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我的小红楼梦——科大物理系发源地

(2022-01-18 20:24:46) 下一个

【科大瞬间】第138 期 | 李福利 5802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的一天,校友王会在微信群里问,我在聊天时提到的原中国科大中关村分部的小红楼,是否就是物理所里的小红楼。这引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当时,技术物理系的教研室和实验室在小红楼里。1963至1964年间,我与另一位5802留校的袁继俊,由系里安排,就住在小红楼二层一个向阳的房间里,看护实验室。激光实验室就在我住的房间隔壁。

小红楼时代的5802班,后排左二为本文作者

那时,激光教研室主任是吴鸿兴,磁学教研室主任是陈惠余,低温教研室主任是高瑞芬,晶体教研室主任是刘彩霞,发光教研室主任是施潮淑,固体电子学主任是张敏修,半导体教研室主任是谭良平。高瑞芬到合肥后,曾任校财务处长,后入狱,又被保出。刘彩霞去了北大,在中关村骑自行車被一小汽車挂倒,离世。张敏修,文革中自杀身亡。施潮淑前几年赴美,也不在世了。谭良平在小红楼教师中算是有最高职称——讲师,他的爱人是丁玲的秘书,夫妻二人在文革中受打击。那时的系副主任黄有莘很称职,他爱人在昆明物理所工作多年,他退休后学绘画,小有成就。

我住在小红楼时,曾在陈春先和许祖彦(现任中国科大光学系兼职主任,院士)实验室做激光实验。有一次,我用手去调节激光器,实验员触发了闪光灯放电,三四千伏的脉冲电压电击我右手掌,众骇然,我命大。可能是电脉冲只三毫秒左右,或别的什么原因,我才大难不死。

物理所初建时,党委书记是李德仲,少将军衔,他曾任吉林省委副书记、代书记,因“三反”冤案被贬官,1956--1962年任物理所党委书记,他自称是“空降到应用物理所”。后来,物理所党委书记换成了张成美。此人极朴实,有本色。我住在小红楼时,在物理所食堂吃饭。每天早饭,这位物理所的党委书记张成美,便到食堂装稀粥的大桶旁,手拿一个大饭勺,给我们打稀饭。我有幸享受过这种由副部长级官员打稀饭的待遇。这位党委书记,还要求物理所党委和行政干部,每个星期在食堂吃一次“价格为五分钱的菜”——我以人格担保其真实性——像张成美这样的党委书记还能找到吗?

后来,物理所的书记是郭佩珊。其间,我们物理系的总支书记杨晓华调到物理所。文革中,杨晓华与郭佩珊成了死对头,各支持一派。附带说一句,杨晓华原是广州军区司令部作战处的中校军官。1958年科大建校时,他就到技术物理系任总支书记。他手下的物理系助理是丁子华。丁子华的丈夫是梁必业。梁必业是三十八军政委(一纵政委),后任总政副主任,文革中被打成罗梁反党集团(罗即罗瑞卿)。文革后,梁必业曾任中央军委常委。我们58级同学曾去梁必业家亲见这位“万岁军”前身的政委。

丁子华和共和国开国中将丈夫梁必业

话扯远了。再回到物理所的小红楼。小红楼是中国科大物理系的发源地,是物理系的根。我的“小红楼梦”真令人难忘。

一是我曾谈到,1965年我提出光计算机设想及立项,就是在小红楼时期。

我在小红楼的第二件浪漫的事涉及激光武器。当时,国家科委副主任在《人民日报》发文,说用激光打飞机打导弹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大的电容用来充电。我不服气,给周恩来写信,建议尽早开展激光打飞机打导弹的实验。我具体建议研究引雷电,进而用雷电来激发闪光灯,把雷电云层与地面作为一个大的平板电容器。我查相关数据,计算了云电的电容大小及储能大小。我把信寄给周恩来。没想到,过了不久,国务院办公厅来了两个干部(他们把级别向我讲明了)到科大中关村分部宿舍找我,递给我一个很大的信封,信封上的大字是国务院办公厅。信中说,他们派人到中科院大气所找顾震潮等权威专家,征求了对我的建议的看法。专家们认为困难很大,还有的专家说雷电不易控制等。这事太让我感动了。我那时科大本科毕业才二年,乳臭未干,大胆直接给国务院总理写信,竟然引来国务院二名干部登门来访,送来国务院办公厅回信。有意思的是,大约二十年后,科大已落脚合肥,我看到消息说苏联学者建议用雷电来激发激光器。又过了二十多年,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后任上海交大正校长)在海南岛开展激光引雷实验。

“我们走在大路上”,5802的理论班同学,前排左一是本文作者

我在小红楼的第三个梦想是提出了激光束制导导弹。有一天,我在王府井买东西,结账。人太多,等候时间太长,我感到无聊极了。突然间,我对王府井这个结账系统产生了兴趣。现在的年轻人做梦也想不到那时的结账系统。原理很简单:一边是收款员,一边是售货员,在他们头顶上拉一根长的铁丝,铁丝上穿着一个小飞机,小飞机上有个夹子。售货员把发票和货款夹到小飞机上,再用力一摔,小飞机便沿着铁丝飞到收款员的头顶。收款员举双手,从小飞机的夹子上取下发票和货款。收款员结账后,再把发票和余款夹到小飞机上,用力一摔,这个小飞机便沿着铁丝返航了,回到售货员的头顶。售货员举手取下发票及余款,连同货物,交给购物人。明白了吧?近来网上介绍了改变人类生活的46项发明,我国这个小飞机结账技术,可否列为第47项?当时我当然想不到这个问题。使我眼前一亮的是把这根铁丝换成激光束,把小飞机换成导弹,这不就是激光束制导导弹吗?就这样,回到我们科大中关村分部,结合我知道的响尾蛇导弹原理和我看过的红外制导书籍,我很快写成了长篇文章“激光束制导导弹”。不久,我与吴鸿兴一起到公主坟附近的空军司令部,空军司令部科研部长接待了我们。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经典难题!这位科研部长对我们说,“你们先做出一个模拟系统,我再给你们经费。” 我们对他说,“你先给我们经费,我们再给你做模拟系统。” 这个难题无解,我便去找北京市科委主任肖英。我讲完激光束制导导弹的设想,他马上就全明白了。驻北京市科委的军代表马上说,“北京周围若装备几台这东西,就太好了。”但是,接下来“谈到钱便无缘。”

肖英说,“等乱过这一阵子再说吧!”我理解他的意思,也感谢他的鼓励,因此虽是一面之交,我把肖英这个名字记了五十多年!由于那时科大马上要下迁,这个梦想随风而逝!不过在科大下迁的前夕,由方容川(后任物理系主任多年)帮我誊写出“激光束制导导弹”。他亲笔誊写的稿子,我保存至今。也是下迁到合肥后,得知国外研制成激光束制导雷达。

我在小红楼期间,曾随60级学生到北京郊区劳动,写出多幕剧本,在农村演出,两位主演,一位是元帅的女儿,一位是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女儿。此前我曾提及此事。

话剧“登上北京香山峰顶鬼见愁”,中间一人是本文作者

谈起小红楼,思绪万千。科大下迁合肥后,物理系离开小红楼。这个小红楼成了物理所的行政办公楼。我后来从合肥到北京出差,到小红楼里去过,见到了许祖彦的爱人(物理所人事处长)。后来我再去物理所,这个小红楼已拆掉了。它永存在物理系一些学友的心中吧!

不过,有点幸运的是,文革前科大物理系在中关村分部的宿舍楼还在。现在它为原自动化所所有。前几年,我到自动化所,曾到我们这个宿舍楼前看过。不过,从1996年我从合肥回北京后,到清华大学讲授激光物理达二十年,每次都乘车从我们物理系这个灰色的老宿舍旁边路过,彼此默默无语。但我总是向这灰楼行注目礼。

“灰楼梦”也好,“小红楼梦”也好,gone with the wind!

(2020年11月10日,北京海淀花园村)

 

文图编辑:黄剑辉, 菁卫

排版编辑:俞霄

 

《科大瞬间》编委会
许赞华 803|陶李 8112
刘扬 815|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沈涛 822
Jay Sun 8364|吴钧 898

投稿邮箱:kedashunjian@gmail.com
公众微信号:USTCMoment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