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字】“辩”须慎,“辨”须明,“办”须果
幸福生 (2024-10-24 04:11:52) 评论 (0)“辩”须慎,“辨”须明,“办”须果
文/幸福生
美国大选可谓辩论之巅峰对决,也蹭个热度,从造字的角度妄论一二。只聊汉字,绝无政论。
我们先来看看,“辩”和“辨”的基本构件“辛”字。“辛”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虽然说法不一,但都离不开罪人。
一种说法,“辛”是象形字,是一把平头刀的象形,上部是刀头,下部是一个长刀把。并且两边有叉,可割可刺,而且是专门用来在罪人或俘虏脸上刺字的工具,本义为刑刀。
甲骨文的“辛”字尚没有上面的点。在早期金文中,“辛”最上部加了一横,表示被刺字的对象即罪人。后来刺字的对象由横变成了点,演化出今天的“辛”字,“辛”也由刑刀变为被刺字行刑罪人。
另一种说法,“辛”是树枝的象形,而且是专门挂在罪人头顶上的树枝。也就是说头顶“辛”的便是罪人。
还有人认为,“辛”字是由树杈捆扎而成,用来锁住和押运罪人,也就是最古老的枷锁。不管怎么讲“辛”和罪人都脱不了干系。
“辩”和“辨”都有两个“辛”,两个“罪人”在干什么?以下无从考证,纯属杜撰。
“辩”,在两个罪人中间加了一个言字旁。两个罪人能说什么呢?或许是在为自己辩解;或许是两个互为敌人,互为罪人的冤家对头,互相指责,争论不休。
人是一种固执又自大的动物,想通过辩论,说服别人的人比比皆是,而到头来往往是白费口舌。这就是被广泛使用,又很少奏效的“辩”字。
再看“辨”字,金文中的“辨”是由“刀”和左右两个“辛”组成,后来中间的“刀”发生了形变,成了今天的“辨”字。
两个罪人中间一把刀,后面的画面大家会脑补出来。有一把锋利的刀,“辨”一定会有结果。说到“辨”,每一个人都会握住自己的刀,并且快刀斩乱麻地得出结论。这种就是辨别力。
类似的字还有“办”,繁体作“辦”。两个罪人中间是一个“力”,有力气,有能力决定怎么办。而且命里注定,“办”是会得罪人的。
原罪说认为每个人都有罪,“辩”就是罪人与罪人之间的鸡同鸭讲,不欢而散,最后还是靠自己分辨,凭实力去办。
政客之间辩来辩去,大家只是看个热闹,该怎么投还是怎么投,用的是自己的辨别力;朋友之间辩来辩去,一不小心就反目成仇了。友谊的小船一辩就翻,成了罪人,不得不佩服造字者的远见。哈哈,记住莫谈国事吧。
其实,每个人无一例外的都是井底之蛙。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取决于井的位置和大小,而不是蛙的智慧。有人看到蓝天,有人看到星空,有人看到风云,有人看到雨雪。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切勿强加于人。辩是辩不出结果的。
不做井底之蛙,或者说,做一个眼界开阔的井蛙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井口开大,同时,多听听别人的见闻,通过自己的的思考和辨别,放眼无法亲眼目睹的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见闻。怎么办?靠的是自己的辨别力。在左右为难又无法逃避的时候,当机立断是唯一的办法,或许惹争议,或许得罪人。
“辩”须慎,“辨”须明,“办”须果。
幸福生 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