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教授级别的资料来源

毛囡 (2024-05-04 07:07:17) 评论 (7)

五、六十年代教授级别的资料来源

   前段时间发了复旦、交大等高校的教授工资级别(文革前),有些网友对一些名字熟悉的教授级别与自己预想的或以前了解的级别不同感到诧异。由于教授的级别信息一般不公开,听来的和网上流传的常有和实际不符的。我发的级别信息都是来自比较可靠的资料,准确性当有保证。下面是部分教授级别信息的原始资料(各校的正副教授名册):

图1. 有谢希德、谷超豪的名字,他们是62年、63年晋升到教授的,并在56年定级后又提过级。黎川朋友对唐庆增只是5级教授感到惊讶,名册上唐庆增只写了工资197元,这工资是相当高教5级工资,因他“长期未开课”工资有可能打了折扣,所以56年可能定的是三级或四级(高教局发给复旦的二级教授名单中没有他)。

图2. 李郁芬、华中一副教授7级。有的网友奇怪,56年制定的高教工资标准,教授、副教授最低是6级,他们怎么是7级副教授?这是因为60年起实行了提职不一定提级,所以60年后提副教授的级别就不一定会达到原来的最低级--6级了。

图3.、图4. 有网友提到的杨必、蒋学模的级别信息;

图5. 程守洙是2级教授,以前有说程守洙是3级教授;

图6. 许应期,3级教授,网友西北东南曾觉得他定低了,确实交大上报许应期是2级,但高教局批的是3级,有关56年评级情况,以后另文再发;

图7. 许顺生大家应该不陌生,(以前的博文“一本七十年前留美学生的婚礼记录簿”中有他),这里的一帖、黎川朋友都认识他。他1953年获美国洛特丹大学冶金系博士学位,1956年进冶金所,在这份60年的名册上是4级副研究员,资历浅的留学博士在56年要评到三级以上还是较难的(谢希德回来只聘为讲师,56年才提到5级副教授)。

    因我发很多资料图遭到一些人的滥用,对一些资料图作了一些编辑,如影响阅读请谅解。

评论 (7)

黎川

谢谢博主提供的资料,感激万分。

毛囡

回复 '黎川' 的评论 :

硅酸盐所:严东生3级,殷之文4级,张绶庆副研4级,闵嗣桂副研5级;

有机所:一级研究员有庄长恭、黄鸣龙、黄耀曾、汪猷;梅斌夫4级;黄维垣、徐维铧、刘铸晋5级,袁承叶6级, 蒋锡夔6级,周维善6级,陆熙炎助研6级;

黎川

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两个副所长,邹元曦, 吴自良;窑业组严东升组长,副组长是殷之文院士,大概是四级,后来也升到正冶金员了;闵嗣桂大概是四、五级的,好像后来升正冶究员了。
在此之前,科学院成立了有机化学所,借冶金陶瓷所的四楼挂牌办公,9个发起人,现在只记得的有庄长恭,汪猷,陆熙炎院士,闵嗣桂。后来有机所搬到徐汇区去了,闵嗣桂留了下来。她在美国学的是无机化学。

有没有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类似资料?谢谢。

毛囡

回复 '黎川' 的评论 :
当时冶金所还有4位正研:周仁(所长)1级研究员,邹元爔2级研究员, 吴自良2级研究员,陈炳兆4级研究员。搞陶瓷研究的(如严东生3级研究员等)已在59年分出到新成立的硅酸盐所去了。

黎川

最后一张照片大跌眼镜:沈邦儒是马路对面邻居,记得他大同大学毕业,在中学教物理,后来调到冶金陶瓷研究所,他评为6级可以理解。许顺生我记得他是3级正研究员,可能是60年后升的?陈念贻是当官的,团中央委员什么的,拿6级理所当然。徐元森、杨倩志(楼下邻居)都是国立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的,他们60年才7级?我一直以为他们都是4级呢。出乎意料啊。

毛囡

回复 '硅谷工匠' 的评论 :

没明白你的评论和本文有什么联系或你怎么从本文得出这个评论的?

硅谷工匠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就是为了骗那些学数理化的书呆子。那些年中国人都可以算赤贫,挣钱都是在噪音级别的,也有人叫"量子"钱。学校,真的是骗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