做護士多年,剛才我已經觸摸到那個瘤體了,這樣吧,你先去醫生那裏做檢查,如果真沒事,你再回來。
於是,我去了醫生那裏檢查,那個醫生恰好自設有超聲波檢查儀,當那個Scanner(掃描頭)掃過我隆起的腹部,醫生臉色大變,指著那顯示熒光屏叫我看,衹見一個圓滾滾的大球上下左右充斥著整個熒光屏,他測量了一番 8x9 cm,像個西柚那麽大,醫生叫我馬上入院手術摘除。開始我還不信,但望著那個熒光屏,不得不接受現實。
我讓醫生給我起碼五天的時間,用香港人的話來説,我那時忙得“得閑死,唔得閑病”。數數那時的工作量吧,每天寫兩張報紙的專欄(明報和天天日報),編輯明報的健康版,每周一次到香港電臺主持國語節目,還有教鋼琴,四種工作中,除了讓鋼琴學生暫時放假屬最易安排之外,其他都要找人替代(殊不易也),專欄我是從不脫稿的,因此,我要準備至少十篇稿子才夠老編“吃”。
離開醫生診所前,醫生告訴我已經安排三天後手術,并鄭重囑咐:入院前這三天千萬小心,不可跌跤,否則此瘤若大出血,後果不堪設想。
當年8月10日走進九龍那間St. Terasa Hospital(港人稱其法國醫院),直入已安排好的病房,接受術前檢查及一系列的清潔準備,感覺如同待宰羔羊,那晚已不准進食。
次日被護士推入手術室,仰頭凝望屋頂尚未開啓的無影燈,身旁鋥亮的手術監視儀器和護士擺弄各種手術用具發出的輕微金屬碰撞聲,在在都令我不由得緊張起來,活生生的我即將在此“待宰”。麻醉醫生走過來跟我解釋麻醉事項,我擔心自己一向神經敏感,如果施了麻醉我依然清醒怎麽辦呢?他一邊微笑着囑我不必擔憂,一邊在我的前臂摸索靜脈,準備推入麻醉藥,而不知何時,我已完全失去知覺。
醒過來時,感覺有人輕拍我的面頰,並說手術做完了,我居然睜開眼對醫生說你別開玩笑了,趕快做手術吧,因我感覺時間仿佛只過了短暫的幾分鐘而已,他叫我摸摸腹部的膠布,被單下試圖抬起手,卻感覺沉重如綁了大石,不過,終於勉强費力地觸摸到了膠布----果然,手術完成了。
事後醫生告訴我,手術本來預定一個半小時,但打開腹腔清除那個大瘤之後,卻發現底部還有兩個如拳頭大小的瘤體,原本説好腹部只留三寸的刀口,不得不擴大刀口,以便順利取出那個未現身在超音波掃描儀上的傢伙,而手術則不得不延長至三個小時。醫生還跟我抱歉:你當時全身麻醉,無法徵求你的意見,對不起啊。從此,我便永久留下了那一尺長的刀疤,也算是一種生命的見證。可是那手術麻醉的三小時,我怎麽居然只有刹那間幾分鐘的感覺呢?假如真的死去也不過如是吧。
兩個塊壘( Cyst)居然靜悄悄地攀附在我的腹中數年(不知幾年),自己竟然毫無知覺,令我久久感慨不已。醫生解釋說這兩個傢伙俗名“巧克力瘤”( Chocolate Cyst ),意即瘤體内充滿如融化的巧克力般液體,從何而來?子宮内膜異位症。正常的子宮内膜應該是生長于子宮内部,但異常如本人者,不知爲何内膜卻生長在腹腔裏面,每當月經來臨,子宮内膜充血,而游離在腹腔的内膜也一同充血,分別是:充血的子宮内膜會排出體外(即經血),腹腔裏的内膜雖一樣充血卻無法排出,久而久之積蓄在腹腔的内膜,裏面充滿積蓄多年的陳年舊血(呈液狀巧克力),並日益增大成瘤。
不過,假如患有子宮内膜異位症的女性,在懷孕之後的九個月内,腹腔中那不正常的子宮内膜,會因無血液供應而自然乾枯、脫落,這也就是自愈。在此,非常感嘆造物主的神奇。而痛經的來源,就是排不出體外的充血内膜作祟,以致腹痛不止。當年不少醫生及長輩告知---結了婚就會自愈,其實應該是懷孕才會自愈。然而本人既無成婚機會,也無機會懷孕,以致腹中的“巧克力”發展壯大。
据醫學研究顯示,患有此症的女性在現代社會中有日益增多的現象,以前的女性二十幾歲便已談婚論嫁,之後生兒育女,即使患有此症,也會在懷孕中自愈。而現代女性普遍推遲成婚年紀,甚至不婚者也不在少數,這本來是現代女性的生活選擇,但卻似乎不可避免地出現“巧克力”問題,這是作爲人類的動物屬性和現代社會不可避免的衝撞。
術後對生命有更深思考
手術後躺在病床上,思緒連篇,除了感嘆這兩個大瘤潛伏在腹中多年,本人卻毫無知覺,其次便是感慨人類無論如何打造高科技的社會生活,卻無法突破自身肉體的限制。【不生孩子生瘤子】,這是我手術後第三天,能坐起來寫稿時寫的明報專欄文稿標題,也是無奈的自嘲。
此次的“入廠大修”之後,也令我對生命及生活有了更多更深的思考,尤其是術後醒來的那一刻,更加讓我感覺死亡的貼切,無論如何想不明白,三個小時的麻醉過程居然自己感覺只有數分鐘,而這跟熟睡後的醒來完全不同,那感覺彷佛就是無端抽離生命存在的時光,真正的死亡恐怕與此并無太大差別吧。假如術後沒有醒來,對醫生而言大概是醫療事故,對我而言只不過揮別了這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波瀾不驚。
我開始審視自己尚不算長的人生,由北京而香港十年,忙忙碌碌,每天見的人越來越多,認識的人也越來越多,每月無休止的酒會、慶祝會、記者招待會、洗塵會、聯誼會、踐行會、午餐會、電影招待會……,在別人眼中好像很有成績,但内心十分清楚:這樣的生活再過一年甚至幾年,依然會保持這種狀態,但是,有收穫嗎?有得益嗎?於是庸碌二字橫亙在腦海,揮之不去。
開闢人生新路
正在此時,一位在美國西維珍尼亞留學的女友提議:來查爾斯頓吧(西維州首府),這裏有政府辦的英語班,適合各種程度,最吸引人的是完全免費,況且此地生活水平比香港低很多。於是,我考慮一番終於做了決定:花兩年的時間,離開香港,到陌生的美國查爾斯頓,學習並體驗當地生活。
行前先要辭掉明報的工作,沒想到竟然驚動查老闆(金庸),他懷疑我想跳槽,之後他瞭解到我的決定後,馬上轉而支持,並應承在我離開香港的這兩年中,將保留我的專欄,他的意思是至少專欄稿費還能支持我那兩年的生活費用,而不至於花時間外出打工幫補。查老闆甚至對我説:任何時候你在那裏呆不下去了,明報隨時歡迎你回來。查老闆的這兩個應諾,令我完全沒有了後顧之憂,在這一點上,我始終都是感激他的。
這麽説吧,自從我被診斷出腹中大瘤,直至手術,直至術後引起我的一連串對人生的思索,當然也導致我做出了這個離港兩年的決定,多年後方發覺這兩個塊壘竟然無聲地改變了我人生的走向。於是,按照計劃1991年離港赴美,在西維州的查爾斯頓進修英文及劇本寫作,兩年後的1993年回港。
兩年中,雖然被摘取了腹中兩個大瘤,但每當經期來臨依然令我痛不欲生,請教醫生後,他想了個辦法:讓我服避孕藥,模仿懷孕過程,也就是人爲控制月經,令腹中之子宮内膜不再有經血供應,從而令其乾枯至脫落。如此,遵醫囑,我服了十個月的避孕藥,果真,從此困擾多年的痛經逐漸離我而去。同時在查爾斯頓的兩年中,基本解決了英文問題,並修讀劇本寫作,用英文寫出兩個電影劇本(自己都沒料到),并在當地交了不少老美朋友,其中一位作記者的朋友,竟訪問了我,寫了一大篇採訪稿,加上我在【天天日報】上的專欄(三天)影印版,還有本人的大頭像,登在當地大報Gazette-Mail上面,標題是Through Chinese eyes
扯得有點離題了,總之,這場“入廠大修”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摘除那兩個巧克力囊腫,也讓我趁機在這人生驛站做了一番回顧,從另個角度看,若不是那場手術,恐怕我也不會作出去美國的計劃,更不會因此拓寬視野,站在更高更廣的位置審視這個世界和我自己。回港之後三年移民加拿大,正所謂【命運在這裏轉了個彎】(本人的第八本書),展開了全新的生活。
【全文完】
v曾經的腹中巧克力塊壘
人的一生經歷生老病死,這一頭一尾的生與死,我們幾乎是無知無覺的,唯有中間的老與病是每人必須親歷的(此處不包括不幸早夭者),而不論是否經歷老的階段,疾病則是無人能避開的,特別是因疾病而帶來的手術治療,更加是對你身體以至靈魂的拷問,三十年前本人便有這樣的親身體驗。
這麽説吧,作爲女人我是很不幸的,自從14歲出現月經之後,每個月的痛經便會困擾我前後差不多一個星期,而且痛感非常强烈,以痛感0-10計算,當年的痛感會達到8至9,以至臉色煞白,嘔吐,不能走路,曾多次被送到醫院,然後醫生打一支止痛針,幾個小時後慢慢緩解,如此,每個月就如生了一場大病。
看過中醫,吃過不計其數的烏鷄白鳳丸,多次嚥下苦不堪言的當歸,也接受過針灸治療,但,這個每月痛經始終如惡魔附體,當年的醫生及老一輩的人見此,這樣勸我:結婚就好了。可是適婚的另一半遲遲不見蹤影,就這樣蹉跎至我移居香港。臨行之前,特別請北京的醫生幫我開了一盒止痛針劑,裏面有十支安普,夠我用十個月的。
也是上天安排的好,在香港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醫生醫務所,注射器的問題迎刃而解。用完北京帶來的止痛針劑,便開始用香港的止痛藥,當然,每月痛經依然如影相隨。
腹中塊壘原形畢露
十年之後的1990年夏日,發覺自己腹大便便,四肢卻沒有相應的肥胖,即使運動,隆起的腹部也不見稍減,於是,走進九龍彌敦道一間減肥健美中心,請他們幫我解決這個難題。第一天治療,那年輕小姐用一個振蕩器在我的腹部摩擦,説這東西可以幫我震碎腹部的肥膏。次日,我卻發現腹部出現紫色的皮下出血點,我簡直怒不可遏,馬上去那健美中心找他們理論。
此時,一位中年女人出現,她的廣東話還帶著口音,估計是從大陸來港。她囑咐我躺下,用手觸摸我的腹部,良久,她告訴我:你的肚子里長了個瘤子,起碼有乒乓球大小。我根本不相信:不可能,我平時好好的,除了每月痛經,沒病。她又說:我在大陸做護士多年,剛才我已經觸摸到那個瘤體了,這樣吧,你先去醫生那裏做檢查,如果真沒事,你再回來。
於是,我去了醫生那裏檢查,那個醫生恰好自設有超聲波檢查儀,當那個Scanner(掃描頭)掃過我隆起的腹部,醫生臉色大變,指著那顯示熒光屏叫我看,衹見一個圓滾滾的大球上下左右充斥著整個熒光屏,他測量了一番 8x9 cm,像個西柚那麽大,醫生叫我馬上入院手術摘除。開始我還不信,但望著那個熒光屏,不得不接受現實。
我讓醫生給我起碼五天的時間,用香港人的話來説,我那時忙得“得閑死,唔得閑病”。數數那時的工作量吧,每天寫兩張報紙的專欄(明報和天天日報),編輯明報的健康版,每周一次到香港電臺主持國語節目,還有教鋼琴,四種工作中,除了讓鋼琴學生暫時放假屬最易安排之外,其他都要找人替代(殊不易也),專欄我是從不脫稿的,因此,我要準備至少十篇稿子才夠老編“吃”。
離開醫生診所前,醫生告訴我已經安排三天後手術,并鄭重囑咐:入院前這三天千萬小心,不可跌跤,否則此瘤若大出血,後果不堪設想。
當年8月10日走進九龍那間St. Terasa Hospital(港人稱其法國醫院),直入已安排好的病房,接受術前檢查及一系列的清潔準備,感覺如同待宰羔羊,那晚已不准進食。
次日被護士推入手術室,仰頭凝望屋頂尚未開啓的無影燈,身旁鋥亮的手術監視儀器和護士擺弄各種手術用具發出的輕微金屬碰撞聲,在在都令我不由得緊張起來,活生生的我即將在此“待宰”。麻醉醫生走過來跟我解釋麻醉事項,我擔心自己一向神經敏感,如果施了麻醉我依然清醒怎麽辦呢?他一邊微笑着囑我不必擔憂,一邊在我的前臂摸索靜脈,準備推入麻醉藥,而不知何時,我已完全失去知覺。
醒過來時,感覺有人輕拍我的面頰,並說手術做完了,我居然睜開眼對醫生說你別開玩笑了,趕快做手術吧,因我感覺時間仿佛只過了短暫的幾分鐘而已,他叫我摸摸腹部的膠布,被單下試圖抬起手,卻感覺沉重如綁了大石,不過,終於勉强費力地觸摸到了膠布----果然,手術完成了。
事後醫生告訴我,手術本來預定一個半小時,但打開腹腔清除那個大瘤之後,卻發現底部還有兩個如拳頭大小的瘤體,原本説好腹部只留三寸的刀口,不得不擴大刀口,以便順利取出那個未現身在超音波掃描儀上的傢伙,而手術則不得不延長至三個小時。醫生還跟我抱歉:你當時全身麻醉,無法徵求你的意見,對不起啊。從此,我便永久留下了那一尺長的刀疤,也算是一種生命的見證。可是那手術麻醉的三小時,我怎麽居然只有刹那間幾分鐘的感覺呢?假如真的死去也不過如是吧。
兩個塊壘( Cyst)居然靜悄悄地攀附在我的腹中數年(不知幾年),自己竟然毫無知覺,令我久久感慨不已。醫生解釋說這兩個傢伙俗名“巧克力瘤”( Chocolate Cyst ),意即瘤體内充滿如融化的巧克力般液體,從何而來?子宮内膜異位症。正常的子宮内膜應該是生長于子宮内部,但異常如本人者,不知爲何内膜卻生長在腹腔裏面,每當月經來臨,子宮内膜充血,而游離在腹腔的内膜也一同充血,分別是:充血的子宮内膜會排出體外(即經血),腹腔裏的内膜雖一樣充血卻無法排出,久而久之積蓄在腹腔的内膜,裏面充滿積蓄多年的陳年舊血(呈液狀巧克力),並日益增大成瘤。
不過,假如患有子宮内膜異位症的女性,在懷孕之後的九個月内,腹腔中那不正常的子宮内膜,會因無血液供應而自然乾枯、脫落,這也就是自愈。在此,非常感嘆造物主的神奇。而痛經的來源,就是排不出體外的充血内膜作祟,以致腹痛不止。當年不少醫生及長輩告知---結了婚就會自愈,其實應該是懷孕才會自愈。然而本人既無成婚機會,也無機會懷孕,以致腹中的“巧克力”發展壯大。
据醫學研究顯示,患有此症的女性在現代社會中有日益增多的現象,以前的女性二十幾歲便已談婚論嫁,之後生兒育女,即使患有此症,也會在懷孕中自愈。而現代女性普遍推遲成婚年紀,甚至不婚者也不在少數,這本來是現代女性的生活選擇,但卻似乎不可避免地出現“巧克力”問題,這是作爲人類的動物屬性和現代社會不可避免的衝撞。
術後對生命有更深思考
手術後躺在病床上,思緒連篇,除了感嘆這兩個大瘤潛伏在腹中多年,本人卻毫無知覺,其次便是感慨人類無論如何打造高科技的社會生活,卻無法突破自身肉體的限制。【不生孩子生瘤子】,這是我手術後第三天,能坐起來寫稿時寫的明報專欄文稿標題,也是無奈的自嘲。
此次的“入廠大修”之後,也令我對生命及生活有了更多更深的思考,尤其是術後醒來的那一刻,更加讓我感覺死亡的貼切,無論如何想不明白,三個小時的麻醉過程居然自己感覺只有數分鐘,而這跟熟睡後的醒來完全不同,那感覺彷佛就是無端抽離生命存在的時光,真正的死亡恐怕與此并無太大差別吧。假如術後沒有醒來,對醫生而言大概是醫療事故,對我而言只不過揮別了這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波瀾不驚。
我開始審視自己尚不算長的人生,由北京而香港十年,忙忙碌碌,每天見的人越來越多,認識的人也越來越多,每月無休止的酒會、慶祝會、記者招待會、洗塵會、聯誼會、踐行會、午餐會、電影招待會……,在別人眼中好像很有成績,但内心十分清楚:這樣的生活再過一年甚至幾年,依然會保持這種狀態,但是,有收穫嗎?有得益嗎?於是庸碌二字橫亙在腦海,揮之不去。
開闢人生新路
正在此時,一位在美國西維珍尼亞留學的女友提議:來查爾斯頓吧(西維州首府),這裏有政府辦的英語班,適合各種程度,最吸引人的是完全免費,況且此地生活水平比香港低很多。於是,我考慮一番終於做了決定:花兩年的時間,離開香港,到陌生的美國查爾斯頓,學習並體驗當地生活。
行前先要辭掉明報的工作,沒想到竟然驚動查老闆(金庸),他懷疑我想跳槽,之後他瞭解到我的決定後,馬上轉而支持,並應承在我離開香港的這兩年中,將保留我的專欄,他的意思是至少專欄稿費還能支持我那兩年的生活費用,而不至於花時間外出打工幫補。查老闆甚至對我説:任何時候你在那裏呆不下去了,明報隨時歡迎你回來。查老闆的這兩個應諾,令我完全沒有了後顧之憂,在這一點上,我始終都是感激他的。
這麽説吧,自從我被診斷出腹中大瘤,直至手術,直至術後引起我的一連串對人生的思索,當然也導致我做出了這個離港兩年的決定,多年後方發覺這兩個塊壘竟然無聲地改變了我人生的走向。於是,按照計劃1991年離港赴美,在西維州的查爾斯頓進修英文及劇本寫作,兩年後的1993年回港。
兩年中,雖然被摘取了腹中兩個大瘤,但每當經期來臨依然令我痛不欲生,請教醫生後,他想了個辦法:讓我服避孕藥,模仿懷孕過程,也就是人爲控制月經,令腹中之子宮内膜不再有經血供應,從而令其乾枯至脫落。如此,遵醫囑,我服了十個月的避孕藥,果真,從此困擾多年的痛經逐漸離我而去。同時在查爾斯頓的兩年中,基本解決了英文問題,並修讀劇本寫作,用英文寫出兩個電影劇本(自己都沒料到),并在當地交了不少老美朋友,其中一位作記者的朋友,竟訪問了我,寫了一大篇採訪稿,加上我在【天天日報】上的專欄(三天)影印版,還有本人的大頭像,登在當地大報Gazette-Mail上面,標題是Through Chinese eyes
扯得有點離題了,總之,這場“入廠大修”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摘除那兩個巧克力囊腫,也讓我趁機在這人生驛站做了一番回顧,從另個角度看,若不是那場手術,恐怕我也不會作出去美國的計劃,更不會因此拓寬視野,站在更高更廣的位置審視這個世界和我自己。回港之後三年移民加拿大,正所謂【命運在這裏轉了個彎】(本人的第八本書),展開了全新的生活。
【全文完】
石貝 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