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革命
huajinma (2005-06-24 09:37:20) 评论 (11)
「性角色革命」和「性革命」
「性角色革命」(the sex-role revolution)和「性革命」(the sexual revolution)的,即使像六O年代、七O年代那樣的熱潮已經過去,但其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不同的人,對於「性角色革命」和「性革命」有不同的理解,事實上也存在著歪曲和混亂。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以嚴肅的、社會學家的學術性著作爲依據,來加以瞭解。美國社會學家坎多(T.M. Kando)所著《性行爲和轉變中的家庭生活》(Sexual Behavior and Family Life in Transition, New York:Elsevier,1978),便是一個很好的根據,這本書正好是在熱潮年代之末寫成。它的最後兩章(第八章和第九章)的題目正是「性角色革命」(第三三九~三七四頁)、「性革命」(第三七五~四二四頁)。我們按照這兩章的內容,對「性角色革命」和「性革命」作一簡單的介紹,作爲以後討論有關問題的一個基礎。
「性角色革命」與「性革命」雖有相當的關聯,但在根本上是有差別的。「性角色革命」是一種社會革命,與共同生活中的男性、女性角色的變化相關;「性革命」是一種性行爲革命,與私生活中的性自由程度相關。一個贊成「性角色革命」的人(例如主張男女真正平等、同工同酬等),並不一定贊成「性革命」;一個贊成「性革命」的人(例如主張同性戀者應有和異性戀者同等的權利、可合法結婚等),並不一定贊成「性角色革命」。
「性角色革命」的根源在於人們認識到在男、女兩性之間存在著一種社會的不平等。「性角色革命」的主要表現和內容便是衆所周知的「婦女解放運動」(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婦女解放運動所針對的主要問題包括:(1)社會結構方面的歧視女性,例如在勞工市場上女性的不利地位;(2)文化方面的歧視女性,這表現在不利於女性的性成見、語言上的性別歧視、社會學說和傳播媒介以至整個價值觀念系統中對女性的歧視;(3)傳統的婚姻和家庭模式中,存在著對女性的壓迫;(4)在性方面,女性是被剝削的,例如性道德方面的兩重標準,女性受限制,男性則遠較自由。對這方面的,「性角色革命」和「性革命」相連接起來。
臺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在民國七十四年三月舉辦了第一次研討會,主題爲「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後來,在臺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的主持下,又召開了「變遷中的性別角色座談會」,可以認爲這些都是與「性角色革命」有關的。
「性革命」又稱爲「性解放」(sexual liberation)、「性寬容」(sexual permissiveness)、「性自由」(sexual freedom)。指的是人們在性行爲方面的顯著而快速的變化。第一次性革命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第二次性革命發生在一九六五-九七五年,是世界性的,例如婚前性行爲的人口大量增加,見於美國、英國、德國、斯堪的納維亞、加拿大以及其他許多國家。以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言,尤其是瑞典、丹麥,在性革命方面起了帶頭作用。
歸納起來,「性革命」所涉及的主要方面爲:(1)無論是男人、是女人、是年輕人、是上了年紀的人,結婚了的、沒有結婚的、同性戀的、異性戀的、雙性戀的以及其他各色人等,都有同等的性權利,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和選擇,自由地進行任何無害的性行爲,法律和道德都不應該對此種性行爲加以阻止;(2)對性技術的注重,包括一系列方面,從生殖器性交技術到口交、肛門交技術,從手淫方法到振蕩器、人造性器及其它各種性器具的使用;(3)重新強調人際關係的意義,強調愛情,強調相互尊重的新道德標準,強調性關係的相互回應而不是例行的、剝削性的性行爲,強調真誠而不是虛僞。在這方面的一個突出的事例是,在妻子不願意性交的情況下,如丈夫強行求歡,則妻子可以強姦罪名提出控告。
本文並非對「性革命」進行評論(以後將根據具體問題而另行評議)。顯而易見的,自八O年代以來,人們逐漸在性方面轉向傳統和保守。一個典型的綜合評述便是列奧(J. Leo)的文章「性革命已成過去」(「時代」,一九八四年四月九日)。美國俄亥俄大學社會學教授張思添(A. Thio)在他的《社會學概論》(一九八六年出版)教科書中,摘載了這篇文章;同時,專門寫了一節「性革命的後果」,指出性革命導致了四方面的變化:(1)鼓勵人們對各種性行爲的形式採取容忍的態度,一個突出的例證是相當多的人已不再認爲同性戀不道德的了;(2)明顯削弱了性道德的兩重標準,女性在性方面比從前自由得多,例如大學女生有婚前性行爲的,由一九六五年的百分之二十九上升到百分之六十四(相差百分之三十五),男性則由百分之六十五上升到百分之七十七(只相當百分之十二);(3)結婚者性行爲的目標已出現根本性變化,由過去的生殖目標轉變爲現在的享樂目標,在夫妻性生活中轉向追求各種各樣的性滿足;(4)道德觀念方面的明顯改變,由過去的「定位」標準(只容許婚內的性行爲),轉爲現在對性行爲雙方關係的「品質」的強調(平等、相互尊重和愛情)。
<性的社會觀> (1987, 1990, 巨流出版社, 臺北)
「性革命之後」的美國
美國廣播公司(ABC)在一九八六年七月三十日播出了一個長達三小時的電視「新聞特寫」,題目叫做「性革命之後」(After the Sexual Revolution)。不過,就具體內容來說,基本上講的是「性角色革命」,而不是「性革命」。當然,這個節目本身是很有趣味的,有助於人們瞭解,性革命和婦女解放運動興起之後二十年來,到底對於美國的婦女、男人和兒童的生活發生了些什么變化?在經濟上有何得、失?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真有些什么變化?女人參加工作、男女間關係的改變,對家庭的影響如何?
由詹寧斯(P. Jennings)主播、阿隆(B. Aaron)和斯瑞克爾德(R. Threlkeld)採訪的這組電視新聞特寫,分成三部分,依次題爲:婦女在工作、女人和男人、新的美國家庭。
看了這個節目之後,總的印象是:變化很大、問題不小。這裏,摘取一些數位和典型資料,來看看這些變化和問題。
男人工作賺錢,女人在家照料,這種傳統的男、女社會角色的模式,已不復存在。現在,工作的人中,女人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像醫師、律師這種高收入、高聲譽的工作,女人所占的比例,也明顯增加。今天,女醫師占百分之十七,女律師占百分之十八,比過去大有增長。然而,女人仍然在社會地位、經濟地位方面低於男人。美國五百家最大的公司中居於首位者,女人只有二人,可說是微乎其微。百分之六十的工作婦女,每年的收入低於二萬美元。一般說來,女人和男人做同樣的工作,其報酬仍然不足男人工資的三分之二。據統計,百分之七十的工作婦女是單身的、離婚的、寡居的或嫁給每年收入不到一萬伍仟美元的男人。
在對婦女的保護方面,美國也還欠缺。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有法律保障孕婦的工作,美國卻沒有;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有法律保證當婦女妊娠生育期仍可得到工資,美國卻沒有;世界上有五十多個國家有法律要求政府機構和私人雇主給婦女提供餵奶、照顧嬰兒的時間,美國卻沒有。
離婚的婦女,問題更大。離婚之後,婦女和她所帶的孩子,有百分之七十三生活水準下降,男人卻有百分之四十二上升。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五的婦女收到平均每年不到四仟美元的贍養費;許多人只收到每年一美元的象徵性的贍養費。離婚的婦女和她所帶的孩子,百分之三十三處於窮困之中,百分之十五靠救濟維生。
所以,即使在經濟生活方面,婦女仍然還要努力奮鬥,才有可能真正和男人並駕齊驅。
在性與婚姻方面,改變的確很大。
一九五三年,Kinsey報告,百分之五十的婦女在婚前有過性行爲,現在(一九七四年)上升到百分之八十一,這表明女生在性方面較往昔更自由。
二十到三十歲的婦女,一九七O年有百分之三十六未婚,現在(一九八六年)則上升到百分之五十六;沒有結婚而同居的婦女人數,一九八六年是一九七O年的四倍,現有的二百萬之衆。這表明傳統的婚姻、家庭觀念有所改變。
大學水準的白人女性,若三十歲仍單身,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機會能夠結婚;三十五歲時仍單身,則只有百分之五•四結婚的機會;四十歲仍單身,結婚的機會降低到百分之一•四。在五O年代出生的女人,有百分之十五永遠不會結婚。
良好的婚姻、持久的婚姻,只有在往昔才是真實 的。現在,女性有著新的選擇機會:離婚和同居。
新結婚的,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離婚。
單身女人是五分之一家庭的戶主。
結婚的婦女,有百分之二十永不生小孩。在一九五O年,百分之八十的小孩是不到三十歲的母親生的,現在只有百分之六十的小孩,母親在三十歲以下;顯然生育延遲了。女人在三十五歲以後,百分之二十八不可能生育;四十歲以後,百分之六十三不能生育。
一九八六年,父母離婚的兒童有一千萬,一九八七年將地到一千一百萬。到一九九O年將有三分之二的單身媽媽及小孩在窮困之中。
在一家日間托兒中心裏,共有三十三個小孩,其中父母雙全的只有六個,有二個和外祖父母生活,有二十五個是單身母親照管。這一圖像很鮮明地反映出婚姻家庭的巨大變化。再如,接受採訪的紐約州「伯恩斯姐妹」搖滾樂團,她們五姐妹,有四次結婚、三次離婚、許多次的關係破裂、四個小孩,也反映出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變動。
由於男人的短缺、離婚的盛行、寡居和晚婚,現在二十五歲以上的仍然單身的婦女占很不小的比例。整個美國婦女,有百分之四十是單身的。越來越多的婦女把事業放在首位。
一位和有婦之夫生了一個小孩的單身母親林達說:「今天,一個女人,爲她自己考慮,不是不可能的了,我年在三十中期,事業順利,經濟上有保障,我可能産不需要去找一個理想的男人嫁給他。但是我並不放棄作媽媽的機會。」
離婚的增多,單身和同居的被接受,婚前性行爲和婚外性行爲的增多,顯而易見的是,這些都增大了婦女選擇的自由和機會;但到底,是好、是壞,好在哪里?壞在哪里?如何進一步演變,以求得更美滿的社會和人生,恐怕都還需要待以時日,才知分曉。
<性的社會觀> (1987, 1990, 巨流出版社, 臺北)
性革命方興未艾
曾經發表過《性革命已成過去》的社會評論家和高級作家John Leo.此文發表後幾個月,在《人道主義者》(The Humanist),發表了L.A.Kirkendal 相反觀點的文章“性革命方興未艾”(The sexual Revolution is just beginning)。
Kirkendall是奧列岡州立大學“家庭生活”退休教授,是國際著名的“家庭生活研究”的偉大先驅者之一,著有不少關於性和家庭生活的書和論文,是“美國性資訊和性教育理事會”(SIECUS)的聯名創立者,他被選為一九八三年人道主義者,在一九八五年被授予美國性的科學研究學會(SSSS)年度獎。他曾在美國、日本、以色列、英國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進行演講。
他首先指出Leo的文章所理解的“性”太狹窄了,僅僅集中注意於生殖器官、婚前性交的增加以及對性樂趣的肯定和追求。這個非常局限的觀念,使他得出了性革命已經結束的結論。而按Kirkendall看來,在一九六0年代和一九七0年代並不存在著“性革命”。僅公在現今,人們正感受到一場“性革命”行將來臨。
Kirkendall在他的文章中列舉了出的已經發生、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的、真正重大的“性革命”變化有:
(1)生殖過程和生殖器交媾的分離,這裏包括人工授精、精子銀行、代腹媽媽、胚胎移植、產前診斷和治療、試管嬰兒、冰凍胚胎、人造子宮等新技術的應用。
(2)使男人、女人的角色差別減少到最小的運動,這裏既包括新技術,也包括新的社會變動。傳統的男、女角色差別,對男人、女人都不利。女人受到男人的支配,男人卻推動了許多的生活的滿足和歡樂。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男人需要解放遠甚至於女人之需要解放。避孕技術、使生殖與性交分離的技術,既減輕了女人的負擔,也減輕了男人的負擔。女人解放進入職業,男人解放也許將會更多的去照顧小孩、享受生活的樂趣。
(3)使某些僵硬的、形成於“性僅僅為了生育”的時代的束縛鬆馳開來,使用權人們在性生活領域中,可以享受各種不同的選擇和體驗。我們需要擴展對“性”的概念,那並不止是生殖器和陰莖插入陰道。
所有這些變化將使人們更為自由、不論是男人或女人,這才是真正使人們生活幸福的“性革命”。
<你想知道而不敢問的事> (1992,方智出版社, 臺北)
评论 (11)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huajin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