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的云

没有方向,没有目标。
飘去飘来,潇潇洒洒在九霄。
从不算计,从不寻找。
管他明天化作春雨,还是冰雹。
个人资料
幸福生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解字】聊“作揖”,无声的语言

(2023-05-25 15:34:09) 下一个
聊“作揖”,无声的语言
文/幸福生
 
“揖”,从手,咠声,咠(qì),附耳私语的声音。“揖”是一种拱手抱拳的礼仪。
 
以上为作揖原汁原味的正解,以下是便是我凭空捏造的歪解了。
 
“揖”,不仅从手,亦从口耳。咠不止是声部,还会意的核心。口耳,听和说,语言也。手和语言便是手语。作揖,不仅是简单地动动手,也不只是礼仪,更有丰富的语言内涵,甚至文化外延。
 
看看下面作揖的道道,你或许会同意我不知天高地厚的解字。
 
作揖,是一种汉民族见面礼,始于周朝或更早。作揖的形式很多,还包括拱手礼,抱拳礼,叉手礼,和妇女相见的万福礼。按照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又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作揖的讲究颇多,古人以左为敬,作揖左手在外,因为在攻击时,一般使用右手。丧事行礼,要反过来,右手在外。而以上只适用于男性,女性又是正好相反。
 
另外,作揖不仅手臂,举头折腰,处处都有分寸。总之明目繁多,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简直是一门以手为核心的形体语言。
 
再聊聊“作”,会意字。在甲骨文本是“乍”,上“卜”,下“刀”,用刀在龟甲上刮削、钻刻灼烧,视其裂状,进行占卜。
 
“作”,虽然有一个不靠谱的开端,却发展顺畅,应用广泛,“作”当初远比今天应用广泛。
 
“作”在小篆里加了单立人,和乍暖还寒的“乍”分了工。近代又有了“做”,“做”是“作”的俗字和后起字,分担了“作”许多形象具体的功能。当然也引发了诸多用法争议,这里就不多谈了。
 
“作”除了用法,读音也不简单,有三个读音。最常见的读四声,还有一声和二声两个读法。读一声的有,“作坊”和“作死”;读二声的一般只是,“作料”。“作揖”的“作”,在口语中读为一声zuō,规范读音应为四声zuò。
 
“作”的读音似乎无章可循,甚至普通话和国语也不一致。语言无非是约定俗成,“作揖”大家都读zuōyī,就已经俗成了,尽管作揖和作死毫无联系。
 
“作揖”,无声的语言,既能显示关系,地位,场景和性别,又能表示尊敬,慰问和祝福,历经三千年,却消失在我们的今天。我们还知道“作揖”,多亏了古装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