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六国之旅 ( 10 ) ---- 赫尔辛基

石头斋随笔 (2017-03-17 14:54:51) 评论 (0)

6月6日清晨7时,我们的游轮到达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赫尔辛基 (Helsinki) 位于芬兰湾入口,由三百多个岛屿组成,与塔林隔海相望。虽然每年有5个月银装素裹,但是夏季平均气温16℃,而且仲夏白昼长达19小时,是欧洲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城市建筑色调淡雅,居民也不尚奢华,素有“波罗的海女儿”和“北欧白都”的雅称。该城于1550年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萨创建,至今已有440多年的历史。1812年沙皇俄国从瑞典手中夺取芬兰,并将其首都迁至赫尔辛基。此后赫尔辛基逐步发展成为芬兰重要的商业、工业和文化中心。1917年芬兰宣布独立。

可能是前几日宫殿看得太多,出现“审美疲劳”,我们对于城市观光突然没有了兴趣。看到Seurasaari露天博物馆的介绍,感觉耳目一新,当即决定就是它了。

Seurasaari 露天博物馆位于赫尔辛基郊外一个绿树环绕的小岛(Seurasaari岛),始建于1909 年, 是一个建筑博物馆,其展品来源于芬兰各地,主要是18至20世纪的木质乡村建筑。目前共收集了87栋这样的古建筑,博物馆将它们从芬兰各地移放至这个环境优美的小岛上。因此环岛一游,既是休闲娱乐,也是文化熏陶。

   露天博物馆的大门是一座带有亭阁的木质小桥,通往森林茂密的小岛。白色的栏杆上时有海鸥驻足嬉戏。

   沿着森林中的小径一路向前,沿途不断看见古老而矮小的木屋,掩映在树丛之间,这些都是数百年前芬兰人的居所或是农舍,仿佛时光倒流,返璞归真,清新的田园气息迎面扑来。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身着传统芬兰农村服饰的女孩(公园管理人员),行走在房前屋后,为这些古老的民居带来了生气。

   房前满地的野花,笑脸盈人。

   屋后的水塘里野鸭成双成对。

   古老的水车静静地躺在树丛中,仿佛一个老人在回忆曾经的辉煌。

   导游带领我们来到一个农家的小院,服饰整洁的“女主人”安静地站在院子的一角,她似乎早已司空见惯这样的人潮,任我们拿着摄像机四处拍摄。

   这是一栋从芬兰西部收集而来的18世纪农舍,于1930-1931年移放至此。农舍分前后两部分,前面的四合院是住人的,由中间的主房和两侧的厢房构成。其中有趣的是有一间大而昏暗的房间,居然是桑拿房。桑拿(Sauna)在芬兰的悠久历史,可见一斑。

   “女主人”(右一)娇小可爱,有问必答,帮助我们了解不少芬兰的农家生活。左一是我们的导游。照片的背景是四合院主房,包括主卧房,客房和厨房。

   这是主房的起居室。除了窗户,没有其他光线来源,所以屋内较暗。照片的右侧是一张方形木桌以及几个条凳。木桌上放置了一些家庭用具。其中我脚前方的那张条凳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在它的中央有一个小脸盆大小的园洞(照片没有拍到)。是年久失修的破损吗? 不像,洞的四壁十分光滑,而且洞的形状也太过规整。那是故意挖的园洞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访了“女主人”。她微笑着说:“当家务繁忙时,就把刚会走路的小孩放进条凳中央的园洞里,这样他就不会乱跑了。”原来如此!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令人敬佩。

   这是饲养牲畜的后院,有猪圈,牛圈等。想一想当年牛羊满圈,鸡鸣狗叫的情景,该是多麽热闹!

  这是一座1686年建造的教堂,在绿树丛中显得古朴典雅。

  木头搭建的教堂内部简单朴素,其中每一件家具都写满沧桑。不知几百年前,是何人在此讲经布道,侃侃而谈;又是何人驻足停留,诚心祈祷。

  走累了,来到洋溢着乡村风味的咖啡馆,坐在木长凳上,点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外加一块刚出炉的甜点,就着缓缓清风,阵阵鸟鸣,好不悠闲自在。

  这是在咖啡店门口碰到的两个芬兰女孩,和父母一起来游玩。看到我们的相机,有点“认生”。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虽然没有宫殿的华丽气派,但这些简陋的木屋远离喧嚣,温馨宜人。徜徉其中,自有“采菊东黎下,悠然见南山”的轻松。所以人生何必太在意,只要丰衣足食,平安快乐,岂非处处世外桃源?!

 

评论 (0)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