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略

全球军事,历史,战略
个人资料
正文

航母对决系列: (五A) 菲律宾海,1944年6月19–20日

(2022-10-01 16:42:46) 下一个

1(题图):马里亚纳火鸡大射猎(The 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在1944619日一天中日军损失了315架飞机(265架舰载机和50架岸基机),破了纪录。美军仅损失了30架舰载机,打出了震惊世界的1 : 10的交换比。在这场决战中彻底败北后,日本海军(和日本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背景:1943–1944年的太平洋战局

在1944年6月19–20日爆发的菲律宾海海战(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是美方命名,日方命名为马里亚纳海战(Battle of the Marianas)。本篇采用美方命名有两大原因:(1)我们遵循“历史是胜利者写的” 原则,跟随主流文献。(2)美方资料中另外有马里亚纳群岛战役(Battle of the Mariana Islands),其中分两大部分。海战部分就是航母对决,陆战部分是登陆作战。由于本篇专注航母对决,陆战部分不在本篇范围以内,所以我们采用“菲律宾海海战”这一更精准的命名。

作为第五场航母对决,菲律宾海海战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海战。尽管四个月以后“规模最大的海战”这一桂冠被莱特湾海战夺走(见《航母对决系列六》),但作为规模最大的航母对决,菲律宾海海战无出其右。美军出动15艘航母(891架舰载机)对阵日军9艘航母(430架舰载机),这样24艘航母(1321架舰载机)的参战规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前四场航母对决中,美,日航母参战的规模是:(1)珊瑚海2 : 3,(2)中途岛3 : 4,(3)东所罗门 3 : 3,(4)圣克鲁斯2 : 4。在莱特湾,尽管战役规模和参战所有舰艇,飞机总数超过了菲律宾海,但参加对决(恩加诺角海战)的航母数量(美,日10 : 4,共14艘)和舰载机(美,日550 : 29,共579架左右)比不过菲律宾海。在第六场航母对决中,日航母在莱特湾只有挨打的份。在菲律宾海,日航母尽管不占优势,但气势如虹,一心决战,先发制人。双方在这场规模最大的,最“高端”的海战中你来我往,成就了航母对决系列中的高潮大戏。

1942年双方打了四场航母对决(5月的珊瑚海日军小胜,6月的中途岛美军大捷,8月的东所罗门美军小胜,10月的圣克鲁斯日军小胜),最后将鹿死谁手当时不清楚。到年底,加上其它战损,美,日各有5艘和6艘航母沉入海底。开战时美,日各有8艘和10艘航母。一年之内如此大规模冲突,损失60%的力量后双方都元气大伤,无力再战。在1942年10月以后的18个月中,双方航母部队“休战”,分别养精蓄锐,发展壮大。

从1943年1月到1944年6月,太平洋战争(太战)局势发生了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军在西南太,南太,中太,和北太四大战区多头并进(图2)。麦克阿瑟领导下的西南太打了新几内亚和新不列颠战役。尼米兹领导下的南太打了所罗门群岛战役,中太打了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战役,北太打了阿留申群岛战役。战争主动权已彻底易手。作为(业余)历史学家,全球战略尝试用表1总结了四大战区的主要战役(科班历史学家的著作里通篇一场一场战役平铺直叙,见不到这类高度概括的表格)。

2  美军在太平洋四大战区的反攻

【资料来源】U.S. Navy, 1995, 50th Anniversary of World War II, United States Pacific Fleet, 1941–1945/1991–1995, Pearl Harbor, HI: Public Affairs Office, U.S. Pacific Fleet.  [注] 参见《航母对决系列四》图4。西南太战区(SWPA)由麦克阿瑟领导。南太(SOPAC),中太(CENPAC),和北太(NORPAC)都从属于尼米兹领导的太平洋地区(Pacific Ocean Area [POA])战区。

1  美军在太平洋四大战区反攻的主要战役:19431–19446

1943

西南太

南太

中太

北太

1月

新几内亚(布那)

瓜达卡纳尔

 

 

2月

新几内亚

瓜达卡纳尔*

 

 

3月

新几内亚

 

 

 

4月

新几内亚

所罗门航空战†

 

 

5月

新几内亚

 

 

阿图岛

6月

新几内亚

 

 

 

7月

新几内亚

新乔治亚

 

 

8月

新几内亚

 

 

基斯卡岛**

9月

新几内亚(莱城)

 

 

 

10月

新几内亚

 

 

 

11月

新几内亚

布干维尔

吉尔伯特群岛‡

 

12月

新几内亚/新不列颠

 

 

 

1944

 

 

 

 

1月

新几内亚/新不列颠

 

 

 

2月

新几内亚/新不列颠

 

空袭特鲁克

 

3月

新几内亚/上将群岛

 

马绍尔群岛

 

4月

新几内亚(荷兰迪亚)

 

 

 

5月

新几内亚(比亚克)

 

 

 

6月

新几内亚

 

马里亚纳群岛

 

[注] * 日军于1943年2月撤出瓜岛,没被美军发现。† 所罗门航空战是表1里唯一一场日军发动的战役。** 日军于1943年7月撤出基斯卡岛,没被美军发现。8月,三万多美,加登陆部队扑了个空。‡ 吉尔伯特群岛战役最著名的一役是塔拉瓦(Tarawa)。因登陆部队伤亡极大,美战史称之为“血腥的塔拉瓦”(Bloody Tarawa)。

因为本篇(和本系列)只关注航母对决,我们不关注表1中美军反攻的细节。但要了解基本的战略形势:到了1944年6月,节节败退的日军十分明白,他们心心念念,准备了几十年的西太决战马上会打响(见《航母对决系列:航空派和战舰派的大辩论》),务必全力一搏。但决战到底会在哪里?

日本内阁1943年10月提出的“绝对国防圈”内最重要的核心马里亚纳群岛很可能是美军下一步进攻的目标(图2,图3)。美军从1944年2月起就开始出动舰载机空袭马里亚纳群岛。但由于美军运用“跳岛”战术,声东击西,不少日军重兵把守的岛屿(如新不列颠岛 [New Britain] 的腊包尔 [Rabaul] 和加罗林群岛 [Caroline Islands] 的特鲁克 [Truk])被跳过,所以日军无法判明马里亚纳是否会被跳过。1944年5月,麦克阿瑟率西南太部队在比亚克(Biak,新几内亚西部“鸟头”颈部北面的小岛,图3)登陆,兵锋直指菲律宾。日军判断新几内亚–菲律宾是美军主攻方向,调动大量战舰,飞机向西南方向的加罗林群岛和帕劳群岛(Palaus)集结,准备决战。但到了6月15日美军在马里亚纳群岛的首府塞班(Saipan)登陆,这时日军才恍然大悟:决战将在马里亚纳群岛打响!

形状像一串南北分布的珍珠,马里亚纳群岛是一个由15个岛屿组成的岛链。四个大岛从南到北是关岛(Guam,最大),罗塔(Rota),提尼安(Tinian),和塞班(第二大),其它岛屿基本无人,无经济或军事价值。早在1521年这个群岛就被环球航行的麦哲伦发现。后来为纪念西班牙玛丽娅娜皇后(Queen Maria Ana),命名为“玛丽娅娜群岛”(Marianas,这个女性化的名字应该是正确的中文译名,但最早的译者不像全球战略这样深入研究,通过音译硬生生地翻成男性化的“马里亚纳群岛”,我们现在只能将错就错,不然很多军迷会觉得“玛丽娅娜群岛战役”太陌生)。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战败,割让菲律宾以外将关岛也割让给美国。穷困潦倒的西班牙打算将剩下的14个岛屿以450万美元的“低价”卖给美国。美国由于找到一个战略基地的目的已达到,一毛不拔地婉拒。结果当时急于寻找殖民地以显彰列强地位的德国出资买下,将马里亚纳群岛建成德国殖民地。但不久一战爆发,德国的殖民投资竹篮打水一场空,马里亚纳群岛(和附近的加罗林和马绍尔群岛)被日本占领。战后,日本接受国联托管(League of Nations Mandate),堂而皇之地将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和马绍尔群岛)变成日本殖民地,具体称为日本委任统治领南洋群岛(Japanese Mandate for the Governance of the South Seas Islands,简称南洋群岛),首府是塞班。

菲律宾海,马里亚纳群岛,和周边的西太平洋岛屿

[注] 菲律宾海的大致界线:西面是菲律宾和台湾,北面是日本,东面是马里亚纳群岛,南面是帕劳(或帛琉,Palaus)。注意台湾当时的英文名是Formosa。

1941年12月太战爆发不久美殖民地关岛沦陷。两年半以后,美军打回来了。报仇雪恨以外,美军看中了马里亚纳群岛的两大战略价值:(1)此地离新几内亚,菲律宾,和台湾距离差不多,尽管最后反攻路径待定,但马里亚纳群岛肯定会是一个重要的前沿基地(美国四十多年前从西班牙手里夺取关岛就是看中它的地理位置)。对美潜艇部队来说,以关岛为基地等于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战斗力翻倍(目前为了去西太战斗巡逻,美潜艇将大量时间耗在往返珍珠港,布里斯班,和佛里曼托/珀斯 [Fremantle/Perth,在西澳] 的路上)。(2)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陆航新式的B-29 “超级堡垒”式(Superfortress)重型轰炸机能对日本(尤其是东京所在的人口和工业中心关东地区)进行战略轰炸。当时B-29从中国西部的成都起飞,已能轰炸日本西部的九州地区,但作战半径无法染指关东地区。而且炸弹,燃油要先运到印度,再通过“驼峰”(Hump,横断山脉)空运至华西,一路峰高路险,成本巨高,却无法保持大规模,高强度的出击。所以陆军(主要是陆航——当时没有空军,空军要二战后才成军)也大力支持海军对马里亚纳群岛的进攻。

【航母对决五:菲律宾海,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唐山故乡' 的评论 : 谢点评!本篇第六集(F)刚刊出,欢迎继续欣赏
唐山故乡 回复 悄悄话 资料详实,分析透彻。学习了。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半球' 的评论 : 谢南兄点赞!战役的确是越来越复杂,我尽量努力写的清楚一点。《菲律宾海》B(第二)集刚刊出,欢迎继续关注!
南半球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有质量的文章,能够深入浅出,将错综复杂的大型战役写得这样清楚,令读者一目了然,可谓功力匪浅,期待下一篇。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mberwolf' 的评论 : 谢评议!考虑到在前一场航母对决中(1942年10月的圣克鲁斯海战)中美,日飞机损失是81 :99,而且美一大型航母被击沉,日无一舰被击沉这样的战绩(总体来说,在1942年,日海航是占上风的),现在能打出1:10的交换比,“令人震惊”这一结论不光是我个人意见,而且当时就令日军震惊,也是科班历史学家和广大军迷普遍的共识。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n008' 的评论 : 谢谢!计划一个礼拜刊登两期
Timberwolf 回复 悄悄话 记得有韩战战损统计称美军和中苏空军被击落数目之比是1:17。相较之下1:10似乎也不那么令人震惊了。
man008 回复 悄悄话 期待下一期。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欲千北' 的评论 : 谢建议!会在本系列最后一篇:《六场对决以后》制作这张表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enxueOp' 的评论 : 谢首评!
欲千北 回复 悄悄话 可否能够在表格中加注,每场战役是美胜,日胜,小胜,惨胜,等等。这样对理解和把握太平洋战争的进程有帮助。
wenxueOp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整理总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