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智能 9. 理智:基于知识的延长判断 (转)
亦可-亦非 (2023-02-13 12:35:33) 评论 (0)理智:基于知识的延迟判断
知道智能活动中的条件发射机理后,就会发现这样的一种抉择机制是“无意识”的物理化学反应,虽然好用,但是机械式的,依靠这样的机制是产生不出能依据环境的不同而需要产生不同应对措施的高级智能来的。这时就需要诞生一种不是依赖于先天的结构,而是可以根据学习、实践获得的知识来“自适应”式的应对环境变化的智能活动机制 --“延迟判断”。
根据脑科学的研究发现与周围神经系统不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这是一种多极性神经元,架设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它们就像一座座桥梁,架通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其中的局部回路神经元(Local circuit neuron)是沟通脑区(Encephalic region)内的联系,而联合神经元(Association neuron)更是跨脑区连接不同脑区间的神经元。当中枢神经中某一个表征概念的神经元被刺激产生了高电位时,它就会顺着这一些中间神经元,将相关连接着的表征关联概念的神经元也依次激活,反映在我们的思维里,就是将概念连接了起来 -- 知识被激活了。大脑就这样根据这样的连接开始了思索,并找到存储在神经网络中过往的知识经验,然后根据经验做出判断。这样我们的决策就不是简单地只根据当前的输入机械式的进行抉择了,而且还会根据以往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做出可自适应外界环境信息的延迟判断,这是“理智”决策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些中间神经元是何时,又是如何架设在表征概念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我们大脑中的表征知识的神经网络的呢?是先天获得的,还是后天养成的。关于这个问题在西方有过很多的争论,很多人认为人的聪慧是与生俱来,尤其是相信上帝的西方人士大都认为人的聪慧是上帝赋予的。但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人在刚出生时又是那样地脆弱,清澈的,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地张嘴吸奶之外几乎一无所知。再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人出生之初的生存能力与其它动物相比较,不是更强了,而是更弱了,例如,大多数的动物出生后几个小时,慢一点的几天内就会站立,行走,而人却需要经过一年半载才会具有相似的能力,但这并不妨碍人最终获得最高层次的智慧。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因为智慧是信息间的有机连接,高层次的智能是一种构建信息之间联系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那就是“自适应”性,这种能力是不能简单靠先天赋予的,先天赋予的就不是自适应了,而是先天确定性了。人类为了让个体能获得自适应的知识,就只能让个体慢慢地靠自己学习、感悟来自适应式地获得的知识,然后将这一些知识储备起来,等环境需要时被激活使用。这样的生后缓慢育成,反而才能孕育出超出其他任何生物的智慧来。虽然这样的智能获得过程比较缓慢,但是“人类”这个种群就是靠这种授予个体以“渔”,而非“鱼”的形式将智能的高阶形态赋予每一位个体的人。
而经脑科学的探索研究更是证实了上述观点,中间神经元绝大多数都不是天生就架设好了的,而是随着脑神经的发育、接受了知识,感知到了概念间相关关系时,逐步地架设(发育)起来的。这个具体的发育过程我还会在下一篇幅中继续展开。总之,人类通过后天的教化与学习得到的知识而进行思考、判断、行动,这样的一种智能机制与完全靠遗传获得的智能机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需要付出一些学习的代价,花费一些时间,但“延迟判断”机制使我们具有了自适应性,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生存机率,提高了人类的智能层次。
篇外:
通过这几篇的介绍我们知道,概念在大脑中是有相对应的宿主神经元的,而知识作为概念的连接。知识在大脑中也是找得到对应的中间神经元的。这就决定了人类的智能活动其实都是具有“实在”对应性的。这一些都已经被现代脑科学所验证了。以此为推理,我们掌握的所有知识,所有的过往经历都应该具有实在性,具体而言就是都记载在了我们自己的中枢神经网络中。如果我们能制造一台机器能刨析一个人中枢神经网络中的所有结构的话,就能知道某一个人的所有知识储备,甚至是他过往的经历与思想。这个看似是疯狂设想,但据说有部分脑科学家已经着手做这方面的实验了。其实,测谎仪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这种设备的初级版本了。
?
亦可-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