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向上帝
JUNE_双人鱼1221 (2019-03-27 14:45:40) 评论 (0)
01.
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既是历史的推动者,也是滚滚洪流下裹胁着的幸运儿
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在一张狭小而低矮的床上,躺着一个衰老又疲惫的老人。他只有一件衣衫可以蔽体,但是他非常富有。
他在发烧,并且喃喃自语,“太可怕了,我感到他们从家里来了,追上我了,要把我带回到那座地狱里去。”
老人孤零零地躺着等死,身边没有伤害过他的妻子。
上帝到底还是唤醒了他妻子的良心,可是她来迟了,当她看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双眼紧闭,僵硬了。
上面的片段是托尔斯泰小说中的一个场景,小说的主人公叫克涅依·瓦西里耶夫。
当初,列夫·托尔斯泰写他的时候并不知道,多年以后,他自己恰恰就是以那种方式离世的。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俄国的珍宝,他的声望早已经超越了一般作家,他不但在文人圈里有名,在民众圈里,他更有名。
因为是他用文字唤醒了俄罗斯民族,进而影响到了整个俄国。
如果说,俄国的1917年革命是在物质上摧垮了黑暗的沙皇统治的话;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在精神层面上为革命者点燃了一盏指向黎明的灯。
02.
在熟悉的家里,妻子成了陌生人。他的逃离,只是想找一个安静的处所
托尔斯泰和索菲亚结婚生活了四十八年。
她们共同孕育了十几个孩子,共同运转和维持着一个大家庭。在共同生活的前十八年,他们不可谓不幸福。
索菲亚嫁给托尔斯泰时才十几岁,所以可以这样说,她的世界观的形成和稳定都是在一种极其舒适和惬意的环境中而来的。可是,她快快乐乐畅想的安享晚年的念头,一直到托尔斯泰转变了他的精神信仰时,就戛然而止了。
作为一个可以为小家庭倾注一切心血的女人,索菲亚当然希望能够按部就班地继续过贵族式的生活,她可不想放弃一切。
可那时,托尔斯泰正在完成着一个,愿意为全人类的事业作出自我牺牲的伟人的蜕变。就像是一头向往天地辽阔的猛兽,它才不会安于筑巢和温室呢。
托尔斯泰慢慢开始认为体力劳动要比脑力劳动高贵,而自己奢侈的伯爵生活也是一种罪过。
-
他放弃了热爱的打猎,不准杀动物吃,变成了素食者。
-
多年以来的饮酒吸烟习惯,也让他在痛苦挣扎之后,都戒掉了。
-
他向往过一种平凡的农民式生活,穿着简朴,自己挑水生炉子,自己缝缝补补。
托尔斯泰的这种从心灵上导致行为上的转变,让索菲亚非常恼火,她可不想沦为乞丐,也不想让孩子们受苦。一个既得利益者的焦虑,就是总想把手里的一切,攥得更紧。
让索菲亚彻底抓狂,抓狂到歇斯底里的是,托尔斯泰在他82岁的时候立遗嘱了,他在遗嘱中明确地表示:他文稿的收入和著作版权都要赠与大学,赠与全人类,所有人都不能用他的文字去进行肮脏的金钱交易。
所以,你是不是Get到了几个点:
-
托尔斯泰的思想境界与他妻子的,正在拉开距离。
-
他们的想法已经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了,甚至是背道而驰。
-
一个大文豪和一个普通妻子之间的较量就是:争吵,冷战,再争吵,再冷战,直到心死。
-
如果夫妻不能共同成长的话,那么,生活的年头愈久,就愈是一种折磨。
当真正的精神领袖在痛苦中衰竭的时候,他也会烧毁掉其他人。而第一个被烧毁的,就是近在他身边的那一个。
03.
他向上帝举起双手祈求,祈求上帝帮他结束内心分裂
有一天,伯爵府上来了两个青年,他们要拜见托尔斯泰。
等到见面会一结束,托尔斯泰就坐不住了。
-
多么出色的年轻人啊!他们可以为了真理,大胆地迎向危险和死亡。而我却一直逃避履行我在人前说过的话,迟迟不肯放弃一切,放弃我奢侈的生活。
托尔斯泰被那两个勇敢的年轻人点燃了热血,还热血沸腾的。
而此刻,索菲亚坐不住了。她抱怨有人挤进了他们的生活,抢走了她的丈夫和房子。索菲亚抱怨的人,正是扭转托尔斯泰信仰的人,是让托尔斯泰从‘小我’转变成‘大我’的人。
同一天凌晨三点,索菲亚悄悄潜入了托尔斯泰的房间。她翻遍了所有的抽屉和纸张,翻遍了所有角落,她在寻找着什么 … 而这一切,都被托尔斯泰看个正着。
人到83岁的时候,不能再长时间闭上眼睛了,他必须要直面现实作出一个决断:“走!”
托尔斯泰叫醒了他的小女儿和贴身医生,他终于决定逃离索菲亚,逃离像地狱一样的家。
时间是留给人去及时做他正确的事的,对于快到耄耋之年的托尔斯泰来说,也是如此。
随着年纪的增长,牵绊就多了,勇气也就越来越弱,他总想找到一个既能顾全家庭,又能奉献事业的万全之策,可是,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那次逃离,不能不说是托尔斯泰的破釜沉舟之举,他只是想要挣脱枷锁。
04.
他在公众的瞩目之下,濒临死亡
托尔斯泰连夜动的身,没有告别,也没有带任何行李。
‘维基百科’是这么描写那次出逃的:
-
1910年11月10日,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从自己的庄园秘密地离家出走,伴他同行的只有他的医生和小女儿。托尔斯泰在途中患了肺炎,最后客死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里。
在托尔斯泰的弥留之际,全球各地的记者都云集到了那个小站,他的子女们也都来了。在临死之际,他也不肯再看他妻子一眼。
11月22日,托尔斯泰的遗体被专列送回到亚斯納亚-博利尔纳庄园,并安葬在那里。遵照他的遗愿,他的墓园不设立任何墓碑,也不作任何装饰。
一个看破千年的智者,往往有着看似懦弱的外壳,而这些懦弱并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人性的敬畏。
正是托尔斯泰的那种死,才赋予了他的生命以完美的形式落幕。
也只有那种死,才能让托尔斯泰的生命更加庄严与神圣。
为爱阅读的你推荐一个有趣有料的北美公号文集:维罗阳光
JUNE_双人鱼1221 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