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贖人

春回人间 (2024-02-13 12:02:20) 评论 (0)
《呂氏春秋》中有个“子貢贖人”的故事,說魯國當時有一條規定,如果誰把在国外伦为奴隶的魯國人贖回來,就会受到佳奖並由國庫報銷贖金。孔子的弟子子貢就在國外做了一件这样的好事。他不但救了人,还拒绝领取这份贖金。孔子听到這件事後,非旦没夸奖他,还批評子貢做的不对。当时鲁国对子貢是一片赞揚声,可以说和我们今天的价值观,英雄观无异。只有孔子不这么看,他批评子贡说:「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意思是說,这件事你做错了,從今以后,魯國將不会再有人從別國往回贖奴隶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不會损害到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再沒有人做贖回自己同胞的事了。
孔子这段話的核心是“人不可标新立异,不可对它人进行「道德綁架」”。子贡家境不错,不差钱,不但救回一个鲁国奴隶,还不接受政府的贖金,他把道德水准又提高了一个档次,人家还在地皮上,他己经上了二楼,让别人望尘莫及,所以孔子說,從今以後,就沒有人再去贖人了。
孔子对子贡的态度也反映了他所倡导的中庸思想。
能救人而不救为“不及”,救人而取回报为 “中”,救人而不取回报为“过”。人一过,就脱离了常态,脱离了大多数,使大多数人陷入道德困境。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好人做好事,这是绝对应该提倡的正能量,但一个人的行为超过别人能接受的程度,就会给别人造或道德胁迫。
读过一篇报导,有几个热血青年自愿去贫困山区支教,其中一位教师表现极为突出,他用自己的工资无尝地资助困难学生,给他们买衣物,买学习用品。他的事绩受到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嘉奖。报纸还有评论文章,题目为 “誰说这是雷锋离去的时代?”
结果那几位同去的人可能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早早地就撤了。
还有过一个报导说,某县組织干部給災区捐款,內部有個規定,按级别有个建议目数,從五百元到一百元不等。有个部门突然跳出一匹黑馬,一个科級干部主动提出:「我捐兩万元!」他还說:「本來,我們全家是想用這些錢假期去旅遊的。現在我觉得,救災比我們旅遊更重要!」很快,這個干部就成為先進典型,又上简報又介紹經驗。不知他这样做有沒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这种事的发生有如新年到朋友家拜年,给小孩发紅包,你只包了一百块,有人出手就是五百,在众目睽睽之下,你的臉是不是发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被绑架的经历。大炼鋼铁时,我在的初中学校建了个小高炉,班上有人把家里铁鍋砸了,拿到学校煉鋼,於是别人纷纷效仿,没有铁鍋的都不敢上学,只能想别的办法,家里凡是铁做的,能砸的都砸了,班主任老师在学生们的感动下,忍痛把自己的旧自行车捐了出來。
子贡贖人,小事一件,但孔子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给与我们新的哲理思考和反思。这个圣人真不是白当的。

评论 (0)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